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山空蒙,雨潤大地,空氣中彌散著淡淡的泥土的芬芳。
“我14歲輟學走出大山投親謀生的時候,壓根兒沒想到,當初自己擺的修腳地攤,會發展成吸納5萬多人就業的產業,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當初我更沒有想到,一個連初中也沒上完的農村娃,經過22年打拼,會成為全球減貧最佳案例的貢獻者!”
說起今天取得的成就,這位中等個頭、方面大耳的陜南漢子鄭遠元,竹筒倒豆子般地爽快,一臉的坦誠和幸福。
沒想到的事情太多了,但這不是巧合。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巧合,偶然不過是必然在某種介質下的一種轉換形式,猶如眼下這場久旱之后的雨。
逼出大山
1983年正月初一凌晨,一聲嬰兒的啼哭穿過窗欞,刺破黑暗的夜幕。本文主人公鄭遠元降生在陜西省紫陽縣一個偏遠高寒的山村——高橋鎮鐵佛村。
鐵佛村原來是鐵佛寺鄉政府駐地,由于地處偏遠、人口逐漸減少等緣故,在1996年“撤區并鄉”中,該鄉撤銷并入高橋鎮。這里的學習、生產、生活條件很差,鄭遠元從家到校上學得走10里路,隆冬時節,清早到校時頭發凝霜結冰。交通不便,醫療條件差,有病得不到及時醫治……
自然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貧困、家長的嚴格要求,迫使鄭遠元從稍微能干活的時候就開始和哥哥姐姐一起砍柴、打豬草、播種、鋤草,還獨自收酒瓶、收廢鐵……生活的重壓和艱辛的勞作,磨礪了他不屈服于命運、堅韌頑強的性格。
上六年級時,為掙學費,他到老林砍樹賣錢。一位好心的村民幫他砍倒一根碗口粗的原木。他在樹木的大頭釘上抓釘,綁上繩子,套在肩膀上朝山下拖。拖到中途平地處,由于冰雪融化,道路泥濘,怎么也拖不動了。莽莽大山,僅他一人,喊天不應,叫地不靈,又累又餓。一股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悲傷襲上心頭,他一屁股坐在石頭上嚎啕大哭起來。
父親循聲而來。父親中午回家吃飯發現兒子不在,有些擔心,就帶上干糧上山尋找。父親用那樹皮般粗糙的手掌擦了擦他臉上的汗水,心疼地說:“娃兒啊,你這么個小苗苗,咋做得了這個活兒啊!餓了吧,我帶了兩個漿巴饃!”父親一邊嗔怪,一邊從布袋里取出一個漿巴饃喂到他的嘴里。鄭遠元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罷,父親把拖繩套在自己肩膀上,慢慢地拖走了原木。他在后邊跟著,覺得父親的脊背彎得像一張弓。
“這次經歷讓我體會到,做父母的也不容易,對子女的疼愛是裝在心里的,關鍵時候就會自然地表現出來。我暗想,自己長大后一定要有出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講完拉木料的故事,鄭遠元訴說了自己當時的認識和感想。
挖洋芋也是他記憶猶新的一件事。那是上初中一年級的暑假,來了幾個鄉親幫忙采收洋芋,誰先挖滿一背簍誰就先回去休息。鄭遠元第一次參加換農活勞動,感到很新鮮,加之沒有經驗,開始用力過猛,雖然比別人快,但是后來就體力不支了。到最后,別人都把背簍裝滿離開地頭了,他才挖了半背簍洋芋,走得腳底起了血泡,脫了皮的背部被汗水刺得針扎般疼痛。本來想當“英雄”,現在卻成了“狗熊”。這個“毛毛蟲”又一次感到無助和無奈、悲傷和絕望,又嗚嗚地哭起來。盡管如此,洋芋還得自己背回去才行。他把手掌墊在脊背與背簍之間,顫顫悠悠地回到家里。
