

【摘要】近年來,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發展速度逐步加快。但仍有較多的舊城項目有待改造。通過舊城改造,才能夠符合現代化城市建設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舊建筑的再生設計是舊城改造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充分認識到舊建筑再生設計的重要意義,提高舊城改造的整體效益。因此,本文以舊城改造的必要性為切入點,進一步針對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原則進行分析,并分析探討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要點,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可靠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舊城改造;舊建筑;再生設計;原則;要點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6.
引言:
舊城改造是我國城市建設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提高對舊城改造的認識,對舊建筑進行合理的再生設計,切實提高舊城改造的效益,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由于舊城改造中存在大量的舊建筑,這些舊建筑的文化價值較高,但是舊建筑的使用年限普遍較長,已經無法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這就必須對其進行合理改造,發揮舊建筑具有的價值[1]。通過深入分析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原則,探討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要點,有利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參考依據,提高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由此可見,本文圍繞“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展開分析探討價值意義顯著。
1、舊城改造的必要性概述
在我國經濟逐步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原有的格局已難以與現代發展的需求相適應。基于城市規劃過程中,城市在整體布局上需將鮮明的時代特點與城市個性體現出來。與此同時,在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的基礎上,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也不斷提升。然而,部分老城,因傳統建筑與傳統的城市格局難以使大眾的休閑、娛樂、生活、工作等業余文化活動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并且,在經濟持續發展的環境下,新區建設事業逐步加快發展的步伐,比如交通路線建設、各項配套設施建設等等。如下圖1所示,為舊城改造整體構想圖:
在此情況下,舊城改造工作便需跟上步伐,積極開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舊城改造工作開展期間,需認識到此項工作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在確保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及科學性的基礎上,有助于城市魅力的強化,還能夠起到吸引投資者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城市經濟實力的提升。此外,不同地區的城市,其環境也有所不同,經濟發展情況也存在一定差異。對此,需結合區域發展需求,構建相適宜的城市環境,即考慮到城市經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城市規劃工作開展期間,需側重原有經濟環境的改善,對經濟發展的空間加以拓展,使整體舊城改造的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總之,舊城改造是城市建設發展工作中的一部分,從舊城改造效果提升、城市經濟發展等層面考慮,開展舊城改造建設工作非常有必要。
2、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原則分析
如前所述,舊城改造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必要。而從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工作優化、完善角度考慮,則需遵循一些基本設計原則。總結起來,具體設計原則如下:
2.1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要求設計人員把握好城市的發展方向,沿著持續性改造的方向開展舊城改造活動。為保證舊城改造的有效性,需要關注舊建筑與城市發展要求的相互影響關系,滿足城市規劃的要求。在設計工作時,需要對城市自身的文化優勢進行充分利用,選擇某一個區域進行特色文化建筑群的建設,還可以將分散在各個地方的建筑群串聯,打造出一個特定的文化區域。同時,需要發揮相關部門在這一過程的引導作用,加大城市宣傳工作的力度,利用城市已有的文化資源,發展城市旅游業,既能夠提高群眾對城市文化的了解,保證再生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潛力,也能夠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2.2文化凸顯原則
