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弛 白晉博
[摘要]在桂林期間,李克農說服黃旭初,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積極領導桂林抗日救亡運動,開展桂林地下黨的秘密聯絡站的工作,積極與國民黨開展有理有節的斗爭。今天,重溫李克農在桂林的革命斗爭史,就是要在新時代學習和繼承他固守初心的革命觀、顧全大局的統戰觀和靈活主動的斗爭觀,讓中國共產黨這個百年大黨更加迸發出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斗爭觀;抗日戰爭;地下戰線;統戰觀;革命觀
[作者簡介]張弘弛,中共桂林市委黨校講師,廣西桂林 541000;白晉博,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北京 100000。
[中圖分類號] D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2)03-0007-04
作為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上的重要人物,李克農為抗戰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勛。1938年9月,武漢形勢日益危急,1938年10月22日,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李克農奉命率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部分人員撤離武漢,乘船南下,于1938年11月中旬到達桂林。到達桂林后,李克農開始籌備八路軍辦事處的諸多事宜,此后,李克農以租用的“萬祥糟坊”為八路軍辦事處,在桂林開展了一系列抗戰工作,也讓桂林成為抗戰的大后方。梳理李克農抗戰時期在桂林的革命斗爭經歷,從微觀視角更好地展現李克農對抗戰的貢獻,進而更好地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歷程,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
一、抗日戰爭時期李克農在桂林的革命斗爭
(一)說服黃旭初,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桂林實現
在桂林,李克農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抗戰時期,國民黨桂系的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和黃旭初等人,基于抗日救國的愿望和對自身實力的保護,是具有一定的抗戰傾向的。李克農來到桂林后,便緊緊抓住桂系這一想法,密切與桂系高層的接觸,在桂系高層傳播中國共產黨抗戰理念,積極推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桂林的實現。剛到桂林,李克農便主動到王城八桂廳拜訪了當時的廣西省主席黃旭初,積極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主張。會談中,李克農說道:“久聞主席大名,今日親見不勝榮幸。本辦借貴方一片寶地,想為抗戰盡些微薄之力,誠望主席多多關照!”①借此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愿意聯合國民黨積極抗戰的態度。此外,李克農還巧妙地應對桂系高層的發問,以極高的政治智慧與桂系高層達成了抗戰的合作。據史料記載,當老謀深算的黃旭初問李克農,貴軍現在正在冀魯豫一帶赴命抗日,前方人手甚緊,為何還要在此設辦事處?還問李克農,貴辦有沒有共產黨呢?李克農回答道:“有是有的,但不會找你們的麻煩。如果說沒有共產黨,那是騙你,我就是嘛!”②這一回答有力地向黃旭初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桂林設立八路軍辦事處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黃旭初對八路軍的擔心和憂慮,確保了八路軍辦事處在桂林的安全立足。可以說,通過李克農高超的外交談判智慧,確保了與桂系高層的有效溝通,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桂林的形成。
此外,在桂林期間,為了推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桂林的實現,李克農還積極做國民黨民主人士的工作,促進國民黨民主人士積極投入到抗戰中。抗戰初期,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倡導下,建立了廣西建設研究會。在廣西建設研究會舉辦的相關活動中,一批進步的國民黨民主人士(如李任仁、陳劭先、陳此生等人)經常與李克農保持密切聯系,李克農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爭取他們支持進步,堅持抗戰,為團結抗戰創造有利的政治環境。1939年初,廣西當局為了培養地方基層骨干,開辦了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楊東莼為干校教育長,李克農便選派了一批共產黨員和進步文化人士在干校擔任教員,開展對國民黨民主人士的抗戰教育工作。而后,李克農又邀請葉劍英、胡愈之等人來到干校進行講課,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③在此基礎上,李克農以干校為載體,相繼在桂林成立了生活教育社、國際新聞社等相關社團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使國民黨民主人士真正懂得了共產黨真心抗戰的初衷,部分國民黨民主人士深受共產黨的影響,紛紛為抗戰捐款捐物,積極為抗戰出力。
(二)積極領導桂林的抗日文化救亡運動
在桂林期間,李克農領導桂林的抗日文化救亡運動,推進桂林抗戰文化城的建設,使桂林成為抗戰大后方的文化陣地,吸引了一批知名學者在抗戰期間來到桂林開展文化與學術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進步報刊和雜志在桂林的發展。1938年11月《救亡日報》從廣州遷到桂林準備復刊時,得到了李克農的大力支持。在該報復刊時,李克農安排劉仲容幫助夏衍會見李任仁,李任仁還親自陪同夏衍拜訪黃旭初,爭取廣西當局對《救亡日報》的支持,使《救亡日報》在1939年1月10日正式復刊。此外,在李克農的支持下,1938年12月11日,《新華日報》桂林分館正式成立。在此影響下,桂林的書店與出版社如雨后春筍般成立起來,主要集中于桂林的桂西路,因此桂林的桂西路也有文化街之稱。④
