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萍
【摘要】學校和家庭在學生增長認知的過程中扮演著兩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兩者互補互利,極大程度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少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家校合作,積極促進家校一體,共同教育。筆者以多年參與班級管理的經驗,談談關于家校合作的思考。
【關鍵詞】教育;學生;家長;學校
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停泊的港灣,也是學生茁壯成長所需的最厚實土壤。校,是迷霧中的明燈,是往高處攀登的階梯,更是學生成長的花園。雖然學校和家庭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兩個不一樣的角色,但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卻是一樣的重要。家庭跟學校起到不一樣的作用,兩者就像一個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當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形成強有勁的合力,就能推動學生朝著優秀的方向起步遠航。如何讓家校合作,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也致力于優化家校合作,育人當先的道路上。
一、家校合作要目標一致
社會中總是會存在這么一種矛盾:學校布置的任務家長不配合完成,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又與學校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學校希望學生在晚上能有更多的時間寫作業,這種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矛盾,時常困擾著學生,讓他們不知如何做出抉擇。家長希望學生成績好,學校希望學生乖,想要發揮家庭和學校的最大作用,家校必須做到目標一致,不產生沖突和不矛盾,才能把勁用在同一處,培養出又聰明又乖巧的學生。現在國家實行雙減政策,大部分作業都在堂上完成,小部分作業在家完成,這樣教師更要合理、高效的安排家庭作業,家校共同合作,讓學生不斷進步。
二、家校合作應各抒己長
家庭教育重育人,學校教育重育才。所謂培養“人才”,就是育人和育才。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質量人才。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在點點滴滴中體現出來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所以家長在學生面前一定要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小學生的可造性很強,從小帶學生進入一種好的家庭氛圍能讓學生受益匪淺。陪學生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支一盞小臺燈在書桌上品味書籍的魅力,而不是躺在床上看電視,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給有需要的人等等,家長所作的事情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發揮家庭教育的特長,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要把育人這一步做好。
學校教育重育才,教室是知識的殿堂,老師上課給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增長才干。這就需要老師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熱情講課,課后耐心批改作業以及給同學答疑解惑,讓同學們能夠學到,并且學懂。育才不僅要育學術之才,也要育藝術之才,學校應該開設一些興趣課程比如書法、鋼琴、吉他課等等,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都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試問花園里哪一朵鮮花背后沒有園丁辛勤地澆水和修剪?如果把“上課”比喻成澆水,那么修剪便是批評教育。對于學生犯下的錯誤,老師應及時批評教育,并反饋給學生家長一起教育。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在學校經常欺負同桌,下課時看同桌不順眼,就管不住自己的手拍同桌,還好老師及時發現并批評了他,也叫了學生家長到學校,學校將他的情況向家長反映了。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意識到要教會學生自我保護,尤其是要教會學生在遇到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例如雙手抱頭等保護身體的姿勢,面對歹徒時如何快速逃脫等。最終在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教育下,這位同學成功改掉了這個壞毛病,該同學的成績也變得越來越好。學校教育重在育才,“澆水”和“修剪”是必要。
三、家校合作要緊密聯系
隨著科技的進步,老師與家長的聯系方法也不再單一,班級QQ群、微信群、校訊通等手段的普及,搭建起更多便捷的平臺,促進了家校之間的信息交流。譬如,小孩回到家中對父母隱瞞自己沒有上學等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老師隨時可以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匯報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隨時聯系到老師,也能清楚自己的小孩在學校干什么,而老師也能更加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通過這些方式,學生獲得的榮譽以及取得點點滴滴的進步,家長都能夠及時清楚了解。學校要舉辦一些主題活動,家長也能在班級群里面給出一些意見,為集體做出貢獻,也促進了活動的成功舉辦。我有一位學生上課總是分心,作業也時常不交上來,我及時給他家長匯報了情況,后來他家長感激地說:“謝謝您老師,要不是你告訴我,我還不知道他一直不交作業。”該同學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之后,從不缺教交作業了。小學教育的家校聯系非常重要,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階段,家長對于學生的動態會非常關心,因此老師需要更密切的觀察學生的身心發展,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家校合作要加強溝通與理解
學校與家庭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難免會有矛盾,大家都有各自的難處,多包容理解,才能有效化解家校矛盾,促進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學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學生調皮難教,家長不加以管教,學生與班級的同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甚至影響班級。這時家長可以咨詢學生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師,了解事情的整個起因和過程,班主任認真調查,并如實反映情況,共同處理這件事情。如果事情屬實,家長可要求教師聯系該學生家長給予道歉。如果事實有偏差,可能是學生自己錯了,害怕被責怪,回家耐心教育便可。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多一份包容和耐心,多與學生家長溝通,協同家長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及心理輔導,正確地解決問題。運用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關注他健康成長,是家校協作最終的目的,也是作為家長去完成家校合作的最主要目標。
綜上所述,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合作,促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機整合,從而發揮其在青少年學生教育上的最大合力作用,學校和家庭相互協調,將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林小芬.淺析影響家長學校教育質量的家長因素[D].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2016.
[2]韓瑞,李萍,任建華.學校合作經營模式及案例研究[D].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