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要:玉米屬于我國較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對于群眾食品市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隨著市場規(guī)模逐漸擴大,玉米種植產量也需要隨之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重視玉米種植高產技術的應用,確保相關方案能夠得到正確部署,盡可能提高玉米實際產量,及時排除影響高產的負面要素,為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理想條件。本文主要針對玉米種植應用雙株高產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株技術;高產種植;玉米作物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傳統(tǒng)應用技術與實施方案已經不再適用于全新發(fā)展形勢,同時也無法滿足高產基礎需求,容易導致種植效益出現負增長局面。玉米種植技術的經典方案與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不兼容,因此種植戶需要另尋他法,確保基礎產量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在這一過程中,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屬于較為可靠的應用方案。其能夠顯著提高玉米單穴產量級別,同時也可以在維持原有種植空間的前提下,從根源層面提高實際經濟效益,盡可能降低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因此,需要重視雙株高產技術在種植工作中的應用方式,確保其能夠得到正確實施,提高玉米基礎產量級別,為未來開展種植工作夯實基礎條件。
1 雙株高產種植技術概念簡析
玉米種植屬于較為常見的農業(yè)活動之一,其實際工作階段也與其他種植類型相似,可以采用高產技術進行處理,使產量級別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在雙株種植階段,農戶需要在單一位置根據實際情況條件,種植兩顆玉米種子,使其能夠處于同一穗軸層面,進而提高單穴產量級別,強化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1]。與傳統(tǒng)應用技術相對比,雙株高產方案屬于較為新穎的措施之一。其能夠大幅提高玉米實際種植產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種植質量,使玉米種植生產力得到增強。同時,雙株種植也符合未來玉米農戶的密集化工作趨勢,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資源需求以及成本投入,有利于節(jié)約物質消耗,使種植戶獲得可觀的經濟利潤。在雙株高產技術框架下,傳統(tǒng)單株種植方式產生的局限性能夠得到有效去除,其可以在優(yōu)化種植密度的前提下,實現提高玉米存活率的農業(yè)目標。此外,雙株高產種植技術還能夠顯著提高玉米種子出苗概率,并優(yōu)化其成長環(huán)境,有效降低種植基礎任務量。通過對傳統(tǒng)種植流程進行簡化處理,可以使雙株種植高產技術得到充分應用,進一步提高其經濟效益,降低后續(xù)種植出現問題的可能性。種植戶需要在明確玉米雙株高產技術應用優(yōu)勢的基礎上,探究其主要實施方式,確保相關細節(jié)能夠得到充分重視,避免出現錯誤應用問題,為玉米種植活動提供可靠的支持條件[2]。
2 玉米種植應用雙株高產技術優(yōu)勢分析
2.1 種植緊密性具有顯著優(yōu)勢
通過將雙株高產技術應用至玉米種植活動中,能夠帶來諸多技術優(yōu)勢,有利于提高種植戶經濟收益,為后續(xù)擴大種植面積或增產提供重要支持。在應用此類技術方案時,其較為顯著的應用優(yōu)勢之一便是種植緊密性良好。傳統(tǒng)條件下,玉米種植主要采用單穴單株種植方法,其基礎產量相對較低,同時種植較為稀疏,無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通過應用雙株種植方案,可以使玉米在緊密條件下進行成長,同時還可以維持基礎受光條件,有利于強化通風質量。可以認為,采用雙株高產技術能夠大幅提高玉米實際成活率,也可以顯著增強土地資源利用效果,實現種植增產目標[3]。如表1所示,某地區(qū)采用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后,保苗率得到了顯著提升,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大幅增長。因此,采用雙株高產技術方案有利于強化玉米種植的緊密性,具有推廣意義。
2.2 技術執(zhí)行操作較為簡便且經濟效益提升幅度大
經典玉米種植應用技術相對較為復雜,同時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多,需要采取對應控制方式才能夠確保種植效果達到理想標準。例如,種植戶需要針對間隙進行科學控制,同時還需要通過死苗移植等方式,保證經濟效益符合預期需求。這些流程都會消耗大量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不利于玉米種植效益提升。雙株高產種植方案相對于經典體系具有較為簡易的基礎特征,其能夠操作流程短,同時對于規(guī)范需求較少,因此種植戶可以輕松上手,實現大幅降低死苗率的目標,最終提高經濟效益。因此,需要重視玉米種植采用雙株高產技術方案的重要性,確保其能夠得到科學部署,縮減玉米種植需要執(zhí)行的步驟流程,并為種植戶提供較為簡易的執(zhí)行方案,降低成本與精力投入級別。
2.3 對于種植戶時間與精力的投入需求較少
