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巧麗



一節優秀的英語復習課可以鞏固所學的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引導學生以少馭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可見,能否在英語復習課上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歸納掌握有效的復習方法非常重要。
一、問題及原因
1.數據來源
為了真實地了解小學六年級英語復習課的現狀,采取訪談及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莞城英文實驗學校(以下簡稱“英文”)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
筆者在自己任教的兩個班級中(共89人)進行訪談。訪談內容:你喜歡目前的英語復習課嗎?為什么?訪談內容保密,因此學生能暢所欲言,很真實。其中有39名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目前的英語復習課,28名學生表示一半喜歡一半不喜歡,還有16人明確表示喜歡英語復習課。依據他們提到的內容及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編制《小學英語復習課調查問卷》,隨機調查英文六年級300名學生(六年級共349人),回收問卷295張,回收率為98.3%,其中有效問卷269張,有效率89.7%。
2.數據與原因
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六年級的學生當中有一半以上在復習時都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只有少數幾個人會利用聯想、畫圖等手段將新舊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筆者在教學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得知,很多學生覺得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多種不同的策略進行學習,要比死記硬背的學習效果要好,但是他們表示:一方面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另一方面,他們的復習課中經常用到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有鑒于此,筆者覺得在畫思維導圖對單一知識進行總結的方法有利于他們學會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來促進學習。如圖1。
小學英語高年級英語每個單元的單詞和句式相對較多較難,特別是六年級畢業考前的總復習,涉及到整個小學的知識點,一節復習課要完成一個單元甚至幾個單元重難點的復習,無法像新授課一樣形式多樣。如果復習課沒有很好的教學方法使這些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系統地建構知識體系、形成一個整體概念,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復習課還是以講練結合和題海戰術為主,缺少系統有效的指導方法。為了提高復習效率,需要一種有效的方法能將所學的知識綜合起來,梳理成清晰的脈絡,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習者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便于知識的提取,也能夠減輕學習負擔。
二、改進措施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教學和學習策略,進行英語單元知識的復習,能夠使學習者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能形成運用更多的學習策略的習慣。要將思維導圖有效地應用到小學高年級英語復習教學中,除要充分了解思維導圖所具有的特性外,還應該在教學設計時考慮一些其他的因素和所教內容的特點。由此可見,將思維導圖有效地運用于六年級英語復習教學實踐中,需針對不同的復習內容進行設計。
1.利用頭腦風暴模式,促進單詞歸納
圖1中,A表示中心詞,B表示由中心詞聯想到的重要知識點,C表示與B相關的細節。該類型思維導圖的特點:先從單元知識點出發,選出一個中心詞,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聯想,找出與這個中心詞相關的知識點。如,單詞、短語、語法等,再由這些知識點來引發對之前所學的其他知識點的回憶、歸納或總結。
如英語(PEP)五年級下冊unit3。圖2是由中心詞house(場所)引出的與之相關的六個表示不同房間的單詞,由這六個房間的單詞又引出了相關的單詞或短語。比如由單詞kitchen總結出food和dinner service,又由food和dinner service引出相關的食物以及餐具有關的單詞。與此相對應,在dining room, living room,bathroom,bedroom和study中,歸納了相關聯的單詞,由單詞擴充到相關聯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引申和歸納,對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梳理和拓展。
2.利用內容分解模式,促進句子的梳理
該類型思維導圖的特點: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將單元的重難點分成幾個知識塊,在每個知識塊中列出相對應的知識點,通過復習不同的知識點來掌握所學單元里的單詞、短語、句型等。或者圍繞單元的語法項目,根據特定語法的具體用法,通過句型操練活動引起學生的課堂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中熟練掌握并能在考試或交際情境下準確的應用。這樣既能對特定單元的知識有個總體的把握,又能引起學習者的積極反應。通過練習活動來檢查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通過這一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寫作和語篇分析能力。
