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錦國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找尋失落在歷史深處的史料與人物,懷著虔誠與崇敬回望祖先,跟祖先對話,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跳躍在眼前。
今年已經83歲的許勇盡管已是耄耋之年,頭發花白,但依舊沉浸在為祖先立傳建館、傳承許氏正骨療法的激動與興奮之中。
到他這一代,家傳已經整整15代了。
一
悠悠長河,有史為證。
許氏正骨療法起源于明嘉靖末年許氏第七世祖許倉,至今457年,歷15代人,系泰州傳統特色文化之一。一代代許氏族人源源不斷地將許氏傷科醫術帶出蔣垛任家莊,帶往泰州、高郵、江都、南通、南京、上海、臺灣等地。從古至今,許氏的醫生沒有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這樣的業績世所罕見。2009年該項目被列入江蘇省級非遺名錄。
為了使這一文化不斷傳承發展, 由許勇 ( 字:萬官 )、許科 ( 字:萬立 )、王吉根、蔡效東等人組成的調研組,從2010年始,實施調研計劃。經過近10年的努力,通過查縣志 ( 包括江都縣志 ) 檔案、許氏族譜、深入現場調查專訪、尋找遺物等方式,獲取了大量價值極高的資料和遺物,繪制成了一張彌足珍貴的“許氏系世圖”,有關任家莊許氏骨傷科的脈絡一清二楚。
許倉幼從儒學,天資聰明,又勤奮好學,善于總結,國學基礎深厚。參加過應考,亦精通醫學經典,擅長醫治跌打損傷,創立了許氏骨傷科,聲名遠揚。通過代代相傳使許氏骨傷療法不斷發揚光大,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原則及治療方案。許氏祖傳行醫為人的哲學思想理念:“與物無爭,與世無忤?!蔽幕伺笥押尉┤A,字生庭,做客于許家,見許公(開云翁)一生謹慎如諸葛亮之風范。大事不糊涂,像古人呂端一樣精明,教育后代有方法。一生勤儉持家,何問許公:“以你的家業和為人,何不以部分家財捐一個名望而躋身于官宦之列呢?”再三追問之下,許公說:“我與世間萬物無爭,順應自然法則,我不去欺侮別人,別人也不會欺我,我何事仗著一身官服去唬人呢?”任家莊許氏骨傷科從許金風(許勇的祖先第十代傳人)時代開始,社會名聲不斷擴大,病員從四面八方而來。尤其到了“恒”字輩,出現幾位有名氣的醫生,如許恒讓、許恒昭等。據了解,最出名的是許勇祖父許恒杰。許恒杰系為許氏骨傷第十二代傳人(1875—1932),自幼隨父許寶典(許勇的祖先第十一代傳人)學習,天資聰明,學習刻苦,他除精讀四大經典,還讀過《金匱心典》上中下冊,《本草綱目》全部等書籍,中醫基礎理論文化底蘊深厚,使他在醫療過程中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許恒杰行醫時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對窮人常常免費診療施藥。許氏祖訓:日出無論遠近,不計早晚清晨,必歸以應門市,以免就診者之久候……
有一則佳話流傳至今,說他“仁心仁術,唯醫是務”,視金錢如糞土,使得許氏骨傷聲名鵲起,名揚海內外。
1940年7月,國立東南大學農學士、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碩士泰興蔣滌書專門撰文介紹許恒杰“公世業匾,以傷科名揚大江南北”。原稿件存姜堰中醫院“許氏骨傷陳列室”,近轉泰州文化館展覽館展出。
據統計,從小小任家莊走出的行醫者達105人,從事骨傷者89人,修家譜后的從醫者還不在其內。行醫者眾多,遍及海峽兩岸,這在全國也許獨一無二。
在蘇中地區,許氏正骨療法名聲在外,作為中醫正骨分支之一,它有獨特的整復手法,在腰椎盤突出、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上有獨到的治療方法。
60年前,由許勇父親許鉅璠繼承的許氏正骨療法,成為當時泰縣中醫院骨傷科創始人。
20歲的許勇跟隨他的父親、許氏正骨療法繼承人、著名老中醫許鉅璠學習正骨手法。在父親的指導下,經大量的實踐,許勇逐漸掌握了正骨手法,小有所成。
1958年,許勇進入姜堰中醫院工作,為了傳承許氏正骨療法并將其實踐經驗理論化,許勇再次走上了求學之路,跟著全國的老中醫王玉玲學習了5年的時間。