經典玉米種植應用方案需要在各個階段針對生長情況進行深入檢查,同時執(zhí)行工序較為復雜,對于種植戶的工作要求較為嚴格。若沒有執(zhí)行相關流程,便容易導致玉米種植死苗率增加,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導致人力成本被浪費。通過應用雙株種植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資源應用需求,使種植戶勞動力得到釋放,降低其基礎壓力級別[4]。這種方式能夠顯著增加工作效率,進而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有利于在固定土地資源條件下,使玉米產量得到提升。相對于傳統(tǒng)應用方案,雙株高產措施能夠在一次性播種條件下,獲得更多玉米種量,因此對于種植需要投入的工作量需求相對較少,執(zhí)行工序環(huán)節(jié)也較為簡單。因此,可以認為雙株高產種植技術能夠顯著降低種植戶工作負擔,使其能夠減少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并獲得更多經濟收益。
3 玉米種植應用雙株高產種植技術方式研究
3.1 選擇符合雙株種植需求的品種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為盡可能提高玉米基礎產量級別,應當科學應用雙株高產技術方案,確保其能夠得到合理布置,從源頭提升玉米產量,為種植戶提供更多經濟效益。實踐種植流程內,為強化雙株高產效果,需要針對玉米品種進行科學篩選。通過選擇符合環(huán)境條件或高產需求的玉米種類,才能夠實現強化種植產量、質量的最終目標。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選擇高質量玉米種子,使產量級別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種子純凈程度與耐密程度對于雙株高產技術應用效果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種植戶在挑選種子時,需要首先檢查其純凈度是否符合需求。例如,針對種子含水量進行檢查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前往種子農田示范基地進行考察,選擇合適的種子類型進行引進,并落實試驗種植與檢測環(huán)節(jié)[5]。通過應用相關策略,核查種子基礎指標后。若符合雙株高產種植需求,則可以進行引進處理,使后續(xù)工作能夠正常展開。此外,玉米種子本身所具有的豐產特性與抗病特性也具有較為關鍵的影響。因此種植戶在挑選種子的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特性進行分析,確保符合實際種植環(huán)境條件后,再展開引進處理活動,使高產種子能夠得到充分應用,提高產量與經濟效益。
3.2 展開科學播種與移栽處理工作
為確保雙株種植效果達到理想標準,應當針對播種與移栽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處理,確保其符合高產需求,避免后續(xù)產量受到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應當首先針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使其成活率與發(fā)芽率能夠得到充分保障。通過應用包衣劑進行操作,并開展發(fā)芽成活實驗,可以大幅降低意外出現可能性。若玉米種子實際發(fā)芽率達到94%或以上,便可以開展種植操作。同時,種植戶還需要對種子進行合理晾曬,使其中包含的小體積種子與病變種子能夠得到清除,避免影響實際成活率。在播種階段,單一種植穴內需要播種3粒種子,并及時展開移栽處理環(huán)節(jié),保證雙株種植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通過此類措施,使該技術方案的高產優(yōu)勢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常規(guī)條件下,在出苗約22d后,即可進行針對性移栽處理。種植過程中,需要應用寬窄行搭配栽培方案,確保其長寬數據狀態(tài)能夠符合實際需求,如表2所示。在保障行距處于規(guī)范條件后,即可有效改善種植區(qū)域通風狀態(tài)與光照條件,有利于強化玉米成長穩(wěn)定性,為后續(xù)豐產創(chuàng)造基礎。
3.3 強化缺苗補苗與除草管控力度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為提高基礎產量級別,使雙株應用技術方案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需要針對缺苗、補苗以及除草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管控,保證實施效果達到理想標準。在補苗過程中,種植戶需要結合實際出苗情況,對相關流程進行科學檢查,及時發(fā)現補苗存在的負面問題。若定位缺苗情況,需要第一時間進行彌補處理。通過將帶有土壤的玉米苗移栽至目標位置,并開展?jié)菜c施肥相關操作,可以保證完成移栽后的玉米苗處于健康生長狀態(tài),有效降低枯死概率。在展開除草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針對雙株方案調整執(zhí)行策略。在玉米苗成長至拔苗階段時,應當首先去除多余的玉米苗,并通過甄選方式完成拔除操作。通過此類措施,使田間雜草得到充分清除,進一步提高種植產量級別,為雙株高產方案的正確部署提供理想條件。
3.4 重視授粉與去雄規(guī)范性
通常情況下,玉米能夠自行完成授粉流程。但是,若環(huán)境條件處于較為特殊的狀態(tài),或出現部分干擾因素,便會導致玉米授粉受阻,進而影響實際產量,不利于雙株高產技術實施效果的提升[6]。因此,需要針對可能影響授粉的條件進行分析,明確相關處理方式。一般條件下,環(huán)境氣溫持續(xù)處于較高狀態(tài)、風力不足、長時間降雨等問題,都會對授粉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種植戶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條件,必要時采取人工授粉方式進行處理,確保玉米雙株種植產量能夠維持理想狀態(tài)。同時,種植戶還需要展開去雄操作。通過科學去除雄穗,能夠使玉米內部養(yǎng)分供應更加集中,使果穗得到豐滿化轉變,有利于提高玉米實際產量。在去雄階段,種植戶需要選擇合適的開展時機進行操作。若執(zhí)行過早,可能會導致玉米生長頂葉,若執(zhí)行過晚,可能會導致去雄效果不佳。最為優(yōu)秀的去雄時機通常為雄穗已經超出頂端位置,但尚未完成花粉散布環(huán)節(jié)這一階段。在去雄處理過程中,種植戶應當選擇早9點至晚5點這一時間段進行操作,使玉米的傷口能夠快速愈合,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為提高玉米實際產量級別,還需要強化除穗處理規(guī)范性,保證小穗得到充分去除,同時保留體積最為龐大的穗,使營養(yǎng)能夠集中供應,為雙株玉米種植產量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3.5 落實病蟲害防治措施