“挖洋芋逞強,扎扎實實地給我上了一課。我懂得了,僅憑有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心是不行的,還得有實力、有耐力;英雄不是逞強一陣子,而是要看誰笑到最后。”鄭遠元總是能從經歷中悟出道理。
與城市比起來,與發達地區比起來,家鄉的條件確實太差、太落后了。性格倔強、肯動腦筋的小遠元,常常面對莽莽蒼蒼的大山發呆,思謀著外出掙錢,靠自己的雙手,讓父母家人過上好日子。
終于,初中二年級開學那天,他攥著母親給他的100元學費,懷著對山外世界的無限向往,像一只雛鷹那樣懵懵懂懂地飛了出去。
那是1997年2月,鄭遠元才14歲。正是在校讀書的黃金年紀,他卻選擇了輟學。這個年齡的城里孩子大多還在父母懷抱里撒嬌,他卻獨立生活并擔當起改變家庭命運的重擔了;那時的100元錢不夠富家孩子一個星期的伙食費,卻是他憑此千里迢迢闖蕩世界的全部家當。
先乘汽車,再乘火車,終于來到四川達縣。他聽父母說,姨爹在這里行醫,就貿然跑來投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初到達縣,他吃了很多苦頭。
跟著游醫學中醫
鄭遠元所投奔的姨爹是個鄉村怪才,只上過小學,卻能讀懂中醫典籍,游醫當得小有名氣;還會玩雜技、玩魔術,通曉陰陽八卦。那時,姨爹的營生主要是擺地攤修腳治病,也不時有人請他外出看病、表演雜技和魔術。鄭遠元此前對中醫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看著那泛黃的紙片和繁體字、怪名詞,一頭霧水。但他有顆好奇的心,想跟著姨爹學習中醫。
大概是因水土不服,鄭遠元來到達縣不幾天就患病了,嘔吐、頭暈,天旋地轉。吃了姨爹配的幾味中藥,一天就明顯見效,很快痊愈。
姨爹的醫術讓鄭遠元很是佩服。中醫藥的神奇療效讓他驚訝,姨爹給別人治病受尊敬的情形,使他學醫的決心更加堅定。
他跟隨姨爹擺地攤修腳,有時得配合雜技表演吸引顧客。鄭遠元身子骨軟,正是學雜技的時候。姨爹叫他先學雜技,擺地攤時跟著幫忙,每月發100元工資。
學雜技很苦,但是鄭遠元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已經產生了耐性。他住在姨爹家里,天天在陽臺或附近的廣場練功。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練一個半小時,晚上再練一個半小時。
姨爹見他誠實、有悟性、肯下功夫,就把自己掌握的一套治療腳病的秘籍和經驗逐一傳授。兩年多時間里,他刻苦學習,較快地掌握了修腳治病的基本技術,而且學會了少年氣功。他能玩吞蛇、吞針、吞寶劍、吞鐵蛋、吞鋼珠(從眼里出)、吃鐵絲、吃玻璃渣、身滾玻璃渣、頭頂開磚、頭頂碎瓶、肉體吊磚等,還學會了紙變錢等魔術。
雜技學成后,鄭遠元就跟隨姨爹去街頭賣藝。一樣樣絕活亮相,往往博得稱贊和掌聲,隨之,幾角、幾元的硬幣或紙幣有聲無聲地落入裝錢的盤子。
一次,他因參加達縣市雜技競賽得獎而獲得到四川雜技藝術學院深造的大好機遇,卻因湊不齊學費而眼睜睜看著機會白白流逝。
“當時我特別失落、失望,那滋味很難用語言形容。從此,我再也不到街頭去表演雜技了?!闭f到這里,我發現鄭遠元眼眶濕潤了。
后來,他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當名廚能掙大錢,就去餐館學廚師。輾轉了幾個地方,終于被聘為廚師長。但是,由于一個誤會,他失去了老板的信任,被迫離開餐館。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起起伏伏。兩年多學廚師經歷,可謂“山路十八彎”。
