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峰
2月17日,國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此前,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掛牌運營,中衛市與上海、杭州、深圳同步邁入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第一梯隊,我區成為全國唯一“交換中心+樞紐節點”雙中心省區。
2020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要實施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重大工程,在全國布局建設一批區域級數據中心。
建設大數據中心將有力推動寧夏大數據產業發展。為此,自治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主動謀劃,積極爭取,強力推進,2021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確定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省區。

“我區建設數據中心產業集群優勢明顯,能源儲備豐富,氣候條件適宜,無須除濕,利用全自然風冷技術建設數據中心PUE值可降至1.1,是最適宜建設數據中心的地區之一。”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尤其是寧夏中衛到全國各大城市的直線距離均在2000公里以內,光纖直連傳輸時延8~12毫秒,數據交換成本最低,并具有極佳的戰略縱深,適宜承接東部重要數據存儲、計算任務。同時,中衛是4個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之一,網絡通達能力更強,資費更低。此外,寧夏云計算產業起步早、基礎牢,也是入選八大樞紐節點的重要緣由。
據介紹,我區寬帶基礎網絡建設有效推進,普遍服務成效顯著,移動網絡建設高速推進,基本實現全區城市、縣城、鄉鎮以及所有行政村、高速公路、風景區的熱點覆蓋。同時,電信普遍服務深化發展,行政村光纖通達率100%,自然村光纖通達率超過80%,4G網絡覆蓋95%行政村,農村地區寬帶平均接入能力達到50兆比特每秒,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我區網絡架構持續優化,為互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中衛西部云基地是寧夏樞紐建設的數據中心集群所在地,建立可直達多個方向的鏈路,為數據中心集群發展提供更好的網絡基礎環境。
相關數據顯示,我區100兆以上寬帶接入用戶占比居全國第4,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100%,互聯網寬帶用戶持續發展,用戶體驗性能良好。
而數字化與產業融合水平進一步提升也成為寧夏的“加分項”,兩化融合水平處于西部地區先進水平。尤其近幾年,隨著中衛云基地的建設、智慧銀川項目的啟動、“互聯網+醫療健康”落地寧夏等優勢因素引導,優勢企業也在逐步增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正加快推動自治區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寧夏樞紐的獲批,標志著我區進入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算力體系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將極大提升我區算力資源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水平,并充分發揮“一業帶百業”作用,有效帶動寧夏數字經濟延鏈補鏈、集群發展,促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協同推進、互動發展,推動寧夏與東部地區數字產業無縫鏈接、合作發展。

“東數西算”在全國的布局,設立8個算力樞紐節點,每個樞紐內都規劃了1~2個數據中心集群,共有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其中包括中衛集群。
中衛市正積極構建完整的“云生態”,著力打造以“東數西移”、“東數西儲”、“東數西算”,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開發和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為主的西部云基地。同時,全力推動國家部委、企業等數據災備中心落戶,在政務、醫療健康、工業、金融等領域提供數據存儲、算力平臺,依托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西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電信運營商大數據開放平臺、電商大數據開放平臺,實現對西北、西南、中東部地區的數據交換和分發,全力打造互聯網交換“直轄市”,讓西部云基地成為聚集、聚能、聚智的創業福地、產業高地,并圓滿承接“東數西算”戰略的落地。
目前,我區正高位推動,做好頂層設計,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復要求,修改完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方案》,制定了任務清單、政策清單和項目清單,全力支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
截至目前,我區引進了美團、奇虎360、歡聚集團等200多家互聯網企業,國家電子政務云、亞馬遜公有云、超算云等上線運營,百度、阿里等20家企業CDN節點投入運營。國家(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已建成亞馬遜、美利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天云網絡、創客超算6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在建中國電信、中國廣電、炫我科技、愛特云翔等6個數據中心。已建成數據中心機房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安裝機架超過3萬個,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65萬臺。
2月24日,我區制定《關于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的實施意見》,明確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錯位發展、產業集聚”的原則,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高標準建設中衛數據中心集群,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并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降低生產用電成本,大數據、云計算等企業享受自治區降低優勢產業用電成本政策。推進技術融合應用,鼓勵大數據、云計算和軟件企業為政府、社會和企業提供應用服務,加強關鍵技術攻關,鼓勵企業開展大數據、云計算和軟件技術基礎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創新產品,對獲批國家、自治區大數據與軟件優秀產品、解決方案、試點示范項目的,給予投資額20%最高200萬元的資金支持,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和大數據產業新高地。

(文字源自《寧夏日報》,圖片由中衛市委宣傳部提供)
鏈接——
“東數西算”,就是在西部地區發展數據中心,把東部地區經濟活動產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地區來計算和處理。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可以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國家整體算力效能,促進綠色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釋放算力資源“乘數效應”和數據要素“倍增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