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好代表,需要怎樣的履職擔當?1月16日下午,在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預備會議后,湖州代表團的吳小利代表、金華代表團的潘志高代表、衢州代表團的王曉宇代表交流履職經驗。他們分享了哪些履職故事?又有怎樣的履職感想?
做到“眼勤”,在大局中找準切口
我注重結合自身崗位特點和個人專長,在大局大事中找準發揮代表作用的“小切口”,以“小能量”融入“大發展”。2021年12月,我根據部署安排,和醫院同事一起,全程參與了南潯區集中隔離點建設,連續奮戰兩天,只睡了2小時,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選點布局、人員安排等工作。緊張的防疫工作中,我也始終不忘履行代表職責。為群眾接種疫苗時,我常常與他們“多聊幾句”,變接種臺為臨時“接待點”,并將民意及時轉化為《關于穩妥推進全民免費新冠疫苗接種的建議》。
做到“耳勤”,于細微處體察民意
在聯系群眾過程中,我堅持從細處著手,在“一聲抱怨”里發現問題、“一句牢騷”里找到訴求,努力做人民群眾身邊的“有心人”。
2021年7月,臺風“煙花”登陸之際,我在群眾轉移安置點內,聽到一名群眾說:“不知道高血壓藥帶得夠不夠。”我隨即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并組織成立醫療服務隊,逐一走訪轄區內4個安置點,開展健康檢查、慢性病配藥、心理疏導等服務。
做到“腳勤”,用腳步丈量民情
每年人代會前,為提好代表建議,我都會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走訪調研,總結出“一聽二訪三發帖”的“三步工作法”,通過多聽、上門走訪和網上發帖征求意見等方式,找準問題關鍵,匯聚各方意見,提高代表建議的“含金量”。閉會期間,無論是參與座談調研還是監督檢查,我都會圍繞主題開展走訪調研,收集民情民意。
做到“手勤”,接地氣建言獻策
4年多來,我始終聚焦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這一民生關切,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2019年至今,我領銜提出了12件代表建議,其中有關基層醫療衛生的5件。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列席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參加調研座談時,我多次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水平提出意見建議。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南潯區菱湖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護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