二是大力支持桂林文化團體的建設,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在李克農的努力下,桂林辦事處的胡愈之出面,與陳劭先、陳此生合作,于1939年10月開辦了一個文化供應社。在該社發行了大量的進步書刊和通俗讀物,如邵荃麟主編的《文化雜志》和林潤青主編《新道理》及《少年之友》等刊物。1939年10月2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成立,而該會也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個重要載體。與此同時,李克農積極在桂林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1939年1月28日,在路莫村舉行一·二八紀念會,李克農代表八路軍、新四軍接受了海外愛國僑胞捐贈的物資。
三是大力保護在桂林的文化界人士。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此時李克農極為關心在桂林的文化界人士,有計劃地安排他們撤離。借此機會,李克農還積極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主張。
(三)開展中共地下黨的秘密聯絡工作,夯實了中共的地下戰線gzslib202204051228李克農積極開展中共地下黨的聯絡工作,有力地指導了南方各地共產黨的抗戰工作。李克農所在的桂林辦事處的電臺是中共中央設在南方的中心電臺,設有公開和秘密兩套電臺,聯絡方有延安的中共中央及重慶南方局等中共重要的核心部門,同時,也聯絡廣東韶關八路軍辦事處,貴陽八路軍辦事處,海南瓊崖支隊等中共在南方的重要地方武裝。除了八路軍辦事處,李克農還租用東郊泗合別墅為公館,設立新四軍交通運輸處,在靈川八里街設立秘密交通站。⑤可以說,李克農任處長的八路軍辦事處是當時中國共產黨抗戰的重要的交通站。在李克農的領導下,桂林辦事處的電臺得以順利運轉,準確無誤地傳達了各類抗戰前線信息,為黨中央及時作出英明決策提供了重要情報資源。
在李克農的領導下,桂林辦事處還開展秘密交通員直接聯絡工作。李沛群、曾昌明、王華生都是當時精干的交通員。他們經常來往于香港、重慶和華東華南等地,通常負責傳遞文件和護送人員的任務。如當時的李沛群在李克農的領導下,奉命從香港購回一臺法文打字機給胡志明使用,后來他又護送胡志明到廣西龍州找越南共產黨接頭。⑥
李克農還協助一些在桂林的文化單位和救亡團體建立健全黨組織。如1938年12月國際新聞社從長沙遷到桂林,李克農派唐勛任該社黨支部書記。李克農還與時任廣東省委的張文彬、江西省委的曾山、湖南省委的高文華及貴陽交通站的袁俊超保持著密切聯系,1939年6月,湖南省委發生了平江慘案,李克農及時妥善安置從湖南到桂林來的共產黨員。
李克農積極輸送革命干部,為抗戰籌集大量物資。在桂期間,李克農主要負責八路軍和新四軍后方的供應與運輸工作,外地人員往來交通與香港及海外的聯系工作,后方烈屬及抗屬的救濟工作等。據史料記載,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后,華中戰場的共產黨軍隊缺少過冬的毛毯等重要軍需物資。此時,中央來電要求辦事處運用各種方式弄到軍需物資運往前線,李克農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李克農通過對桂林國民黨軍需庫人員做統戰工作,把國民黨軍需庫的上萬條毛毯及時轉運到前線,有力地支持了前線抗戰。據統計,在李克農領導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在兩年多時間里,克服了各種困難,先后為前線提供槍支彈藥、醫療藥品器械、通訊器材、汽車汽油、軍衣棉被和發電機等物資達100多車次,在抗日物資保障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⑦
李克農還積極培養一批革命干部。李克農緊抓干部的教育與培訓,專門請曾參加中共一大的李達教授過來講授黨史,讓干部放手開展工作,及時指出干部所犯錯誤,在干部中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成立俱樂部,興辦墻報,經常組織辦事處與新華日報桂林發行站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在莫村鄉進行球類比賽。在各類文娛活動中,大家增進了感情,革命熱情進一步高漲。
(四)積極與國民黨開展有理有節的斗爭,打消國民黨的反共氣焰
李克農憑借機智與勇敢,積極與國民黨特務進行周旋。一是頒布保密規定,有力避免了國民黨特務對辦事處的干擾。眾所周知,國民黨特務們一直對辦事處實行嚴密監控,企圖從辦事處竊取一些有價值的情報。為此,李克農到辦事處后頒布了相關的保密規定。如每天扔到廢紙簍中的碎紙,都要將其燒掉處理;同時規定沒有組織的同意,不能將陌生人帶進辦事處;桂北路138號的這幢樓有兩個大門,左邊是八路軍辦事處的大門,右邊是房東黃曠達賣酒的大門。辦事處人員穿軍裝時,就從辦事處的大門出去,穿便裝時就混在買酒的顧客當中從賣酒的大門出入;來八路軍辦事處聯系或是匯報工作的,也都裝作買酒的顧客從賣酒的大門出入,使特務們無法辨認。⑧通過這一系列有效措施,辦事處有力地避免了特務的干擾,以智慧和才能打消了國民黨的反共氣焰。二是打破國民黨的文化封鎖。通過《救亡日報》等傳播共產黨的抗戰思想。如李克農通過協調各類關系,把新四軍的戰報在《救亡日報》的一小塊中刊登出來,對來訪的人和他可能接近的人,他都要一一與其進行交談和宣傳,借此來宣傳抗戰思想。他還想辦法翻印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發放到一些可接近的人當中。通過這些方式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抗戰主張,及時揭發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本質。三是通過廣西建設研究會,加深與國民黨民主人士的合作。當時,李宗仁和白崇禧創建了廣西建設研究會,研究會吸收了大量的省內外進步人士。李克農利用這個平臺與各民主黨派聯系,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抗戰思想。同時,他還堅持參加救國會桂林成員的聚會活動。當時聚餐多設在桂林的天然酒樓。他經常在這個酒樓中與民主人士交談,讓這些民主人士了解共產黨,了解八路軍。
在桂林,李克農在與國民黨的斗爭中,積極保護同志,組織部分同志進行撤退。1940年5月,蔣介石撤銷桂林行營,白崇禧調往重慶,國民黨中央勢力加緊侵入廣西,1940年11月,國民黨政府要求辦事處遞交自動呈請撤銷公事。此時,情況十分危機,李克農及時向毛澤東進行了匯報。1940年11月13日,毛澤東作出了撤退的指示。1941年1月17日,國民黨撤銷新四軍番號,強令《救亡日報》刊登這一消息。李克農與反動派進行了堅決斗爭,拒絕刊登這一命令,并擬了《為被迫停刊告國人書》,而后,李克農還掩護夏衍等轉移,有力地保護了自己的同志。
二、抗日戰爭時期李克農在桂林開展革命斗爭所展現的斗爭精神
李克農在桂林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其在桂林的斗爭經歷足以彰顯李克農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具有的革命品格與責任擔當。百年大黨之所以能枝繁葉茂,正是有千千萬萬李克農式的人物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固守初心,堅持斗爭。今天重溫李克農在桂林的這段歷史,就是要學習和繼承李克農固守初心的革命觀、顧全大局的統戰觀和靈活主動的斗爭觀。從這段歷史中汲取其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方法,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繼續弘揚革命精神。
