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活則經濟活。近年來,寧波市金融系統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金融工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增強金融產業能級,全市金融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有效發揮了金融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保障作用。
1月14日,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在寧波市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寧波將推動金融理念、金融服務、金融監管的系統性重構和根本性變革,實現金融發展從過去“單兵突進”的小金融轉向“多跨協同”的大金融,打造跨領域、跨環節、跨層級、跨部門的大金融格局。這為寧波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提升服務能力推進改革創新
去年10月,寧波市政府下發《關于深入實施“鳳凰行動”寧波計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資本市場主體倍增、上市公司質量躍進、中介機構聚變升華等專項行動,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寧波板塊”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據了解,“鳳凰行動”寧波計劃自2017年實施以來,寧波資本市場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累計新增A股上市公司近50家,IPO募集資金逾275億元,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非公開增發、發行公司債等方式融資逾1000億元。
“鳳凰行動”寧波計劃是寧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寧波出政策、建機制,積極推動金融產業協同,已累計出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融資暢通工程、融資擔保、財政支持普惠等幾十項政策。同時,寧波還組建市縣兩級金融專班,開展金融“三爭三服務”專項行動,配套出臺統計監測與晾曬督導機制,建立庫款競爭性存放銀行機構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成功打造了部門聯動、市縣鄉協同、金企共進的金融治理“寧波模式”,推動金融業輸氧供血直達基層,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資金供給總量大幅增長。
為了拓寬融資覆蓋面,寧波積極搭建對接平臺,近兩年開展銀企融資對接活動百余場,并大力實施萬員助萬企、“掃需求”、金融顧問等專項行動,累計推動市政府與近10家金融總部簽訂合作協議,達成融資協議規模超5000億元,已搭建起高效集成的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在促對接、搭平臺的同時,寧波還緊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這一本源,調結構、保民生,提升金融服務精準性。借助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行動、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體系改革等載體,寧波不斷加大金融對重大戰略、普惠小微企業、抗疫促生產的精準支持。2021年,寧波制造業貸款6413.47億元,增長19.09%;港航經濟貸款469.92億元,增長24.68%;民營企業貸款1.05萬億元,增長19.11%;普惠小微企業貸款3688.89億元,增長37.46%。

不僅是金融服務能力,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寧波也是可圈可點。2016年,寧波成為全國首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之后,寧波搭建全國首個保險專業博物館、首家政校共建保險研究院、首個保險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平臺,并鞏固深化和推出全國首創項目200余項,向全國復制輸出公共巨災保險、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34個成熟產品。
比如,寧波推出的“天一甬寧保”,不限戶籍、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健康狀況,與基本醫保緊密銜接,旨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醫療保障需求,進一步提高醫保參保人應對高額醫療費用負擔的能力。截至2021底,“天一甬寧保”參保人數已突破210萬,覆蓋全市27.1%的基本醫保參保人群,其中60歲以上人群參保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被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譽為“共同富裕應有之義”。
自2020年以來,寧波不斷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開展首貸戶拓展、金融“疏堵通鏈促循環”等系列行動,推出200余項普惠金融創新產品,豐富普惠信用信息平臺功能,逐步建立普惠金融治理體系,提升普惠領域金融服務滿意度,樹立“數字普惠”寧波品牌。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出的法人銀行3個月免息貸款、“浙里甬e保”、“微擔通”、“道德銀行”等項目均在全省、全國形成一定影響和示范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本市場改革中,寧波也走在了全省、全國前列——入選全國首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在省內首推支持企業科創板上市政策、擬上市(掛牌)企業獲得合法合規證明“一件事”改革,獲批設立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寧波分中心,研究推進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試點等業務。
目前,寧波還有多項金融改革工作正持續推進。比如,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改革試點工作,寧波“天羅地網”金融風險防控系統建設等。其中,寧波“天羅地網”金融風險防控系統已在全省復制推廣,并受到中國銀監會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肯定。
推動產業發展夯實安全基礎
“十三五”期間,寧波金融業增加值實現翻番,達994.6億元,占GDP比重8.0%,金融業成為全市第四大貢獻產業。2021年末,寧波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72萬億元和2.9萬億元,均居副省級城市第八;保費收入增速居全國第五,較上年末上升24位;政策性融資擔保在保余額居全省第一;法人機構總數34家,全牌照法人體系基本成形。
近年來,為推動金融產業做大做強,寧波積極推進金融規劃和人才引育。一方面,研究制定金融業“十四五”規劃,開展自貿區金融支持研究,加強金融專家咨詢;另一方面,推進人才服務“灌溉工程”,出臺市金融支持人才創業創新實施意見,加大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招引,積極舉辦全市金融專題培訓。
同時,寧波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為金融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近年來,寧波新設東海航運保險、甬興證券、永誠資管、永贏金租、甬銀理財等法人金融機構,推動寧波東海銀行等法人機構股權轉讓,并成立寧波股權交易中心、寧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完善寧波金融機構門類和組織體系。
除此之外,寧波還積極推進開放型金融平臺集成集聚,主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推動滬甬簽訂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由寧波牽頭探索的長三角金融風險聯防聯控機制,被寫入2020年長三角地方金融局局長圓桌會議備忘錄,并入選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佳實踐案例。