二
世界上也少有這樣出奇的學習法:每天凌晨3點至上午9點,連續上課6個小時,然后趕上白天正常上班實習。無論是炎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20歲正是長身體、愛玩耍、好幻想的青少年時代,每天接受這樣高強度、快節奏的培訓與學習,那可真是爭分奪秒比效率。放在一般人身上還真吃不消。這樣的日子,整整5個年頭,許多人退了回去,許勇硬是挺過來了。
每天晦澀難懂的古文要看要領會,枯燥乏味的中醫口訣要讀要背誦,還得忍受那個時代饑荒帶來的饑餓。
考、考、考,先生的法寶;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
王玉玲、李祉余等全國名老中醫是他們主講培訓的老師。為他們集體授課,開設了《內經》《傷寒》《溫病》《金匱》等課程。其授課之嚴謹,講解之認真,身教之嚴格,常常令他們肅然起敬,不敢有絲毫懈怠與馬虎。
許勇清楚地記得,王玉玲老中醫上課喜歡捧著一把茶壺,身著單衣,似乎天生不怕冷。
有個別同學因為半夜里看小說入了迷,等到凌晨上課時打瞌睡,露出疲憊神態,被王老犀利的目光掃射,當場被點名回答問題,結果一句也答不上來。
“朽木不可雕也”,嚇得那個學生面紅耳赤,連忙認錯,打起精神集中聽講。而許勇聽得格外認真,一字一句寫在筆記本上。
對側耳聆聽的學生,王老搖頭晃腦,常常講到天亮,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安诲e,不錯,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
白天實習,夜深學習,一天24小時連軸轉。就是這種嚴得出格的教學法,讓許勇打下了厚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經驗。
有道是:嚴師出高徒。許勇以96分的高分,獲得當時的泰縣衛生局、衛協會頒發的結業證書。后又在1965年去江蘇省中醫院進修骨傷科,受到了博士生導師諸方受、周福貽兩位教授的親傳,收益匪淺。1978年參加江蘇省人才選拔考試,以優異成績破格錄取。
三
在許勇的記憶深處,有這樣一個案例令他終生難忘,也為之自豪。38年前,他下放到地處里下河的溱潼鎮湖西衛生院,一蹲就是5年,在一無資金二無人員的情況下,白手起家,想方設法開設了門診,新建了病房,增加了設備。
那一年秋天,湖西莊造紙廠興建了一座高38米的水塔,工人李某爬上水塔進行粉刷,一不小心,腳一趔趄,從高空摔下,當即昏迷過去,被人七手八腳送到衛生院許勇那里。經檢查,傷者系粉碎性顱底骨折,生命垂危。
許勇一摸鼻息,只剩下一絲微弱的呼吸,如果再轉送,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他和院長果斷投入緊張的搶救,輸液、插胃管,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三七粉稀釋按時間分別灌入胃內,兩人輪流守護,整整七天七夜,終于將傷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傷者蘇醒后,許勇通過辨證施治以天麻勾藤飲為基本方,靈活加減,兩個月后,傷者竟奇跡般地痊愈出院,沒有留下一點后遺癥,數月后恢復了正常工作。這件案例轟動了全莊及周邊地區,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湖西莊雖小,但工業比較發達,屬于溱潼鎮直轄的居民區,每天門診總有六七十號人,診室內外常常板凳不夠坐。許勇在這里從早到晚超時工作,一人當幾人用。除了門診,還要處理病房的骨傷病人20張床左右,人手不夠,忙不過來。病房雖說請人代管,但他總是不厭其煩,像高速旋轉的陀螺連軸轉。要說不辛苦那是假話,但他覺得,每天這種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雖苦猶甜,既鍛煉了自己,也通過實踐加總結提高了自身技術水平,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此,他樂于吃苦,甘愿奉獻,在當地留下了一串串救死扶傷的動人佳話。
5年后,縣衛生局將許勇調至蘇陳中心醫院。離開湖西莊的那一天,上百名工人和鄉親聞訊趕來,站在河邊,跟許勇依依惜別,目送許勇上船。
“許主任,真舍不得你走呀!”