隨后,他抱著到南方淘金的夢想,去工廠打工。拼命工作,換來的卻不是別人的尊重,更不是與汗水等值的工資。他先后在兩家工廠里經歷了求職、罷工、復工,遭受了冷眼、訓斥、屈辱……
連初中文憑都沒有,更沒有令人信服的從業資質,人海茫茫舉目無親。一身力氣卻價值低廉,雖有熱情卻常遇冰谷,雖有翅膀卻無法高飛,夢想的火焰忽閃忽滅……
從擺地攤起步
“幾番折騰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別人手下做事,很容易受擺布,要想有一番作為,最好自立門戶?!编嵾h元又有了心得。
當時,滿街的足浴城比比皆是,卻不治腳病,而且價格昂貴;大大小小的醫院也沒有修腳??萍胺眨欢藗兡_上的疾病卻很普遍。這是一個冷門行當,如果醫術精湛,沒準能闖出一條路來。鄭遠元分析判斷后,撿起了修腳和治療腳病的手藝。
2003年9月,鄭遠元用300元錢租賃住房、置辦工具,在四川達縣馬路邊重操舊業,獨自擺了一個修腳小攤。那一年,他20歲。
人們對這個年輕娃、新面孔還不信任,生意冷清。鄭遠元只能在焦慮中等待,在服務中提高口碑。
此時,在陜西漢中一家洗腳中心打工的表弟建議他到漢中發展。鄭遠元決定去看看。誰知,那里需要的卻是女技師。
小小的挫折算不了什么,不值得沮喪,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和探索修腳治病的市場,在洗腳中心打工只是權宜之計。既然洗腳城不收留,那就在街頭擺地攤修腳吧,自己帶著謀生的工具,立馬上崗就業!
漢中溫潤富庶,是天堂,也是地獄。
在漢中擺攤的第一天,鄭遠元把地點選在漢中汽車運輸公司大門口,鋪一塊塑料布,把修腳刀具、消毒藥品等用品整齊擺放,然后坐在自帶的小馬扎上恭候顧客。
這一天,他掙了100多元,收入還算不錯。但是,漢運司管理人員嚴肅地對他說:“這里不能擺攤,城管是要管的,明天不要在這里擺了!”
第二天,他把地攤轉移到了漢運司對面的虎橋路口。這里人流量較大,而且前面有修鞋攤,后面有水果攤,對面有瓜子攤。別人能擺攤,我也能擺,應該沒有誰干涉了。
然而,在此擺攤的第四天早上,剛開張就有3個身著城管制服的人從三輪摩托下車后直奔他的攤子而來,他遭遇到野蠻執法。無計可施的鄭遠元只得以自虐和“耍賴”來抗爭,他忽地掏出水果刀,劃破左手指……
也許是上蒼在鄭遠元成功之前,有意考驗他的意志,2004年10月,就在鄭遠元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的時候,他遭遇了街頭混混的騷擾。一個混混賴錢不成,便糾集幾個流氓地痞闖到攤前揮刀亂砍,險些要了他的性命。
當然,他也遇到了市政府退休干部王叔那樣的善人高人,指點和鼓勵他開設門店。在王叔的幫助下,鄭遠元在虎橋路口花1.2萬元租賃了一個門面。由于已有很多人認識他,修腳技術也博得不少顧客信任,在朋友們的參謀下,“鄭遠元專業修腳房”被確定為店名。
2005年11月6日,鄭遠元永遠記得這一天,那是他結束地攤、開設門店的喜慶之日,他的命運也在這天出現了重大轉折。天空一碧如洗,氣溫格外適宜,他覺得吸入的空氣也是甜絲絲的!
鄭遠元事業初創期的道路,遍布荊棘、險灘、深澗、沼澤,還有無法預知的狂風、暴雨、霧霾。但此時柳暗花明,時來運轉,生命的浪花開始綻放了。是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遇著島嶼和暗礁,就會激起美麗的浪花!
