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蓮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技能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20-0070-03
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是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舉措。目前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縱橫交錯,縱向來看,有國際性的世界技能大賽,國家、省、市、縣各級職業技能大賽;橫向來看,職業技能競賽橫跨不同行業系統。競賽的職業(工種)涵蓋生產、服務、傳統手工藝等各個領域的大部分工種;參賽選手包含職業(技工)院校學生、企業在崗職工、自由職業者等不同群體,職業技能競賽的覆蓋面廣,示范作用大,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職業技能競賽中存在的問題
(一)競賽項目重復設置
各地在職業技能競賽的組織過程中,因牽頭實施單位不同,且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競賽統籌協調和聯動機制,經常存在短時間內相同職業(工種)的技能競賽在同一區域范圍內以不同的競賽主題開展,而競賽選手往往是同一群體。此類情況既給參賽選手帶來了重復參賽的時間負擔,又增加了賽務費用支出,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部分競賽項目缺少規范標準
職業技能競賽是高水平技能選手進行展示和比拼的平臺,不同級別的職業技能競賽應符合本級人社部門關于職業技能競賽的管理規定,科學合理設置相應項目的競賽標準。但部分牽頭單位為了保證競賽參與人數,降低了對參賽選手的報名條件要求和競賽項目技能標準,進而導致競賽結果不能客觀反映相應級別競賽的水平、不能科學評價參賽選手的技能水平,還會變相成為部分技能勞動者獲取榮譽和晉升職業技能等級的捷徑,從而降低了職業技能大賽的社會影響力,有礙于進一步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選拔中的積極作用。
(三)部分競賽項目參與度不夠高
在競賽實施過程中,部分競賽項目參與度不高的情況時有發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競賽安排不合理,從報名到比賽開始的時間預留較短,導致宣傳發動不充分。同時,因時間倉促,部分潛在參賽選手因無法充分備賽而棄賽;或因來不及舉辦選拔賽而直接推薦選手參賽,導致參賽選手不一定能夠真實反映本地區選手水平。二是潛在選手推送單位支持力度不夠。在職業(技工)院校中,因參賽經費預算不足,無法保障學生參加集訓,不得不放棄推薦選手參賽。在企業職工中,更多的參賽選手來自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很多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推薦選手參賽的積極性明顯不夠,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參賽要投入經費,可能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同時還存在職工獲獎后要加薪、易跳槽等顧慮。
(四)職業技能競賽作用被過度放大
職業技能競賽在營造重視技能人才、培養技能人才氛圍上確實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以賽促訓、以賽促評”的作用。然而,競賽的方向不能走偏,部分項目的競賽內容明顯帶有展示和表演性質,如類似叉車穿針、挖掘機投籃等比賽項目會導致競賽評價中評價內容的片面性。因此不能把參加職業技能競賽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不能完全以競賽成績來評價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
二、對完善職業技能競賽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樹立職業技能競賽的正確導向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職業技能競賽工作列入技能人才培養統籌發展規劃,加大政策引領和財政投入加大對優秀參賽選手的表彰獎勵和典型宣傳力度。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各級各類行業組織要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各自的牽頭抓總作用,根據地區、行業和不同人群特點,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職業技能競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廣大勞動者學習技能提供更廣闊的平臺;職業(技工)院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強化對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積極配合各項競賽工作,選拔優秀的學生或職工代表參加競賽,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對各類參賽選手的技能提升的帶動作用。
(二)加強競賽管理,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競賽的標準化體系建設
要進一步壓實責任,規范競賽組織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競賽水平。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技能競賽的制度建設,科學化設立賽事,完善申辦標準流程,明確競賽主辦單位的主體責任及賽務組織要求,明確不同級別競賽的參照技能標準,建立對競賽選手的表彰獎勵制度等。二是精簡賽事組織架構,優化協調工作流程。相關職業技能競賽的主管部門對本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統一管理,做好年度競賽工作計劃并及時公布年度職業技能競賽目錄,為選拔參賽選手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建立參與人員的具體標準規范,明確每類人員具體負責的任務和承擔的責任。[1]三是加強職業技能競賽的賽務管理人員、技術文件制定和命題專家、裁判人員、監督人員和仲裁人員等相關工作隊伍建設,通過專題輔導、總結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競賽組織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強紀律要求,暢通申訴渠道。為了保證競賽的公平性和公信力,要加強對各類工作人員的警示教育,明確各項工作紀律要求。同時要暢通申訴舉報渠道,對參賽選手反映的各類問題認真查實反饋。五是要及時進行賽后反思與總結,發現不足,不斷改進,為今后辦賽積累經驗。
(三)拓寬經費來源渠道,進一步強化職業技能競賽經費保障
一是拓寬競賽經費籌措渠道。競賽主辦單位應在以財政撥款為主要經費保障來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辦賽模式,以有償冠名、廣告、贊助等形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來分擔競賽組織、表彰獎勵、場地布置、材料和設備購置等費用支出。二是各選手推薦單位要提前做好參賽選手集訓及參賽費用預算,確保選手賽前的充分訓練。三是各級競賽主管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和計劃管理,避免部分競賽項目的重復設置或重復辦賽而造成的資金浪費。四是加強政府、院校和企業間的聯動,在比賽場所和集訓基地的投入上注重前瞻性、共享性,避免重復投入,提高資金投入使用效益和設備的使用率。五是加強對專項經費的管理,“綠色”辦賽,避免浪費。強化競賽經費預決算和審計工作,對競賽開展績效評價,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
(四)注重培競結合,進一步發揮競賽對技能人才培養的引領帶動作用
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的根本目的是重視技能人才,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職業技能競賽應充分發揮其對技能人才培養的引領帶動作用。一是堅持“以賽促訓”的效用,通過技能競賽,讓更多的勞動者能通過賽前訓練和賽場比拼交流實現技能水平的迅速提升。二是堅持“以賽促評”的效用,繼續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對技能人才的評價作用,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進行有效評價。三是堅持“以賽促教”的效用,以競賽不斷提升教練、指導教師的技能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職業培訓水平和能力。四是堅持“以賽促基”的效用,充分利用競賽場地或集訓基地建設來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五是堅持“以賽促產”的效用,通過職業技能競賽比武練兵等形式提技能、促生產、求革新。
(五)進一步加強宣傳,營造更好的技能人才培養氛圍
一是改進技能競賽激勵機制,建立涵蓋參賽人員、技能培訓教師及相關輔助人員的綜合激勵機制。根據競賽組織、競賽參與、競賽獲獎情況評選優秀院校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競賽管理人員獎,制定技能競賽獎勵最低標準,縮小區域及部門間獎勵差距,并下撥配套獎勵。注重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相結合,增加競賽獎勵在職稱評定晉升、培訓升學、先進評定中的占比。二是注重輿論宣傳,加強對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的宣傳工作,激勵更多的技能勞動者來交流切磋;以優秀選手為宣傳典型,吸引更多的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以大賽的廣泛參與和強烈的社會反響來營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朱愛華.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工作標準化體系研究[J].中國培訓,2021(12):62-64.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就業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