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2021年是數字化改革元年,全省各級人大深入貫徹省委決策部署,錨定目標任務、找準跑道路徑、強化協同聯動,交出了一份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改革答卷。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2022年是推進數字化改革全面貫通、集成突破、集中展示之年。全省各級人大將迭代深化對數字化改革理念、思路、方法、機制的認識,加快打造數字化改革標志性成果。現摘取部分特色應用場景介紹以饗讀者。
財經綜合監督系統:開啟數智監督新模式
2021年9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1+5+N”(1個統一平臺,預算監督、國資監督、經濟運行監督、重大項目監督、審計監督等5個子系統,N個監督場景)財經綜合監督系統正式建成使用,推動人大財經監督從被動監督向主動監督、從時點性監督向全過程監督、從一般性監督向深層次監督、從程序性監督向實質性監督的轉變。
數字賦能推動支出預算和政策更加科學。預算聯網監督系統自2018年以來持續迭代升級,將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實現了對“四本預算”資金和全部預算單位的全口徑覆蓋,對預算編制、執行、調整、決算的全過程監督。既關注“錢怎么花的”,又關注“錢怎么能花得更好”,為“三會”審議和預算草案“三審”制等專題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數字賦能推動國有資產管理公開透明。國資監督系統聚焦摸清家底,對全市企業類、行政事業類、自然資源類國有資產數據進行全口徑歸集,完整反映各類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和收益情況。助力管好家當,通過監督預警模塊設置盈利類、擔保類、現金流類、償債類等監控指標,預警監督國有資產管理中的異常情況,提高監督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數字賦能推動經濟工作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監督系統聚焦經濟運行,監測規劃實施,實現了“監測+監督”兩大功能,分別設置了走在前列、城市PK、先行指標、工業經濟等7方面39項發展指標和預警規則,既能及早發現規劃計劃在執行上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對滯后指標提出預警,維護規劃計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也可以在監測基礎上會同部門開展分析,為全市經濟形勢分析研判提供決策參考。
數字賦能推動政府重大投資項目提質增效。重大項目監督系統建立人大審批項目庫,全面分析項目的推進時效、單位造價、建安成本等數據,生成服務后續審批的分類參考指標。以數字化手段實現項目審前、審批、審后全流程監督,推動政府及各部門將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重心從“重審批”向“全過程”轉變,引導更多行政管理資源從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延伸,形成共同推進項目的強大合力。
數字賦能推動健全“治已病防未病”機制。審計監督系統突出審計反映問題主線,以問題三級標簽分類為基礎開展問題分布、發生頻率等多維分析,并將部分成果作為人大監督選題參考,實現人大監督與審計監督的同向發力。聚焦整改長效機制,實現了從審計項目覆蓋到問題整改、機制完善的全視野跟蹤,促進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質量的提高,推動審計整改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