專業修腳風生水起
按說,在農村很多剩余勞動力就業十分困難的背景下,修腳房招工應該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面前,招工并不順利。
鄭遠元起初打電話給老家一個叔叔,客氣地請他到修腳店里來“幫忙”,還沒等他細說,便得到回答:“你發大財吧,我不干。即使沒飯吃,也不搞修腳那事情!”給老家另外一個伙伴打電話,得到的也基本上是同樣的回答:“啥事不能干啊,去做那個下賤活!謝謝你的好意!”
“說實在的,當時聽到這些話,心里涼了半截,也感到很委屈。我心想,請你們來也不光是為了我的生意呀,我也是想幫助你們呢!”鄭遠元好心變成驢肝肺,想帶出一大幫人來創業的熱情,被當頭一盆冷水潑得冰涼。
他只好動員自己的兄弟姐妹,承諾包吃包住,每月工資1000元以上。
1000元!在當時,那可是比國家干部還高的工資呢!看在幫助親人事業的份上,加上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掙錢也不容易,他的親姐、親嫂成為店里的第一批員工。
修腳房的工作難度并不大,工作要領和技術幾天工夫就能掌握。鄭遠元言傳身教,寬厚待人,店員之間互相關心幫助,親如一家;城市環境,文明方便;收入較高,按月兌現。在修腳房工作,比在大山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務農好多了,也比在外地的礦山、工廠里賣勞力安全、輕松多了!
一傳十,十傳百,紫陽人紛紛投奔而來。于是,第二家門店開張了。
那時,鄭遠元專業修腳房標出的服務收費標準是,泡腳、修腳、按摩三項服務一共8元。而同城大型足浴城(店)收費標準是15~20元,且是單一的修腳服務。據他搜集的信息,8元也是全國同行業最低價。
鄭遠元的生意逐漸紅火起來,乃至兩家門店天天都有排隊等候的顧客。
兩個門店再也適應不了形勢發展的需要了,有人建議鄭遠元在其他城市開設修腳房。
“是啊,群眾這么歡迎,市場這么廣闊,為什么不把業務做大一些呢?”思維敏捷的鄭遠元把目光投向了周邊其他一些地方,考察市場,尋找門面,招兵買馬。至2006年底,他已在漢中、安康、四川等地開店十幾家。
2007年春,鄭遠元專業修腳房的分店開到了西安。在西安發展,肯定也不會一帆風順,這可是省城。
這里的門店遭遇了工商所人員的野蠻執法。他們強搬店里的東西,理由是門店沒有辦理營業執照。所幸,顧客、退休干部楊先生“看不下去”,挺身而出,仗義執言,救了場。鄭遠元分外感動。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又遇到貴人了!便擇日請楊先生小聚,當面表達感謝之情。楊先生建議成立專業修腳連鎖服務公司,兩人一拍即合。
中國人講究緣分,也許這就是奇緣。鄭遠元命該成就大業,關鍵時刻總有貴人相助。這位顧客后來變成鄭遠元公司的常務副總。
專業修腳,涉及工商、稅務、衛生等多個部門管理,由于國家相關規定還不完備,有的主管部門也不知怎么監管,加之剛剛進城的農民工大多不熟悉法律法規,掙錢心切,公司成立以前存在某些不規范的問題。在楊先生的幫助下,“不講章法”的修腳店都到有關部門辦理了營業執照等所需證件,逐漸步入正規化經營軌道。
2007年8月31日,陜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在陜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經營范圍為專業修腳服務、保健品(口服除外)的研發及銷售。
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修腳個體戶、門店老板歷史的結束,以腳病修治為主的大型服務保健類全國連鎖企業的開始。
當年實現開門紅,門店開到了湖北武漢、湖南長沙。
到2013年底,公司已在21個省市區發展直營店、加盟店500余家,從業人員達5000人之多,連偏遠的新疆市場也被填補,這對于鄭遠元的事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鄭遠元專業修腳房的服務質量雖然有口皆碑,但是收費仍然十分親民。在物價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中西部省會城市的分店,一套服務如今也才收取35元左右。
領導和管理一個大型現代服務企業,需要專業知識,需要綜合素質。鄭遠元深知自己上學少,知識不夠用,就堅持不懈地學習專業技能,學習中醫學、營銷學、企業管理學等各種知識,花大價錢參加總裁培訓班,使自己成為本行業問不倒、技術上難不倒的行家里手,成為理念先進、善于管理、胸懷博大的企業家。
他高薪聘請管理人才,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股東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像一個目光銳利、不懼風浪的舵手,駕駛著巨輪在大海上前行。
問他為什么有那么大的膽略,鄭遠元表現得很自信:“我經過調查分析,認為修腳服務業發展空間很大。城里很多人有錢但壓力大,老人缺乏關愛。在修腳房坐下來,將雙腳泡在燙燙的水里,享受細致入微的揉搓按摩,傾聽修腳師的輕言細語,不是從人生的戰場到了溫柔鄉嗎?這是從身體到心靈的撫慰,是現代人養生保健的需要!”