許多舊建筑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所以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應落實文化凸顯原則,選擇適合的方法推動城市文化建設。同時,需要充分了解舊城的基本情況,將相關的信息資料收集起來,對城市文化的內涵進行了解,將其作為基礎進行建筑文化價值的評估,保留文化價值高的舊建筑,也可以將這些舊建筑打造成風情街,充分發揮建筑具有的職能,使舊建筑的使用價值得以提升[2]。在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群眾對生活環境的文化沉淀、區位條件及傳統文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在舊城改造的時候,設計人員必須明確城市文化的發展方向,將建筑設計與文化內容相融合,使城市建筑發展的空間得以拓寬,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2.3保護再生原則
在舊城改造中,需要按照保護再生原則進行舊建筑的再生設計,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舊建筑都具有歷史意義,有些舊建筑是名人故居,有些舊建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建筑本身的研究價值較高。因此,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需要對舊建筑的破損情況進行了解,以合理的方法對舊建筑進行保護,使新城區的建設價值得以提升。同時,需要確定舊建筑的歷史價值,了解建筑的影響力及歷史意義,在建筑自身風格不變的情況下,確定歷史建筑的發展趨勢,以便發揮舊城在新城市發展中的價值[3]。通過舊建筑的再生設計能夠豐富舊城的功能,使群眾及經濟發展對城市功能的需要得到滿足。
3、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要點分析
為了提高舊城改造中舊建筑再生設計的質量,需掌握一些具體的再生設計要點。總結起來,具體再生設計要點如下:
3.1維持生態平衡性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普遍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將舊建筑全部拆除進行重建,勢必會產生更大的資源浪費。有些資源缺乏可循環性,再加上衍生物造成的環境污染較嚴重,導致建筑自身的使用可靠性受到影響。在這一情況下,為保證舊城改造的整體效益,需要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考慮到生態的平衡性,將生態平衡性作為管理重點。設計人員需要做好事前的現場考察工作,將有關舊城區的信息資料收集起來,對某些應用內容進行科學地考量,將科學性理念融入到舊建筑的布局設計中,將新建筑結構合理應用到其中,還可以發揮節能材料的優勢,降低資源消耗,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應重視廢棄料及噪音的處理,在完成舊城改造的同時,避免周邊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4]。gzslib2022040313363.2滿足群眾的文化追求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群眾在文化方面的追求,對舊建筑進行合理的再生設計。目前我國人民的經濟收入逐漸提升,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情況下,對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顯著提升,既要保證生活環境的安全舒適,也要進一步豐富文化生活。因此,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時,應深入分析傳統文化內容,對城市的文化核心進行了解,以便對舊建筑進行合理的改良,制定出符合城市自身情況的改造計劃[5]。例如:河南安陽存在大量的舊建筑及文化建筑,在這一城市的改造過程中,將古文化作為基礎,對舊建筑附近的建筑的高度進行控制,完成旅游線路的設計,將建筑景點關聯起來,使建筑自身的可靠性得以提升。
3.3提高設計的經濟效益
在建筑類型越加豐富的情況下,舊建筑的再生設計面臨著更多挑戰和機遇,需要改變盲目求新的觀念,對舊建筑進行合理的再生設計,保證設計的經濟效益。若是對所有的舊建筑進行直接拆除,勢必會帶來較大的成本投入,且容易激化矛盾,使得城市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必須考慮到設計的經濟效益,對使用年限較短的舊建筑進行修繕加固,提高建筑整體的穩固性,使建筑的使用壽命得以提升,且能夠降低舊城改造的成本投入。同時,可以突出建筑自身的文化特色,有利于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對于沒有修復價值、破損嚴重的舊建筑,可以對其進行拆除重建,保證建筑使用的安全性。雖然設計人員應考慮到設計的經濟效益,但是也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設計的前提,堅持綠色環保的理念對材料進行選擇,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設計的經濟效益。
3.4再生思想的充分融入