“你是我們的大恩人哪!”
“?;睾髑f來看看!”
……
許勇站在船頭上,也忍不住潸然淚下,難舍難分。
“感謝兄弟們,感謝鄉親們,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大家互相揮手目送,彼此熱淚盈眶,情難自禁。那場景、那情形,至今令許勇難以忘懷。
四
在許勇的行醫生涯中,經常遇到各種疑難雜癥,他總是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原太宇中學老師史紹鑒,突患頸椎病。那幾天,經熱敷、自我按摩等方法自行處理,不見療效,且日漸嚴重;脖頸又硬又疼,夜間雖是疲憊萬分,卻無法入睡,哪樣睡哪樣疼,苦不堪言。萬般無奈,聽人說起中醫院的許勇醫生,正骨療法手到擒來,半信半疑,遂上門求治。經許勇診斷患者為落枕,當即開藥兩劑:桂枝10克,葛根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細辛1.5克,秦艽10克,白芍30克,狗脊12克,全蝎4克,生姜3片。
兩劑中藥僅收費28.8元,許勇囑咐他回去立即煎服。史老心里不禁嘀咕:“對我這個老病號,就開這點藥能治好病么?”史老遵照醫囑,回家即服。一服果然見效,下午疼痛大減;二服后奇跡出現,當晚睡了個安穩覺;次日服完兩劑藥后就康復了。真的太神奇了!史老心悅誠服,激動之余,寫下了幾句稱贊許勇的順口溜:
僅花二十八元錢,
兩劑中藥顯神靈;
立馬祛除頸椎病,
簡單讓人難置信!
許氏醫術真高明,
醫德尤佳令人敬;
嘔心為民齊稱頌,
愿君再活一百年。
并附言:“此為70歲患者史紹鑒仰慕許勇教授之真言也?!?/p>
家住姜堰某小區年過八旬的患者黃廣林老人,長期病痛纏身,右腿以上至足趾腫脹,疼痛難忍,無法行走,全靠老伴照料。每一次病痛發作后住進人民醫院,醫生都勸他截肢。黃老非常糾結,猶豫不決。四處打聽,聽人說找姜堰中醫院傷骨科主任許勇可以看好。2018年秋天,抱著一絲希望,老伴用輪椅推著疼痛難忍的黃老來到診室。許勇立即對他進行了全身檢查,經檢查,發現黃老右腿從腹股溝至足趾腫脹如冬瓜,一按一個凹陷,像按在棉花上一樣柔軟,皮膚局部出現淡紫色瘢痕,不能動彈。當即診斷為:股靜脈血栓。
這么嚴重,臨床上少見。
病情緊急,急需截肢,不能拖延,否則會產生全身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許勇當即為他開了一張處方,有清熱解毒、破瘀利濕之功效:銀花45克,丹皮12克,生地20克,路路通12克,炮山甲6克,豬苓12克,澤瀉12克,車前子15克等中藥,讓他回家煎服。到了晚上,家人反映,黃老腿腫好些了,疼痛減輕;連續服藥6天,一天比一天好。黃老前來復診時,許勇又對藥物做了調整,再服。14天后,黃老腿腫痊愈,疼痛消失,能獨自站立行走,這讓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
以后黃老又發作兩次,許勇依慣例治療,時間不長均藥到病除。
黃老的腿保住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其老伴多方打聽,摸到了許勇的家中,出于感激,拿出1000元現金執意酬謝,許勇堅辭不收。對方突然跪下了,說道:“這是我們全家人的一點心意?!薄拔覐牟皇漳囊粋€人的錢,您的心意我領了?!痹S勇好不容易將老太太扶起坐下,再三解釋:“醫生給病人看病是天職??春昧?,大家都高興。這錢您拿回去給老人家補補身子?!?/p>
經反復勸說后,老太太這才千恩萬謝離開了他家。
2020年12月中旬,許勇和姜堰中醫院領導分別收到了來自鎮江的同一封感謝信。信中寫道:“我叫秦佑慶,男,78歲,退休多年,現住鎮江丹徒新區龍山路圣地雅格小區。我從2019年上半年起發現自己患有腰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比較嚴重,疼痛難忍,四處奔波請醫生,又是拍片,又是推拿、吃藥,效果甚微。經人介紹,得知姜堰中醫院有一個著名的世代祖傳骨傷科專家許勇,妙手回春,名聞遐邇,治好了好多病人的疑難雜癥。為此慕名而來。果不其然,許勇主任以高超的醫療技術、高尚的醫德治好了我的病?!?/p>
此信打開了許勇記憶的閘門。原來,兩個月前,這對老夫妻特意從外地趕來姜堰,來到了許勇就診的醫院。此時已是中午下班時分,許勇正準備回家,一見有人就醫,他立即返回科室,詢問患者病因??戳薈T片后,開了藥方,又親自到藥房打招呼,囑咐藥房遲一點下班,配好藥后已是中午12點多。許勇不讓他們走,喊來三輪車,邀請老夫妻倆一起到他家吃了午飯。然后,又叫三輪車把他們送到公交站上,再轉車當天返回。臨走時許勇再三關照,這個病難以根除,只能控制癥狀,并囑咐秦老平時要多保暖、多活動。