病蟲害防治屬于雙株高產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結合實際情況,展開病蟲害防治處理,能夠最大限度提高玉米生長效果,使其產量得到科學保障。一部分種植戶選擇應用除草劑去除病蟲害傳播條件,但此類方式可能會對植株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應當選擇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措施,在維持防治效果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植株造成的負面影響。物理防治措施可以采用頻振殺蟲燈設備進行操作,使蟲害能夠得到充分清除。針對玉米螟以及粘蟲進行防治時,需要采用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必要情況下應用91%敵百蟲以及74%辛硫磷藥劑進行噴灑,提高蟲害防治效果。針對病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通過定期巡查等方式,及時發(fā)現被病菌感染的植株,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清除處理,避免其進一步擴散,影響其他正常植株。除此之外,還應當采用隔離帶以及噴灑除菌藥劑等方式進行操作,使病菌能夠得到全面殺滅,從根源層面保障玉米基礎產量級別,實現理想防治目標,為后續(xù)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理想條件。
3.6 提高施肥科學性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施肥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雙株種植對于施肥的要求較為嚴格,因此種植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條件,選擇科學施肥方案,確保相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執(zhí)行深耕處理,可以使土壤基礎通透性得到顯著提升,有利于強化玉米根部生長穩(wěn)定性,為養(yǎng)料的集中打下堅實基礎。在施肥過程中,需要采用底肥、追肥相互結合的操作方式,使雙株玉米能夠在理想條件下生長。肥料可以選用三元復合肥類型,并適當添加磷肥、鉀肥。若天氣不處于干旱條件下,則無需進行嚴格灌溉處理,玉米植株具有良好的內涵性,因此受干旱影響的概率相對較低。
3.7 合理進行收獲工作
收獲屬于直接影響玉米產量級別與質量級別的關鍵因素,針對部分較為早熟的雙株種植品種,應當在授粉階段結束后45天開始進行收獲。若品種屬于中晚熟類型,則可以將收獲時間確定在授粉后的55天。通過應用雙株種植技術,能夠顯著提高玉米基礎產量。因此,在收獲過程中也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案,確保雙株高產優(yōu)勢能夠得到充分重視。玉米種植面積相對較大,因此需要采用人力與機械收獲方式結合的方案進行操作。同時,操作人員需要進行系統(tǒng)化培訓處理,使他們能夠明確玉米收獲的實際流程,及時規(guī)避可能影響雙株種植產量的因素,確保經濟效益能夠得到充分保障。此外,收獲過程中,還需要明確雙株種植與常規(guī)種植方案存在的差異,避免損傷根部或植株,導致產量出現下降問題,確保相關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雙株高產技術方案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與推廣價值。通過結合實際情況條件,采取科學部署方式,能夠充分發(fā)揮雙株高產技術優(yōu)勢,使種植戶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有利于未來進一步開展種植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秋玲.雙株高產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20(29):71.
[2] 韓冬彥.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在玉米中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20,646(4):80.
[3] 段迎先.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農技服務,2018,35(7):2.
[4] 魯珊,肖荷霞,徐玉鵬,等.青貯玉米發(fā)展現狀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19,33(6):21.
[5] 譚友斌.西非熱帶雨林及其延伸區(qū)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優(yōu)化集成[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9,39(6):5.
[6] 郭元平,肖能武,張世洪,等.玉米新品種集成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9,58(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