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玲
摘要: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并且具有很強的生產力,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在中國多個地區都會進行玉米種植。玉米具有強大的商業價值,對農業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掌握良好的種植技術,保證玉米的質量,并提升玉米的產量。本文針對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文章主要闡述了種植前準備工作、種植方式的改進以及種植工作后期管理,并將玉米高產技術重點進行明確。
關鍵詞: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在山東地區有廣泛的種植面積,隨著農業產業不斷進步,玉米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優質玉米與常規種植的玉米不同,與普通的玉米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并且在用途上更加優質。優質玉米的品種主要包括了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筍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青貯玉米等。為了提升玉米的質量,應當將玉米種植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并將農田的效益提升,使農民的收益增加,加強田間的管理與技術。并加強細節方面的注意,全面提升玉米種植效率。
1 種植前準備工作
1.1 品種選擇
在玉米種植前需要選擇優質的玉米品種,并且保證玉米的外觀形狀良好,并將籽粒排列良好。同時在選擇玉米品種的過程中應當保證玉米品種符合當地的環境,結合我省當地的實際情況,包括地區特點及氣候環境,保證玉米品種在該地區良好生長。因此,在實際選種時應當加強對玉米品種的了解,并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土地條件良好掌控,明確當地的生態條件。另外,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易受到病蟲害的干擾,影響玉米的質量,在玉米種植之前,應當選擇具有抗病蟲害的玉米品種,保證玉米在生長的不同階段具備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受到病蟲害的侵襲,確保玉米生長狀態良好。在選擇玉米種子時,應當選擇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種子,保證玉米品種良好的純度、凈度和水分,并觀察其發芽率,保證玉米發芽水平在標準水平之上,將玉米品種的優質效果良好體現。除此之外,玉米種植應當了解玉米品種的各項指標,對于玉米的品種選擇要有量化數據的支持,保證高油類的玉米品種的籽粒含油量超過6%,并且高賴氨酸類品種籽粒賴氨酸含量超過0.4%,而爆裂類的品種保證爆花系數超過20,且爆花率超過95%,在玉米籽粒的顏色和粒型上應當選擇合理,并結合當地的市場需求,選擇市場需求較高的玉米品種,而用于加工的甜玉米應當保證穗著粒深、出籽率高。
1.2 土地整頓
土壤環境是玉米生長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玉米的產量,應當在玉米種植時期將土地進行耕翻,保證土地的平整和松軟,將土壤中的氧含量增加,并加強土壤的養分,保證土壤環境良好,使得土壤環境適宜玉米生長。為了保證玉米的良好生長,相關種植人員應當了解玉米的生長特點,并了解玉米品種的習性,保證在合理的時期進行玉米種植,保證土壤的水分充足,并在玉米種植前將土壤的整頓工作完善,并保證玉米的根部細胞進行無氧呼吸,防止根部腐爛,并保證土壤環境疏松,加強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保證玉米生長的必要條件,并決定著玉米生長是否健康和優質。在進行土壤整頓時,除了進行松土工作外,還應加強土壤肥力,可利用夏季小麥或者其他的作物桔梗,利用機械深層松土,并將一些作物桔梗攪碎,作為土壤有機養分。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還需將玉米苗進行整頓,根據玉米的生長規律,按照玉米生長規律進行調整。玉米在種植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個體特征,還要考慮群體特征,應當保證科學的玉米種植密度,進行科學密植,并保證玉米合理的株、行距,并增加單株的產量,擴大群體優勢。通常情況下,將行距控制在30cm×50cm或25cm×60cm,并結合玉米實際生長情況及地理條件,將玉米種植密度適當調整。
1.3 正確澆灌和施肥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應當正確的澆灌和施肥,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玉米的生長離不開肥料的使用,通常情況下,將玉米肥料比例良好調整,并結合山東省的地質情況,對當地的氣候條件詳細掌控,選用適合的肥料進行施肥。在進行底肥施撒過程中,同樣應當結合當地土壤情況及氣候條件進行配比,并在底肥的基礎上,增加后期肥料的施撒。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科學的施肥方法,在玉米苗的生育階段加大肥料的用量,增加尿素使用量,保證尿素的使用提高了玉米生長速度。但是應當按照科學的方式,保證尿素的合理用量,避免尿素使用過多,對玉米苗的生產生長產生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在肥料施撒過程中應當注意方式方法,保證肥料進入土壤一定深度,對玉米的生長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因此,可以采用人工施埋或是機械施埋的方式進行施肥,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施肥方式,都應當保證肥料的深度符合要求。通常情況下,首次施肥工作在土地耕翻完成之后進行,選取的化肥種類是有機肥配合鉀磷氮肥,并保證合理的化肥用量,通常保持在40kg/667m2。同時,在施肥過程中保證與玉米間隔一定的距離,避免化肥對農作物的根部產生影響,對其根部產生腐蝕。