回到家后,秦老接連服了許勇開的數十劑中藥,病情大有好轉,疼痛基本消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許勇的好友儲忠明先生目睹每日診室盈滿,絡繹不絕,名聞遐邇,不禁詩興大發,為許氏傷骨科第十四代傳人欣然寫下七絕:
許氏傷科術業精,
杏林一幟大旗擎。
折肱代代傳薪火,
海北天南桑梓情。
五
許勇在總結臨床病例的基礎上,把不斷創新作為事業追求的動力。
創新之一:橈骨遠端骨折。對手法研究出“牽引、推、兩個旋轉加折頂”整復,而且整個過程只需2~3分鐘,大大減輕了病人痛苦,對位對線良好率達96%以上。他還將夾板改良為“蘑菇頭”,使固定更加牢靠,不易產生再移位。
創新之二:肩鎖關節脫位??偨Y為整復容易,固定難,研究的“馬蹄型”夾板,經實踐效果良好。
創新之三:下尺橈關節半脫位。因整復容易固定難,他以多年的實踐推出:整復后前臂旋后加夾板外固定法,即在固定時間始終保持掌心向上姿勢,療效滿意。
創新之四:脛骨平臺骨折。下肢皮膚牽引加膝關節紙夾板固定治療,兩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行走,療效滿意。
創新之五:兒童前臂尺橈骨雙骨折錯位。牽引折頂分骨手法整復后,加分骨墊夾板外固定法,療效滿意。
創新之六: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復。三點擠壓加塑形夾板外固定,療效滿意。
創新之七:對下頜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髖關節脫位、小兒肘關節半脫位等均運用100%的手法整復,且達到100%的成功。
創新之八:中藥劑型改革。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許勇為了方便病人,解決中藥口感差、一次性口服量大及病程長的問題,將中藥湯劑創新為合劑、顆粒、浸膏,方便了病患,提高了療效。
六
化解疑難雜癥,更是拿手好戲。
幾十年來,許勇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對骨傷科常見的疑難雜癥,不斷分析研究總結,治療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他先后研制成功“頸痹顆?!睂V晤i椎病,“壯腰止痛二號合劑”專治腰椎間盤突出,“瓜萎薤白解郁湯”專治肋骨軟骨炎(包括肋間神經痛),“熄風滲濕利節湯”專治類風濕關節炎,“利節消腫湯”專治痛風,對骨折、擠壓傷、過度疲勞而伴發神經不完全損傷,出現上、下肢麻木、疼痛,皮膚感覺部分或完全消失,肌肉萎縮,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等癥狀,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連同正確的功能鍛煉,總治愈率達98%以上。
患者鄭某左側上前臂擠壓傷出現肘關節周圍腫脹,皮下瘀紫,左前臂麻木,手背下垂,夾紙、對指不能完成。肌電圖顯示:左側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部分損傷,經服用“補陽還五湯”,結合功能鍛煉,3個月后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而痊愈。
許勇從醫60余年,碩果累累——
1990年,全國骨傷科學術會在南寧召開,許勇撰寫的《100例橈骨下端骨折小結》作大會主題發言,博得參會的500多名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好評,并獲得全國優秀論文獎。據統計,許勇利用工作之余,勤于筆耕,已在各種骨傷雜志上發表論文20余篇。
2008年,許勇的“頸痹顆粒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泰州市、姜堰區科技進步獎;出版了《許勇專病專方集》。
由于其學術的深厚,業務技術的精湛,群眾認可度高,基礎理論扎實,同時帶教工作業績顯著,受到學校好評,2010年,南京中醫學大學發專文將許勇從副教授提升為兼聘教授。
2013年,許勇總結的《許氏黑膏藥治療跌打損傷》獲泰州市衛生局二等獎。
“許氏黑膏藥制作工藝流程”除被錄成專題片外,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江蘇省衛生廳專家組來姜堰中醫院進行現場觀摩并召開了評估會,還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知識保護研究中心收錄為全國示范,為姜堰中醫院創建省級重點科室做出了極大貢獻。