(一)固守初心的革命觀
《共產黨宣言》中曾說,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⑨李克農是較早接觸《共產黨宣言》的那一批人,也是較早受十月革命思想熏陶的那一批人。在國共關系緊張的時候,李克農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國民黨內部,與國民黨進行精誠談判,說服國民黨開展抗日;李克農積極發揮交通站的作用,收集各種情報,及時傳達給抗戰前線,將各種物資發往前線,有力支持了前線抗戰。無論是他積極組織抗日救亡運動,還是他機智巧妙地與國民黨當局進行周旋,其目的就是要促成國共兩黨的精誠合作,團結統一、共同抗日,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真正地把《共產黨宣言》的錚錚之言轉化為現實,亦彰顯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革命的大風大浪面前屹立不動,勇于斗爭,毫不退縮的革命情懷。gzslib202204051228百年大黨之所以能風華正茂,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共產黨員始終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并為之不懈奮斗。重溫這段歷史,就是要始終樹立共產主義信仰,而要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就要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一是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政治的堅定與團結,基礎在理論的堅定。理論不堅定,政治和黨性就不堅定。⑩因此,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百年黨史,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增強“四個意識”。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回顧感悟中國共產黨奮斗的艱辛歷程,在學習過程中堅定“四個自信”。二是要在干事創業中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新時代的共產黨人雖然沒有經歷革命年代那樣的驚心動魄,血雨腥風,但是依然需要有干事創業的魄力與擔當。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在隨時召喚,2035年遠景規劃需要努力奮斗實現,社會治理過程中還有許多矛盾與問題。可以說,現在面臨的挑戰依然復雜嚴峻,為此,要學習黨史,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把革命精神融入到新時代干事創業的過程中去,在實踐中補足精神之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三是要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補足精神之鈣。列寧指出:“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只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產黨就不能率領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就不能率領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散架。”?為此,新時代共產黨人要在為人民服務過程中不斷補足精神之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服務人民群眾的過程中力戒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力戒特權思想。如果說革命戰爭年代是要把人民群眾從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現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把人民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好,促進人民群眾的富裕。當今,人民群眾的訴求已經轉向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要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做到社會公平公正,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人民群眾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二)顧全大局的統戰觀
作為黨的杰出的地下工作者,李克農深知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在長期的地下工作中,李克農鍛造了善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大統戰觀。在桂林期間,李克農堅持從統戰大局出發,在與國民黨的斗爭中,既堅守底線又有勇有謀,既精誠合作又揭露了國民黨破壞國共合作的行為。李克農善于與桂林本地的名流接觸,多次與一些桂林的民主人士促膝交談,在交談中不斷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積極鼓勵一些民主人士和開明鄉紳支援抗戰,捐錢捐物。通過統一戰線這一法寶為抗戰前線募集了大量的物資,此外,李克農善于運用文化力量開展統戰工作。李克農善于與一些文人墨客接觸,充分運用報刊雜志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切實把《救亡日報》辦成了宣傳抗日方針、促進統一戰線的報紙。而李克農統戰觀的成熟既得益于李克農長期革命工作的總結,又體現了李克農為人民謀幸福,為抗戰謀勝利的拳拳之心。
