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要朋
(河南省郟縣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 郟縣 467199)
膽囊作為人體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具有儲存、濃縮、分泌膽汁的作用,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好發于成年女性[1]。部分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進食后會出現腹部隱痛,當結石阻塞膽囊管時會出現膽絞痛等癥狀[2]。膽囊切除術常作為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法,但有研究表明[3],將膽囊切除后有諸多后遺癥,如增加結腸癌胰腺癌發病率、腹脹腹瀉、消化不良、術中膽管損傷、胃食管反流等。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完善,有研究發現[4],微創保膽取石術法不僅創傷小、結石清除徹底,還可以保留患者膽囊,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但通過臨床研究發現[5],微創保膽取石術術后結石復發率較高,有近一半的患者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因此,預防患者術后結石復發成了新的研究重點。本研究分析中藥自擬排石護膽湯聯合微創保膽取石術后對膽囊結石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膽囊結石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內科學》[6]中膽囊結石相關診斷標準,且已明確診斷;經超聲檢查確定膽囊壁厚度<4 mm;年齡>18歲;患者及家屬已同意并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急性胰腺炎及膽囊炎患者;伴凝血功能異常及合并惡性腫瘤患者;伴嚴重精神病患者;存在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20~70歲,平均(43.46±13.47)歲;初次結石16例,復發結石23例;學歷:小學2例,初中及高中22例,大學及以上15例。對照組男17例,女22例;年齡20~70歲,平均(44.13±14.25)歲;初次結石18例,復發結石21例;學歷:小學2例,初中及高中19例,大學及以上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術前檢查,禁食禁飲,行微創保膽取石術,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后鋪好手術墊單,術中采取全麻,保持仰臥位,采用三孔法[7]在肚臍下邊緣1 cm處穿刺第1個穿刺孔,建立氣腹,往氣腹里充入足量的CO2擴張腹壁,擴大手術視野,維持腹腔內壓力為12~13 mm Hg,置入10 mm套管針(Trocar)。后置入腹腔鏡探查,確認盆腔內正常,膽囊表面光滑、大小未見異常,膽囊壁未與其他部位粘連,在劍突下及右側肋骨邊緣下1 cm處分別穿刺第2和第3個穿刺孔,放入5 mm Trocar,使用無齒鉗鉗夾膽囊底部,解除人工氣腹后,將其通過Trocar提出腹壁外,此時取注射器吸取2 ml膽汁進行化驗。在膽囊底部作一約1 cm的小口,置入膽囊鏡,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膽囊內部洗凈膽汁。觀察膽囊內結石,使用取石網籃將結石全部取出,再次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確認無結石殘留且有新鮮膽汁后撤出膽囊鏡并對切口進行縫合。將膽囊放入腹腔,再次建立氣腹,通過腹腔鏡確認無膽汁漏出及出血現象后,清洗腹腔,最后退出腹腔鏡,縫合切口。術后口服30%硫酸鎂溶液,目的是促進膽囊收縮與膽汁排泄,從而起到利膽、導瀉作用,持續3 d,每天2次,每次15 ml,同時進行常規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服自擬排石護膽湯,方劑組成:柴胡10 g、金錢草30 g、黃連6 g、雞內金10 g、甘草6 g、枳實10 g、生大黃6 g、郁金10 g、丹參8 g、木香8 g、黃芪10 g。將以上藥材加入1 000 ml水煎煮,煮至剩300 ml時關火,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 ml。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根據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顯效:患者膽絞痛、黃疸、胃脹氣、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影像學檢查未發現結石;有效:患者膽絞痛、黃疸、胃脹氣、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明顯減少,影像學檢查發現膽囊內有少量絮狀沉淀物;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均未消失,影像學檢查發現結石復發。總有效=顯效+有效。(2)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術后,對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進行記錄。(3)膽囊功能指標。術前、術后1年及術后2年進行門診隨訪,記錄患者膽囊壁厚度與膽囊收縮率,膽囊壁厚度越薄,膽囊收縮率越大則術后恢復情況越好。(4)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腹瀉、膽瘺、感染及膽汁反流等并發癥發生情況。(5)膽囊結石復發率。術后6個月、術后1年、術后18個月及術后2年對患者進行復查,通過影像學檢查等方式記錄患者結石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9.74%(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h,x±s)
2.3 兩組膽囊功能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膽囊壁厚度及膽囊收縮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術后2年觀察組膽囊壁厚度均低于對照組,膽囊收縮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膽囊功能指標對比(x±s)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2.5 兩組膽囊結石復發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6個月、術后1年、術后18個月及術后2年膽囊結石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膽囊結石復發情況對比[例(%)]
隨著餐飲業發展與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膽囊結石患病率不斷增加,且趨于年輕化[8~9]。膽囊切除術治療效果較好,術后復發率小,但術后并發癥較多[10]。
微創保膽取石術是一種安全且有良好效果的手術形式,創傷性較小,還能保留膽囊功能,患者恢復快,但患者后期復發率較高。中醫學將膽囊結石歸屬于“黃疸、腹痛、膽脹”等范疇,主要致病原因為飲食不調、情志抑郁、濕熱之氣滯留,導致膽液凝結成石[12],因此中醫主要秉持清熱護肝、疏通排石的理念進行治療[13]。自擬排石護膽湯方中柴胡具有疏肝清熱,修復損傷的肝膽細胞,抑制膽固醇與膽紅素生成,促進膽汁分泌,利膽的功效[14];金錢草具有祛濕,減輕因阻塞導致的疼痛,促進膽汁酸分泌,提高膽汁含量,從而起到利膽排石的作用;黃連中的黃連素,具有清熱、鎮痛、利膽的作用,可促進膽汁分泌,常用來治療嘔吐吞酸、濕熱痞滿;雞內金內富含胃蛋白酶,加速腸蠕動,促進消化,有化堅消石的作用[15];甘草中的甘草次酸能增強腎小管的重吸收,緩解痙攣、利尿止痛;枳實消積理氣、解瘀去痛,具有加速膽汁分泌,促進膽囊收縮與結石排出的功效;生大黃清熱祛濕,增強胰腺分泌功能;丹參與郁金具有化瘀止痛、理氣疏肝、清熱涼血之功效;木香中的木香烯內酯具有解痙、抗菌,加速膽囊收縮的功效;黃芪補氣養血、利尿排毒。以上藥物共同作用,在護膽的同時促進排石,消炎理氣、祛瘀止痛、疏肝清熱,對患者術后恢復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1年、術后2年觀察組膽囊壁厚度低于對照組,膽囊收縮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術后1年、術后18個月及術后2年膽囊結石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膽囊結石的形成與膽囊的收縮功能、膽囊壁的厚度、膽汁的構成有密切關系,膽囊收縮功能受損,導致膽囊排空時間延長,膽汁潴留,逐漸形成結石,而膽囊壁的厚度增加會使膽汁容易沉淀附著,從而形成結石,而自擬排石護膽方具有利膽作用,增加膽汁的排泄,護膽排石,理氣袪濕。微創保膽取石術聯合自擬排石護膽方,術后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恢復更快,膽囊壁更薄,膽囊收縮率更大,且術后并發癥更少,膽囊結石復發率更低,這與張榮廣等[15]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后的膽囊結石患者采用自擬排石護膽湯,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促進患者胃腸功能與膽囊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與膽囊結石復發,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