錄制了《許氏骨傷400年傳奇》《專訪許勇》《頸痹顆粒治療頸椎病的臨床實驗研究》《四肢骨干骨折手法整復》等6部專題片。
對骨傷科的各種疑難雜癥,如痛風、不完全性神經損傷、肋骨軟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能運用中醫基礎理論辨證施治的方法,通過不斷研究,篩選總結出很多專病專方,臨床療效肯定。
七
2016年,許氏正骨療法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0年11月,許勇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激動之余,許勇再次將許氏正骨療法加以總結完善和提高,其技藝特點有四:
一是手法整復。根據骨折的部位、時間、嚴重的程度,施以巧妙的手法,用自制杉木夾板進行外固定。
二是力線對位。手法整復后,通過外形觀察,手摸心會,要求力線對位。
三是內外相因。對骨折病員分早、中、晚期運用中醫理論,陰陽五行、四診八綱、辨證施治,配合中藥內服。通過內外兼治的方法,解決了傷科臨床許多疑難雜癥。
四是動靜結合。根據不同的骨折、不同的情況、按不同的時段,注重功能鍛煉,利用動靜結合,促進骨折愈合,避免了許多骨折的遲緩愈合和不愈合的產生,加快了關節功能的恢復。
據許勇介紹,許氏正骨療法以專治跌打損傷病癥而聞名,作為中醫正骨分支之一,它有獨特的整復手法,在腰椎盤突出、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上有獨到的治療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許氏正骨療法在許勇的手中得到了新的發展。他除了創新正骨手法外,在正骨器材以及用藥上也進行了新的探索。
近年來,由于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不少醫院放棄了傳統的正骨療法。為了將這一骨科療法繼承發揚下去,許勇還堅持工作在一線,培養許氏正骨療法的繼承人也成為了他的主要工作。他說,只有做好這個傳承工作,將來骨傷科事業才能興旺發達。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怎樣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使骨傷技術有所創新和發展成為許勇經常思考的問題。
八
“弘揚中醫文化,為廣大骨傷病員奮斗終身”是許勇的理念,更是他的心愿。
2018年8月17日,許勇80大壽,姜堰區衛健委、姜堰中醫院領導均到場參加壽宴。簡樸而又熱鬧的宴會上,許勇發表了至情至性的講話,表達了自己對黨對大家多年來的感恩與感激之情。同事王吉根、儲忠明、王桂揚、錢永昌聯名贈送了一個大寫的“壽”字,以表敬意。就連時任區委主要領導聞訊之后,也在百忙之中趕來,為他祝壽。這一天,許勇度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聲聲祝福,句句中肯。
——是他自1992年主持骨傷病房工作后,大膽改革創新,敢于承擔責任,加強管理,把提高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放在首要位置,一面派醫生外出進修,一面請上海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定期坐診,做手術,大大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創造了姜堰衛生界髖關節置換第一、髖關節離斷術第一、骨腫瘤根治術等多個第一, 被衛生界稱之為“姜堰中醫院骨傷科第二次飛躍”。
——是他治學嚴謹,勤學好問,善于鉆研,勇于探索,并擅長總結,積極進行臨床科研工作,做到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相結合;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精于正骨手法,注重中藥配伍運用,靈活辨證施藥,講究簡廉便驗之效,對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都有其獨特療法;診療范圍覆蓋蘇州、無錫、南通、鹽城、揚州等地,安徽等外省慕名求醫者絡繹不絕。
——是他幾十年來言傳身教,親身示范,帶出了包括南京中醫學大學、蘇州醫學院、南通醫學院等近10所院校在內的數以千計的實習生,其中接受經衛生局批準的進修生18人,有7人回院后當上院長或副院長,成為各醫院的臨床骨干力量,贏得各學校和學生們的好評如潮。南京中醫學院一潘姓學生曾經寫道:“許勇老師,家學淵源、悉心傳教?!?/p>
