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海剛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2)03-0026-02
1 雞球蟲病的致病特點
1.1 雞球蟲生物學特性
雞球蟲在全球已知范圍內有14種,中國已發現有9種,比較常見且在我國可以感染雞的球蟲大概有7種[1]。在自然界中雞感染了球蟲,往往是幾種球蟲的混合感染。雞球蟲的生活史分為兩個生殖階段:第一階段是孢子生殖,第二階段是性配子生殖,通過不斷繁殖發育直至新的卵囊排出體外,從而完成生殖的一個循環。孢子生殖階段是在體外進行的,所以對于環境因素有很大的要求。球蟲卵囊須在一定的溫度下才能發育成孢子化卵囊,如柔嫩艾美耳球蟲需要的最適宜環境溫度是26~29 ℃,這樣才可以正常進行孢子生殖[2]。
1.2 流行病學
本病的傳播途徑為消化道,發病雞和帶蟲雞是其主要傳染源,排出的糞便中帶有孢子化卵囊,可對飼料、飲水、用具等造成一定的污染,當健康雞食入了含有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飼料或飲水后即可發病。另外,若飼養管理人員不嚴格遵守消毒制度,交叉進入不同的雞舍也會引起機械性地傳播。規模養雞場中不同品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本病,本病多發生于15~50日齡的雞,3個月齡以上的雞較少發病,成年雞幾乎不發病[3]。
雞球蟲病多發生于溫暖、潮濕的季節,但在規模化飼養條件下全年都可發生,無明顯發病季節性。卵囊對外界不良環境及常用消毒藥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生產中常用消毒藥物不能很好地殺滅卵囊。當飼養管理不當或衛生條件差時易誘發本病,一旦發生至察覺到,往往已波及全群[4]。
1.3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雞精神沉郁,羽毛反向豎立,緊縮腦袋,雙眼緊閉,嗉囊膨脹,飲水量大,進食量少;感染第4天未到第5天,喜歡多只湊在一起。該病3~6周齡雛雞發病率最高,感染后有4 d的潛在期。
1.4 病理變化
病死雞機體消瘦,雞冠與黏膜蒼白或發青,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血污染,羽毛逆立凌亂。體內病變主要發生在腸管,其程度、性質與病變部位和球蟲的種別有關。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侵害盲腸,一側或兩側盲腸顯著腫大,如大拇指狀,可為正常的3~5倍,內充滿凝固的或新鮮的暗紅色血液;盲腸上皮增厚,嚴重糜爛甚至壞死脫落,與盲腸內容物、血凝塊混合形成堅硬的“腸栓”。嚴重病例可見盲腸壞死變硬,形成盲腸的紅芯。
1.5 臨床診斷
在規模養殖場中,成年雞和雛雞帶蟲現象極為普遍,所以不能只根據在糞便和腸壁刮取物中發現卵囊就確診為球蟲病。應根據糞便檢查、臨床癥狀、流行病學情況和病理變化等全面因素加以綜合判斷。
2 雞球蟲病綜合防治措施
2.1 臨床治療
臨床上常用藥物,一種是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混入水中,連用2~3 d;或按0.05%混入飲水,連用3~4 d,休藥期為10 d;第二種是磺胺喹惡啉,按0.1%混入飼料,喂2~3 d,停藥3 d后用0.05%混入飼料,喂藥2 d,停藥3 d,再給藥2 d,無休藥期[4]。
中獸醫認為治療本病的原則是球蟲平肝,止血止痢。選用常山2 500 g、柴胡1 000g、苦參1 800 g、青蒿1 000 g、地榆炭500 g、白茅根500 g,加水熬煮制備水煎劑,濃縮為2 500 mL,每千克飲水中加入250 mL濃縮湯劑,連用5~7 d;或將上述藥物磨粉、過篩,混入飼料中,連用5~7 d。
2.2 給藥預防
目前,使用抗球蟲藥物預防仍是防治球蟲病的重要方法。抗球蟲藥物的合理使用,不僅可以使球蟲感染降低至最低水平,而且可以使雞保持一定的抗感染性。目前,不同規模的養雞場常用的預防藥物有以下幾種:地克珠利,按0.0001%混入飼料,無休藥期;常山酮,按0.0003%混入飼料,休藥期5 d;莫能菌素,按0.01%~0.0125%混入飼料,無休藥期。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藥物在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后往往容易使球蟲產生耐藥性,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或延長藥物的使用期,建議雞場在臨床給藥時遵循輪換用藥或穿梭用藥,一定要注意各類型藥物的休藥期[5-6]。
2.3 加強日常管理
保證舍內有適宜的溫度、光照、通風和濕度,合理分群,掌握適宜的飼養密度;及時清理糞便,洗刷地面,并利用本場配置無害化處理設備對雞糞進行相應處理;雞舍要做定期消毒,消毒藥物要輪換使用,并科學掌握消毒劑量。
2.4 做好疫苗和驅蟲方案
根據場區疾病發生與流行情況,做好養殖場內的疫苗接種方案和驅蟲計劃,保證疫苗和驅蟲藥物來源可靠,并按照說明劑量進行接種和給藥。
2.5 做好疾病檢測和隔離工作
定期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飲食情況和糞便情況等,對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糞便帶血的雞要隔離飼養并勤于觀察,對于確診的雞要及時給藥治療,并劃定疑似群和假定健康群,開展相應的診治方案。定期開展寄生蟲感染情況調查,摸清場區內雞球蟲病的流行規律,做好預防給藥和治療給藥。
2.6 全面提高飼料營養水平
要保證雞飼料中含有較高的營養水平,蛋白質、能量、礦物質等各類營養成分配比均衡,確保飼料來源可靠,在飼料中加入適當劑量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劑,以及低聚糖添加劑、酶制劑、酸制劑、微生態添加劑、中草藥添加劑等綠色添加劑,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抑制胃腸道有害菌感染,促進雞腸道菌群內的有益菌繁殖,增加雞的抗病力和免疫力,減少球蟲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李國清.獸醫寄生蟲學(中英雙語)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5:260.
[2] 湯新明,李超,胡丹丹,等.我國雞球蟲病研究的回顧、現狀與展望簡述[J].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2019,26(3):188-193.
[3] 劉穎,嚴斯剛,周遠景,等.柳州市區域性雞球蟲抗藥性檢測[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5(24): 106-108.
[4] 肖寒,李培英,汪興生,等.安徽部分地區雞球蟲對六種藥物的抗藥性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22(1):5-8.
[5] 王澤仁,李永彬.雞球蟲病綜合診斷與治療研究[J].家禽科學,2020(06):42-43.
[6] 王慶海.雞球蟲病的致病因素與防治[J].家禽科學,2013(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