2 玉米種植要點與改進方法
2.1 正確播種
播種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的重要工作,播種的效果會對玉米生長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在播種的過程中,應當掌握相關注意事項,把握正確的播種時間和方法。在選擇播種時間上,應當注意地表溫度的影響,選擇適宜的時間和溫度進行播種,保證地表溫度在10~15℃范圍內,在此溫度范圍內,玉米種子的生命力最強,并可以加快玉米種子的發芽、出土。因此,應當選擇適宜的時間,并在播種工作前了解當地的天氣變化,避開特殊天氣,選擇合適的氣候條件進行播種工作。在春季,通常不超過5月中旬,而在夏季播種通常保證在七月前完成,避免玉米的生育期積溫不足,使玉米不成熟。除此之外,在玉米播種的過程中,應當保證種子的入土深度符合種植要求,保證種子距地面5~8cm的厚度為宜。這可以保證土壤的養分及拱土能力滿足要求,并將出苗率提升,保證良好的播種效果。種子和底肥應當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應過近或過遠,盡量對種子的干擾降低,保證種子在土壤中良好的狀態,若種子與底肥距離過近,則會產生燒苗,破壞種子結構,影響種子質量和生長效果。若種子與底肥距離過遠,則會影響種子對養分的吸收,不利于玉米種子的生長。由此可見,肥料對種子的影響很大,種子的質量會嚴重影響出苗率,在玉米種植之前,應當先將玉米種子進行暴曬,并保證玉米的水分充分曬干,將種子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清除,提升種子的純凈度,從而提升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甜玉米是被廣泛選擇的玉米品種,在栽種時應當保證玉米幼苗栽種的距離。甜玉米屬于基因突變品種,在授粉過程中會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風力因素的影響,與其他的花粉相融合,這會導致甜玉米變成普通玉米品種。所以,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應當保證玉米之間的距離和密度合理,避免玉米之間的間隔過窄,并保持合理的寬度,通常情況下最低的寬度范圍是400m。在甜玉米種植的隔離形式中主要包括時間隔離和空間隔離。在時間上,應當保證特殊品種的玉米,如甜玉米的種植時間與普通品種玉米的種植時間相差一個月左右,使其相互之間的干擾較小。結合山東省的氣候條件,可以提前25d或者推后25d進行播種,從而確保甜玉米的種植質量。對于甜玉米的移植,應當保證玉米的株苗超過25d進行,并且保證葉子數量在三片以上,這會增加玉米移苗的成功率,甜玉米在種植過程中,應當保證株苗量在3500棵/667m2以上,并且大行與小行要交替種植,使株苗的疏密適宜,這會保證玉米株苗得到充分的日照,并提高玉米的采光[1]。
2.2 選擇合理的種植方式
在玉米的種植方式上應當加強改進與優化,在前期種植準備工作完成后,進入種植階段,保證種植方式科學合理,促進玉米良好生長。相關種植人員應當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結合以往的種植經驗,采取成功的種植方法,完善種植工作中的細節工作,提升玉米種植質量。合理密植是一種有效的種植方式,該種種植方式不僅能保證玉米種植密度科學合理,還能將玉米植株與其他低矮作物混合種植,選擇合理的密植比例,保證每顆玉米植株都得到充足的養分。合理的密植可使玉米的生長條件充分滿足,并保證一定面積范圍內的土壤養分滿足玉米植株的良好生長需求,提升玉米的生長效果。玉米生長離不開陽光、水分與養分,為保證玉米得到合理的生長條件,合理密植是十分必要的。結合山東省的土壤情況以及氣候條件,在玉米種植時,應當選擇合適的種子,并保證一畝正常的玉米地所種玉米植株小于四千株,在與其他低矮植株植物混合密植時,應當將兩者的種植比例控制在4:6左右。同時,加強控制每棵植株間的株距和行距。為保證玉米品種的純度,應當注重品種之間的隔離,將不同品種的玉米進行良好管控,采取合理的隔離方法,防止對特殊品種玉米的純度造成影響[2]。
2.3 提升玉米種植人員的專業知識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掌握豐富的種植知識,從而提升玉米種植效果。玉米種植人員對玉米種植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保證種植人員專業的種植水平,在玉米種植和生長的各個階段,將其進行合理的栽種和管理,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條件。這不僅要求種植人員掌握專業的種植栽培技術,還要求種植人員擁有良好的責任心,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及氣候變化控制合理的澆灌量與施肥量,不斷豐富自身玉米種植知識,具備先進的種植理念,提升玉米產量和效益。當地種植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開展種植培訓工作,邀請專業的種植專家,開展相關講座,將玉米種植的正確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宣傳出去,使當地的種植人員了解良好的種植方法,幫助種植人員提升專業種植能力。而在農民實際的種植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其指導,將種植流程及種植關鍵問題進行闡述,提升種植人員的管護意識[3]。