2019年9月,寧波市政府與上海保險交易所合作,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探索政府引導推動商業保險和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創新醫療保險數據要素治理和配置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醫療衛生公共數據在健康保險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構建區塊鏈風控、跨區域結算等服務體系,以保險數智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賦能。“浙里甬e保”數字健康保險平臺應運而生。
“浙里甬e保”通過流程再造,集成醫療機構的居民醫療數據,并與商業保險機構共享,打通了醫療與商保之間的數據“堵點”,實現商業健康保險理賠“無感智辦”。作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寧波經驗”,目前,這一改革成果已經逐步推向全國。“浙里甬e保”已集成多省市21類健康醫療數據、7類醫保數據,連接全國4800多家醫院、50多家保險總部機構,實現寧波、杭州、上海、重慶、廣州、武漢等12個省市數據合作共享,逐步分批次實現健康保險跨省、跨市異地就醫同城結算。
統籌發展與安全,是新時代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寧波不斷夯實金融安全基礎,積極搭建央地金融監管協作體系,主動加入省金融委地方協調機制,建立市處置非法集資局際聯席會議、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等,打造寧波特色的金融風險協調處置和突發事件應對等機制。
為筑牢金融生態基本盤,寧波實施“四張清單、五項機制、一個保障”方案,分層分類幫扶化險,積極推進金融機構風險處置,高股權質押比例上市公司僅存4家,區域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至0.98%,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于較低水平。寧波先后被中國證監會認定為風險較低區域,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認定為無高風險機構地區。
在遏制新興金融領域風險方面,寧波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整治,P2P網貸機構實現清零。同時,寧波還大力推動非法集資全鏈條防范,強化源頭把控、打非宣教與立案處置,近兩年全市新增涉嫌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立案數呈下降態勢。
明確目標定位鍛造硬核力量
1月14日召開的寧波市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金融業實現“三跨越、四提升、五倍增”,基本建成長三角地區輻射力強、影響力大的產業金融創新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三跨越”,即金融業總資產、存貸款余額、社會融資規模分別跨越6萬億元、8萬億元、1萬億元。“四提升”,即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8.5%;保險密度、保險深度提升至3.5%和6200元;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分別達到200家和3萬億元;金融數字化程度提升,“浙里甬e保”成為全省標志性成果。“五倍增”,即社會融資規模、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政策性融資擔保在保余額、保險創新項目等5項指標倍增。
為實現這些目標,寧波將按照“大金融、大產業”發展定位,深入推進強產業、強服務、強改革、強監管、強治理等金融“五強”提升工程,鍛造金融硬核力量,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全市高水平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有力支撐。
在金融產業發展方面,寧波將大力推動金融規模能級邁上新臺階。一方面,發展壯大地方金融總部,引培區域性、功能性總部機構,集聚新興類金融和中介服務總部機構;另一方面,加快建設區域資本市場平臺、區域保險要素平臺、“甬金通”數智金融大腦等三大金融要素平臺建設。同時,優化金融產業布局,做強東部新城金融核心區,提升發展鄞州四明金融小鎮和海曙月湖金匯小鎮兩大省級品牌金融小鎮,并依托各區縣(市)及功能區的特色金融資源、產業基礎,打造一批各具特點的區域特色金融板塊,形成“多極點”的金融服務基地。
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十四五”期間,寧波將強化融資產品和模式創新,大力發展首貸、信用貸款,推廣“銀稅互動”“銀商合作”“信易貸”等產品,提高知識產權、應收賬款、動產等抵質押貸款覆蓋面和資產抵押率,做大無還本續貸業務規模,創新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模式。同時,進一步強化對地方基礎設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開放型經濟、綠色低碳、共同富裕的金融支持。
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寧波將深入參與浙江省數字化改革“一號工程”,加快構建“甬金通”數智金融大腦。謀劃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升級版,推進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點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探索資本市場普惠服務體系、企業上市規范培育治理體系。全面推進多領域金融改革創新,實施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對外開放試點,推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和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改革試點等工作。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為完成這項“根本性任務”,寧波將著力強化風險防控閉環機制,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聚焦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加強風險源頭管控、宏觀杠桿率監測、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管控及主業管理等,嚴厲查處以財富管理、投資咨詢、私募股權等名義開展的非法金融活動。構建金融領域聯合監管機制,推動金融管理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監管協同,扎實推進地方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國有金融資本監管。建立負面清單機制,反對銀行保險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債市、期市,違規流入污染企業等。
除此之外,寧波還將持續優化金融生態體系,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全面加強金融機構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健全財政金融聯動體系,強化財政、金融部門協同,深化國有金融資本監管聯合監測監管,發揮財政資金牽引撬動和支持保障作用,推動“微擔通”政策迭代優化。發揮產業金融協同效應,增強產業部門金融意識,加大金融工具的運用。推動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具有競爭力的金融人才發展激勵機制,加快建設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軟硬環境。完善金融基礎治理環境支撐,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和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金融債權保護,完善逃廢債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辦法和懲戒措施。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