如英語(PEP)六年級下冊unit3 。圖4是由unit3中的一個單詞father作為中心詞,通過學生間的頭腦風暴將整個單元的主要句型通過四個疑問代詞聯系起來,并對先前所學本單元易混淆的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語法知識點進行了辨析和回顧,增強了對重難點知識的回顧和復習。如由how這個疑問代詞聯想到由how開頭引導的兩個相關聯的問句How does he go to work?How old is he?并由此引出了相關的答句He goes to work by bike.此外,在頭腦風暴過程中,筆者還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的變形規則。如,do變does,go變goes,work變works。
3.利用分層結構模式,促進語篇理解
分層結構圖的特點:層次清楚,上下層之間有清晰的隸屬關系或是層層解剖,由整體到主要版塊再到局部細節,通過這種形式,一個內容版塊的結構一目了然。借助這種形式的關鍵詞與學生的互動,在互動中進行復習。
如英語(PEP)六年級下冊unit1 PartA Read and write. 圖6就是通過分層結構圖的形式在每一層中使用關鍵詞來引導學生對Unit1PartA Read and write文段的重難點進行復習,通過關鍵詞taller,younger,funnier進一步鞏固了難點爸爸和Ben分別喜歡哪只猴子,為什么。并在復習結束后對照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復述文段。gzslib202204032246這三種思維導圖模式在不同復習層次中,既可以是對某一個小知識點的詳細講解,也可以對一篇課文、整個單元和一個復習階段知識點的總體整合。在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對學生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培養以及注重利用導圖,通過不同的課堂活動,增加教學的互動性,使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上最大效益化。
三、效果
通過以上的改進措施,筆者所教的兩個班中,實驗班的學生對英語復習課的態度在逐漸改變,其中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幾方面。
1.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提高了復習課的效率
本實驗采用的是兩個平行班,即實驗班和對照班。結果顯示,兩班在沒有進行思維導圖教學的情況下接受同一份試卷測試,結果兩班平均分差距不超過2.29分。實驗班和對比班對所要復習的單元知識掌握上,其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總體水平較為平均。通過一年的思維導圖運用之后,第二次測試結果明顯支持以上假設:小學六年級學生可通過思維導圖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2.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改變了學生的復習方式
針對實驗班,筆者設計了一套實驗結束后期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提問。首先,思維導圖的應用是否提高了學習效果。其次,與之前的復習方法相比,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看法和體會是什么。說明:發放有效問卷44張,收回有效問試卷44張,抽取基數44張作統計對象。結果顯示,每個問題中選“同意”的人數都多于選 “一般” 和“不同意” 的,平均占了學生總數的一大半左右,也就是全班約一大半的學生覺得與之前的復習方式相比,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對他們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方面顯現出更好的效果,學生認為思維導圖的應用提高了他們的復習和學習效果。
從學生的回答中,筆者統計出他們覺得收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重難點突出,易于學習;可以根據自身的薄弱點有選擇、有目的的進行復習;對知識的記憶變得更有條理,通過運用聯想和想象把零散的知識匯總在一起;用繪圖的方法進行記憶形象、生動、記得更牢,提高了學習興趣。
全班有較多學生認為,較之之前的復習方法,思維導圖的應用改變了他們的復習習慣;此外,從筆者與學生的交流中得知,學生對將思維導圖與小學高年級英語復習課相結合的嘗試有很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思維導圖的繪制促使他們學會使用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來記憶和理解知識,教師指導學生繪制導圖的過程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有很多學生表示:希望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將思維導圖與復習課的學習結合在一起并嘗試將其應用到對其它學科的教學中。
3.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豐富了學生的作業形式
通過不同單元的復習課,筆者和學生一起進行多次的頭腦風暴,共同繪制了各種不同的導圖,有具體到表示一個單詞豐富含義的導圖,有表示相同含義和用法的多個單詞或短語的導圖,有表示一篇課文結構分析的導圖,有單元知識總結的導圖,有對不同單元中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歸納的導圖等。所有這些導圖代表了學習的不同層次,從細節到總體概括。這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如何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來畫不同的導圖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范例。
4.提煉了思維導圖和復習課結合的三種模式
本實驗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思維導圖不同結構構成的設計規范和方法:頭腦風暴模式、分層結構模式和內容分解模式。這些方法的提煉,可以有效地運用到六年級英語復習課中,改善畢業班復習課的現狀。
四、反思
赫爾巴特將教學過程視為培養思維能力的過程,在學校里教師不僅要把培養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手段,而且把培養思維作為教學的目的,這也是響應《課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