統一戰線既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闡述的客觀真理,亦是百年大黨得以興盛的重要密鑰。《共產黨宣言》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馬克思還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加強自身的團結統一、爭取同盟軍和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保持獨立性等理論思想,這些重要思想解決了“為什么聯合”“與誰聯合”以及“聯合中的領導權”的問題,為中國共產黨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得以勝利的法寶。黨的百年實踐表明,缺乏統一戰線,黨就難以從勝利走向勝利。習近平指出:“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問題。”這是黨治國理政必須花大心思、下大氣力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新時代,統戰工作面臨著新挑戰,也出現了新問題。為此,重溫這段黨史,可以汲取經驗智慧,深化對統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凝聚共識、凝聚智慧,應對挑戰,解決問題。一是在統戰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做到有理有節,在統戰工作中堅持底線思維,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作斗爭。二是要樹立大統戰思維。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聚合眾力、融合眾智。”?而要實現在統戰過程中的最大公約數,其一,要做好各類群體的統戰工作,尤其是少數民族群體的統戰工作,在統戰過程中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二,新時代要開展好基層統戰工作,就是要積極與人民群眾促膝談心,聽取民意,在基層化解矛盾糾紛,匯聚民智,進而更好地融合眾智。其三,要把統戰工作與文化工作結合起來,借助文化力量來促進統戰工作。運用現代媒體宣傳統戰文化,把統戰文化與報刊雜志相結合,在全社會營造統戰文化氛圍,營造人人可進言,事事可商量的文化環境。
(三)靈活主動的斗爭觀
作為黨的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克農始終堅持靈活主動的斗爭觀。李克農在桂林期間,始終發揚斗爭精神,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的斗爭,最大程度上爭取了國共之間的團結合作。面對日寇的侵略,李克農積極建設好這條地下交通線,保護好桂林這個秘密聯絡站,積極支援前線抗戰。可以說,斗爭精神始終貫穿于李克農在桂林革命活動的全過程。
善于斗爭,敢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取得勝利的重要動力源泉。回顧百年大黨的歷史進程,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依靠這種斗爭精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化解一個又一個危局,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2019年9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習近平要求廣大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同時,習近平還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唯有“堅定斗爭意志”,“敢于出擊,敢戰能勝”。?重溫這段黨史,在新時代要樹立更為主動靈活的斗爭觀。一是新時代的斗爭要堅持人民性,在斗爭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在斗爭中革除對人民群眾有害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革除黨內功利主義,堅決糾正黨內政治虛無主義傾向。二是在斗爭中始終堅守底線思維。習近平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為此,在斗爭中要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侵蝕。在斗爭中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始終在斗爭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三是新時代的斗爭要把握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在斗爭中要有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歷史思維、底線思維和法治思維,在斗爭中堅持實事求是,在斗爭中不斷解放思想,在斗爭中不斷總結新經驗、新方法,在斗爭中及時轉變斗爭策略與斗爭方法,靈活主動解決問題。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今天,重溫李克農在桂林這段黨史,就是要學習和繼承他固守初心的革命觀,顧全大局的統戰觀和靈活主動的斗爭觀,在新時代的歷史大潮中切實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勇往直前的正能量。
[注釋]
①②⑦⑧庾晉.李克農在桂林“八辦”的傳奇斗爭[J].文史春秋,2003(12).
③廣西軍區政治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67.
④廣西軍區政治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82.
⑤廣西軍區政治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32.
⑥廣西軍區政治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43.
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⑩侯惠勤.必須從理論上講清楚做到“兩個維護”[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03).
?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5.
?路璐.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概念的由來新探[J].統一戰線學研究,2018(4):92-9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262.
?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尋求推進改革開放的最大公約數.人民日報,2015-1-11(1).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發揚斗爭精神 增強斗爭本領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頑強奮斗.人民日報,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