1992年,江蘇省衛生廳舉行“骨傷科培訓班”,許勇被指定為郭裕和的帶教老師。2009年,“江蘇省農村優秀中醫人才培訓工程”,許勇被指定為帶教老師,學生錢文亮、謝希惠指定為許氏骨傷第十五代傳人,并舉行了拜師儀式,學時兩年。
九
隨著許勇和他的正骨療法聲譽鵲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紛紛前來考察和看望,并寄予厚望。
1989年,衛生部副部長胡熙明在省衛生廳廳長張華強陪同下視察醫院時,握住許勇的手熱情地說:“許氏骨傷科很有特色,在周邊地區影響也很大,希望你在繼承的基礎上,努力挖掘,對手法整復,夾板固定,再總結提高,并要做好傳承工作?!辈攬鲱}詞“突出特色,能中不西”。
1994年6月,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視察醫院時和許氏骨傷十四代傳人許勇親切交談,勉勵許勇傳承家學,發揚光大,為弘揚中醫事業再作貢獻。
2008年11月,時任江蘇省副省長何權、衛生廳副廳長吳坤平、泰州市市長姚建華視察骨傷科,何權對許勇說:“你們許氏骨傷科很有特色,在群眾中影響廣泛,這是品牌,要繼續打好,要有把中醫藥事業推向世界的雄心,要做好傳承工作?!辈⒁暡炝斯莻浦委熓?。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系統和服務運行司司長威姆·范勒博格(Wim Van Lerberghe) 視察姜堰中醫院骨傷科時對許氏骨傷傳統醫學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2年4月,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視察姜堰中醫院,一進骨傷科便與許勇握手,說道:“剛才聽院長介紹了你們骨傷科,很有特色?!彼幻嬖儐枺幻孀鲗嶋H視察,許勇一一作答??戳俗o士攤黑膏藥的操作后,不無感慨:“我跑了全國很多醫院,像你們還保留運用中醫傳統特色的對骨折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內外兼治等方法已經很少了,希望你們保持和傳承下去,打出品牌?!?/p>
還有兩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馬副局長及蘇剛強(掛職泰州市副市長)來院視察,都對骨傷科的特色高度贊揚和認可,并勉勵一定要做好傳承工作。
面對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許勇既感到欣慰,又倍覺任重道遠,需要改進和創新的還有很多,但他信心滿滿。
十
“膽欲大而心欲細”,這是許勇1958年學醫后,在外科診室孫楚江老醫師的藥櫥上看到的字樣,從那時起,他經?;匚哆@句話的內涵。
作為一名醫生,只有敢想敢做,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才能超越別人。與此同時也要周密思考,既要有冒風險的勇氣與膽識,又要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去工作,才能成為一名有業績的人才。
從事骨傷事業60年有余,許勇一直把中醫藥這一偉大寶庫放在重要位置,是一名忠實的執行者、捍衛者、推動者。他最近看到有評論中國中醫技術絕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正如國家勛章獲得者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所說:“西醫進入中國才100多年,而中國中醫學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每位醫生都要學習中醫,中醫偉大!”
對照自己一直所堅持的理念,許勇認為自己完全正確,且非常自豪。2020年11月初,江蘇省省委召開了第十四次會議,省委書記婁勤儉主持并提出建立具有中醫特點的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和符合中醫特點的評價體系。尤其是江蘇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96.2%,為實現患者“零死亡”做出了重要貢獻,并提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他相信江蘇今后中醫藥會有更大的發展。
責任編輯/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