在傳統的舊城改造中,普遍都是對舊建筑進行拆除重建,但是舊城區的建筑群密度相對較大,將所有的舊建筑拆除,勢必會造成大量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也產生了較大的資源浪費。在這一情況下,需要將再生思想融入到舊城改造中,對某些廢棄原料進行循環使用,將其使用到景觀建設中,降低資源浪費,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可以將建筑廢棄物作為城市景觀地形的鋪設材料,使其形成地形起伏的感覺,降低造景產生的環境破壞。可以將無害的廢棄物作為城市景觀建設中的回填材料,還可以將渣土、碎磚塊等粉末材料與土壤進行混合,將其作為植物種植的營養土。總之,舊城改造中的廢棄物較多,需要重視對這些廢棄物的科學處理,盡量提高廢棄物的使用效率,實現再生思想在舊城改造中的有效應用。
3.5做好功能置換工作
基于舊城改造舊建筑再生設計工作開展期間,需對舊建筑結構的功能置換價值充分重視,進一步促進舊建筑自身應用價值的提升。以國內某地區舊城中央大街的原建筑為例,從其風格層面分析,類似于俄羅斯的圓頂建筑,基于改造工作開展期間,可以選擇使用文化長廊設計理念,對中央大街的原鋪設材料做好相應的保護,周圍新建建筑則采取圓頂建筑。同時,在建筑類型方面,以仿古建筑為主,將別具一格的文化長廊打造出來。并且,基于街區內,需穿插一些基本設施的建筑材料,比如酒店、餐飲等,在這些基本設施的建筑材料外觀顏色選擇上,需和整體搭接的風格維持一致性,以此使文化街自身的統一性得到有效維持。此外,在做好功能置換工作的基礎上,還有助于舊城原本文化底蘊的保護,使區域商業性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為城市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6加強歷史建筑保護
基于城市舊建筑構成當中,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筑較多(如下圖2所示,為某城市歷史遺留古建筑局部示意圖),且歷史建筑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所以,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至關重要,進而才能夠使建筑具備的文化價值有效凸顯出來。與此同時,我國一些歷史古都遺留下來的古建筑,蘊含著歷朝歷代的文化,且歷史研究價值頗高。在改造計劃制定過程中,需對相關建筑所在位置及其建筑關系進行合理梳理,側重古建筑的修繕工作,選擇和古建筑相似或者相同的材料展開修復作業,從而使古建筑的原貌特點得到最大化維護。此外,對于一些旅游勝地,還可以采取刊印文化建筑指南的方式,為游客提供可靠、準確的信息,使外來游客對旅游城市的古建筑歷史文化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協助旅游規劃合理的旅游線路,欣賞、學習古建筑文化,并加強當地古建筑的保護,使破壞古建筑的行為得到有效預防控制。總之,從舊城改造舊建筑再生設計的優化及完善角度考慮,需側重歷史建筑保護的加強,進一步為城市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舊建筑的再生設計是舊城改造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充分認識到舊城改造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舊建筑拆除造成的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嚴重,不利于城市的持續發展。因此,設計人員應把握好舊建筑再生設計的原則,結合舊城的實際情況及城市發展需要進行合理設計。具體而言,在舊建筑的再生設計中,應做到維持生態平衡性、滿足群眾的文化追求、提高設計的經濟效益、重視再生思想的融入,并做好功能置換工作,加強歷史建筑保護等,以此提高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及完善性,進一步促進舊城改造事業的穩步、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釗林.淺析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的認識[J].智能城市,2018,4(3):26-27.
[2]潘梅霞.淺析舊城改造中歷史建筑的再生設計——以武漢漢正街舊城改造為例[J].房地產導刊,2019(2):8-9.
[3]謝競.舊城改造中舊建筑的再生設計研究[J].智能城市,2020,6(16):25-26.
[4]周暉.舊城區改造中公共景觀再生設計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9):38-39.
[5]柳兆興.基于再生理念的舊城改造設計分析[J].房地產導刊,2021(3):28.
[6]林墨飛,劉鑫,譚芳.建筑廢棄物在當代景觀設計中的再生利用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7(1):162-164.
[7]章玥.民間歷史建筑與社區改造結合的保護與再生——以廣東順德大良莘村廣府文化保護為例[J].數碼設計(下),2020,9(5):88-89.
[8]程旭.舊城改造—運營的城市文化的城市[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9):1918-1918.
[9]王川.現代城市建設中的舊城改造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15):259.
[10]劉晨璇,丁可.高密度城市人居環境再生設計——以北京鮮魚口胡同改造為例[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7):57-5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