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燕澤 聞菊萍
365天,650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清禾公益“醫路同行365”的志愿者們全年無休,忙碌在醫院的急診科。幫患者掛號、陪護就診、安撫患者……他們用志愿服務為患者送去溫暖。13年來,累計服務時長達41000小時,服務患者超10萬人,培訓人數達到百余人,極大地推動了大眾化公益的進程,也贏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2021年12月24日,由新華社發起并主辦的“中國網事·感動2021”十大年度網絡人物揭曉,清禾公益“醫路同行365”獲此殊榮。
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德清縣人大代表、“醫路同行365”項目發起人、清禾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理事長方明感到欣慰又自豪:“這是對我們志愿者最大的肯定和鼓勵。”
做公益:一個人凝聚一群人
“歲月無常行路難,助人樂善志如磐,扶危濟困當伸手,仁愛共襄社稷安。”在湖州德清,“清禾公益”是一個溫暖人心的稱呼。為麻風病人理發、免費幫獨居老人送餐、365天陪護急診病人……“清禾公益”的志愿者們穿梭在德清的大街小巷。
方明說,取名“清禾”,意在“茁壯成長”。而第一顆“禾種”,則是在2006年播種下的。
2006年的一天,從外地返鄉的方明,被當時在車站旁行乞的小女孩深深觸動。“一個看上去六七歲的孩子,戰戰兢兢地伸出手來,只希望獲得一點食物。”那一刻,方明記下了小女孩那孤獨而渴望的眼神。
回到德清老家,方明與志同道合、熱心公益的朋友一起,直接在QQ群里拉起一支“隊伍”,并于2007年正式成立德清縣志愿者協會義工分會。他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為別人帶來希望。
2013年底,方明在德清縣民政局注冊登記了清禾公益事業發展中心;2014年,又設立了清禾網絡公益獎,吸引更多的人通過網絡參與各種公益活動。2016年,方明的“公益之花”從縣內開到了縣外。他帶領的山鷹救援隊先后多次參與各地自然災害搶險救災。
“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幫助別人不在于你奉獻多少,而是教會大家把善良傳遞給每個人,讓人們感受到溫暖和力量。”帶著這樣的初衷,方明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不知不覺,15年來的志愿服務時長累積超過了10000個小時。他先后獲得第十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浙江好人”、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務工作者、湖州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為了讓更多人獲得更為專業的幫扶,方明不斷探索將幫助他人的簡單想法,變為落地可行的具體項目。在他的帶領下,清禾公益的志愿服務不斷做加法,服務項目拓展到了醫療陪護、新居民融合和緊急救援等領域。
公益之路,漫長而曲折。但這條路,方明走得異常堅定。“尼采有一句話很精彩,‘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做公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那些不理解的人,只是沒有聽見音樂而已。”方明說,“認準了一件事,我就會堅持做下去,即便是過程會走彎路,我也不后悔。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我奉獻,我快樂。”
吐心聲:一個人代表一群人
“作為人大代表,我的職責就是為人民發聲,傳遞基層的聲音,做到人民有所求,代表有所呼,推動政府有所應。”2021年,方明再次當選縣人大代表。回顧自己的履職經歷,他深感責任重大,時刻不敢松懈。
“路上的小汽車越來越多是好事,說明經濟在發展,但是所造成的‘停車難’問題,卻不只是方不方便的問題。”在日常觀察和走訪調研中,方明發現老舊小區、醫院以及高鐵站等公共區域的停車場隱藏了不少問題,其中高鐵站停車問題尤為突出。
方明通過實地走訪發現,高鐵站停車場采用地樁式掃碼停車位,掃碼停車操作步驟繁瑣,整個過程至少需要3分鐘。“很多車主都表示太麻煩,特別是對于趕時間坐高鐵的車主,更是心急。”方明坦言,這樣的停車位設置與當下智能化管理格格不入。
如何解決好高鐵站“停車難”問題?方明建議相關部門建立適用于高鐵站的智慧停車系統。相關部門采納了他的建議。很快,全新“智慧停車系統”上線,實時顯示高鐵站等公共場所停車位現狀,同時安裝多個泊車位地磁感應設備實現智慧化停車,完善自動計費支付、一鍵預約車位、一鍵導航等功能,有效解決了“停車難”問題。
除了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建議,方明還積極參加縣人大組織的學習培訓、走訪接待、調研視察、代表問政等活動,探索將公益融入履職。在德清縣人大組織的“戰疫情? 助復工? 促發展? 人大代表作貢獻”主題活動中,他組織志愿者加入到抗疫隊伍中,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推動經濟企穩向好助力;在垃圾分類工作代表問政會上,他就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不夠精準問題進行了提問,回應了社會關切;在參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代表巡查活動后,他組織志愿者開展了“禮讓斑馬線”項目,成為了縣城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視察“美麗校園”后,他開展了兒童“五防”項目……
“做公益事業是為老百姓做好事,當人大代表是為民代言、為民謀利,兩者有共通之處。”方明表示,今后自己將繼續保持初心,帶動身邊的人一起支持公益、參與慈善事業,推出更加豐富、更加精準、更加優質的服務項目。同時,在公益路上爭當一名稱職的好代表,用心用情為民建言,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期望和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