3 種植工作后期管理
3.1 苗期管理
在玉米種植后,應當加強苗期管理,保證對玉米苗供應合理的水分與養分,并保障玉米生長過程中的生存條件滿足。在對玉米苗進行澆灌時,應當結合天氣變化,根據當地的降雨量調整灌溉量,若降雨量較大,應當適當減少玉米澆灌量,防止水分過多產生澇害現象。若遇到連續干旱的情況,應當加大田間澆灌量,保障玉米生長過程中水分條件的充足。在澆灌工作中,應當保證水分均勻灌溉,并結合玉米實際生長狀態,選擇合理的時間進行澆灌與施肥。在對玉米苗管理的過程中,應當保證玉米的生長養分均衡,使得玉米生長均衡,避免出現生長差異。玉米田產生大小苗的現象,會對今后生長的整體性狀產生不良影響。除此之外,還應進行間苗補苗工作,在玉米生長到一定程度后,為保證玉米的種植效果良好,應當加強對田間種植情況觀察,若產生缺苗現象,應及時進行催苗補種操作,或者將雙苗移栽過來。若出苗率較高,且達到90%以上,則不必進行補苗工作。管護人員應當加強對玉米生長情況的觀察,并對玉米生長環境進行良好管護,及時將田間的雜草清除,選擇合理的除草方式,包括播種后苗前封閉除草和苗后除草,結合田間雜草狀態選擇正確的除草類型。在苗前處理過程中,應當保證在種子播種后一周左右,對玉米田塊噴灑除草劑,將除草劑充分作用在雜草中。但是在噴灑除草劑時,應當選擇合適的天氣,不應趕在雨水天氣進行噴灑,防止出現除草藥物的淋溶,將除草劑的濃度稀釋,影響除小效果。將田間的雜草清除后,應當保證除草劑不對玉米新葉產生影響,避免藥物噴灑到玉米的新葉里對其產生藥害[4]。
3.2 田間整頓
玉米栽種后,最重要的就是在整體生長期間的田間管理,管理人員需要針對玉米的各種生長特性進行具體措施,來促進玉米生長的更快。為了達到良好的生長效果,應當加強對玉米田間管理的重視。相關管理人員應當了解玉米的生長特點,掌握其生長特性,保證玉米的良好發育。由于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對土壤空氣反應敏感,通過不斷種植,增強土壤肥力,使其更加適合玉米的生長,并保證玉米的生長效果。不同品種的玉米會有不同的耕種次數,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通常情況下,可在拔節后到10葉展時進行一次中耕松土,并將秸稈覆蓋在玉米田上,保留土壤中適宜的養分和水分。
3.3 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生長期間,應當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當明確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質量的影響,積極防治玉米田間的病害問題。病蟲害的侵襲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巨大,相關管護人員應當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將病蟲害良好消除,保證玉米生長健康。為了避免農產品產品品質和產量的下降,應當采用合理的技術和方法面對病蟲害的侵襲,在其防治方法中,主要有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態防治等。管理人員應當結合玉米實際生長情況,在合理的時間進行病蟲害防治,并制定良好的預測預報制度,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結合病蟲害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在噴灑農藥時,應當保證合理的農藥用量,堅持適時適量噴灑,降低農用成本,提高玉米產量,提高玉米品質[5]。
4 結語
綜上所述,玉米是山東省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種植價值,為了提升玉米種植質量,應當加強種植技術,掌握良好的種植方法,提升玉米種植效益。玉米種植人員應當掌握玉米種植要點與改進方法,并保證種植工作的后期管理,通過良好的苗期管理、田間整頓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種措施,把握玉米種植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細節工作,全面提升玉米種植效果與產量。
參考文獻
[1] 新躍文.玉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20,643(2):89.
[2] 吳金毛.鮮食玉米優質高產綠色栽培技術及試驗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1):2.
[3] 秦曉陽.優質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7):67.
[4] 袁志文,呂艷華.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19):33-34.
[5] 吳興雷.夏玉米綠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20,14(3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