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醫院 周口 466001)
重癥肺炎為臨床常見的嚴重呼吸內科疾病,通常表現為咳嗽、咳痰、高熱、寒戰等,因感染真菌、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引發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難度大。該病具有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等特點,若干預不合理,會造成病情惡化,引起胸膜炎、呼吸衰竭等并發癥,進而導致患者死亡[2]。臨床在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采用抗生素治療,然而受到肺泡-毛細血管屏障等因素影響,引起痰液引流不暢、黏膜充血等,對抗生素治療效果產生影響[3]。近年來,臨床選擇中藥實施治療,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4]。本研究選取重癥肺炎患者為對象,探究清金化痰湯聯合抗生素治療的臨床價值,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醫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重癥肺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65.2±2.8)歲;病程2~8 d,平均病程(4.52±0.34)d。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65.4±2.7)歲;病程2~9 d,平均病程(4.51±0.30)d。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西醫診斷標準:伴有意識障礙;呼吸頻率>30次/min;血壓<90/60 mm Hg;胸片發現肺葉受累或入院2 d內病變至少增加一半;少尿。中醫診斷標準:主癥為咳嗽、咳痰不爽、頭痛等;次癥為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納入標準:(1)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者;(2)無本研究相關藥物禁忌者;(3)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肺部疾病者;(2)存在器質性疾病者;(3)近期已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2021(10503)號]。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吸氧治療,綜合評估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通氣方式,如面罩通氣、鼻罩通氣等,指導患者保持頭高位或半臥位。對照組給予抗生素治療:病情較輕者,每天靜注120至240萬U注射用青霉素鈉(國藥準字H41020818);病情較重者,每天靜注1 000萬U青霉素鈉;療效較差者,每天靜注1.8~3.0 g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1052)至癥狀明顯改善。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清金化痰湯治療。組方:黃芩、茯苓、梔子、桔梗、知母、桑白皮及全瓜蔞各15 g,橘紅、浙貝母及麥冬各10 g,甘草6 g。水煎煮至藥液約200 ml,每天1劑,每天2次。治療過程中,兩組做好飲食管理,采用高營養液靜脈輸注、鼻胃管進食等方式,保證營養充分。在病情穩定以后可恢復正常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等,不可食用生冷、海鮮類,少食多餐。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運動指導,并以循序漸進作為原則,運動量、運動難度逐漸增加,提高免疫力。兩組均治療半個月。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顯效為咳嗽、胸痛等癥狀消失,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肺部炎癥;有效為咳嗽、胸痛等癥狀明顯改善,影像學結果顯示存在部分肺部炎癥;無效為咳嗽、胸痛等癥狀無顯著變化,影像學結果顯示肺紋理增粗,伴有點片狀陰影。總有效=顯效+有效。(2)肺功能:于治療前后選擇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患者的呼氣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VC)。(3)炎癥介質水平: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2(IL-2)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4)記錄并比較患者的生理指標,包括心率、呼吸。(5)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pH、血氧分壓(PaO2)水平。(6)生活質量評估:采用健康調查量表36(SF-36量表),共0~100分,100分表示生活質量最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后FEV1、FVC以及PEF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x±s)
2.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CRP、IL-2以及IL-6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CRP、IL-2以及IL-6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x±s)
2.4 兩組生理指標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呼吸、心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2.5 兩組血氣指標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PaO2、pH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氣指標對比(x±s)
2.6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6。

表6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x±s)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抗生素濫用等問題的日益嚴峻,重癥肺炎成為臨床中多見的嚴重呼吸科疾病,多表現為發熱、咳痰等,且往往伴有呼吸困難、劇烈咳嗽等癥狀,不僅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還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5]。積極對癥治療重癥肺炎對于抑制病情發展、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6]。重癥肺炎易引發多種不良癥狀,與普通肺炎對比,對患者機體生理功能打擊更大,不良結局發生風險更高[7]。
當前抗生素治療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等特點,但存在耐藥性等問題,造成臨床療效不甚理想。近年來,中醫治療肺炎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現代研究發現:中醫藥治療支氣管肺炎具有增強臨床療效、加速病灶吸收以及復發率低等優點[8]。重癥肺炎屬于中醫學“咳嗽、喘證”等范疇,病機為外邪犯肺,則引起肺氣壅遏不暢,進而化熱成痰并引發咳嗽,中醫治療多以清肺化痰為主[9]。清金化痰湯最早見于《醫學統旨》,方中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之功效;梔子具有清解肺熱之功效;知母具有滋陰潤燥之功效,與黃芩配合可有效治療喘咳、口渴等癥;桑白皮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全瓜蔞具有清熱化痰、潤腸通便之功效;浙貝母具有潤肺止咳、滋陰化痰之功效;麥冬可清肺止咳,主治干咳、口渴等癥;橘紅具有行氣化痰之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效;桔梗具有止咳之功效;甘草具有補氣清熱、鎮痰止咳之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清熱潤肺、祛痰止咳的作用。現代藥理發現,黃芩具有解熱、殺菌、清除氧自由基等功效;瓜蔞可抗菌消炎、祛痰;桔梗包含桔梗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有利于刺激胃黏膜,進而反射性促進支氣管黏膜的快速形成,有利于達到稀釋痰液,加快痰液排出的目的;梔子可有效退熱;知母莖包含芒果苷以及菝葜皂苷元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清熱止咳以及祛痰等作用;桑白皮具有抗炎、祛痰、平喘等效果;甘草有利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解毒保肝[10]。現代研究發現,重癥肺炎患者體內常伴有過高的CRP、IL-2以及IL-6等炎癥介質水平,高炎癥反應貫穿于肺炎治療全程[11],所以監測炎癥介質水平對治療重癥肺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結果發現:(1)觀察組肺功能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清金化痰湯聯合抗生素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病情的恢復;(2)觀察組炎癥介質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清金化痰湯聯合抗生素有利于加快炎癥介質以及病灶的吸收,縮短疾病恢復時間;(3)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清金化痰湯聯合抗生素具有良好的協同功效,增強臨床療效;(4)觀察組治療后呼吸、心率、PaO2、pH、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清金化痰湯聯合抗生素有利于癥狀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治療期間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盡量降低運動訓練強度,注意休息以及保暖,加快病情的快速康復;(2)做好相關檢查,除了影像學診斷手段外,還應定期進行血液檢查,及時發現異常[12];(3)保證營養均衡;(4)合理調節吸氣壓力與呼氣壓力,保持氧流量為2~8 L/min,保障舒適度,與耐受力結合,將通氣時間設定是每天5~15 h;(5)加強并發癥預防管理,預防常見并發癥,包括腹脹、氣壓傷、感染等,對發生風險進行預見性分析,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此外,本研究仍伴有一定不足,如樣本數目少等問題,這在后續研究中應進行完善改進。
綜上所述,清金化痰湯聯合抗生素能夠有效提高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緩解炎癥程度,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