企業需要大量具有修腳技能的勞動力,卻由于信息不靈、觀念陳舊等因素的制約難以成批地招工。“最大的難處不是企業策劃和管理,而是員工不夠用,發展受限。”
他想創辦中國鄭遠元專業修腳培訓學校,聘請行業專家、講師,為全國范圍內愿意學習修腳治病技術的人士進行理論講授和操作實務培訓,免收學費、書本費,并負責安排就業。他希望社會上更多的剩余勞動力轉變觀念,學習修腳治病技術,在自己就業創業的同時,為人民帶來健康和快樂。他也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鼓勵、支持農村富余勞動力、城市下崗職工更新觀念,充分就業,自主創業?!拔业睦硐氩皇亲约阂患抑赂弧⑸贁等酥赂?,而是帶領鄉親們和全國愿意從事修腳業的人都富裕起來。”這是多么遠大的理想,多么恢弘的氣魄!
家鄉紫陽給予了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縣人社局與該公司簽訂協議,從2014年4月開始,在紫陽縣職業教育中心開設“足浴足療技能培訓班”(后改為“遠元專業修腳技師培訓班”)。
紫陽縣出臺的技能扶貧政策最吸引人、最讓人放心的是,對參加培訓人員實行“三包兩免一補”,即包吃、包住、包就業,免教材學雜費、免必要生活費,補貼培訓合格者50元交通費。
紫陽修腳工,走向全中國;小小修腳刀,富民大產業。
2015年3月,鄭遠元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的故事在《中國作家》紀實版頭條刊發。旋即,《人民日報》進行了人物通訊配圖專題報道。名不見經傳的修腳工登上大雅之堂,昔日“下賤”的從業者成為光榮的領路人。鄭遠元及其團隊受到莫大鼓舞。
鄭遠元探索出來的這條適合貧困人口的風險低、減貧快的路子,令世人矚目。隨即,他的“野心”更大了,提出了“千城萬店”的宏偉目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鄭遠元專業修腳房連鎖店、直營店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遍地開花。
2015年,公司擁有店面748個,從業人數6732人,總收入8.4億元;至2019年底,店面達到6241家,從業人數達到56169人,總收入達到76.1億元。普通員工(學歷不限、年齡大者50多歲)平均月薪4000元以上,省區經理保底年薪100萬元,最高年薪達310萬元。還創辦免費培訓學校12所。崛起于陜西的修腳帝國獨占全國鰲頭!
與修腳服務配套的相關產業方興未艾。遠元集團和另一家公司分別創辦了配套消治藥品生產企業。部分企業針對修腳行業需求,陸續開發生產修腳技師工服、鞋墊襪子、艾草泡腳包、茶療泡腳包等系列產品,目前都已初具規模。還有企業瞄準泡腳藥包的市場,開始實施艾草種植加工項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機遇與挑戰并存,鄭遠元提出戰略轉移,暫緩“千城萬店”戰略,大打品質戰。在其他行業人員動蕩時,遠元集團的流失率不漲反降。
催生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鄭遠元的公司與紫陽縣政府按照“龍頭企業+政府推動+培訓基地+貧困戶”的培訓就業脫貧模式,實行訂單培訓、定向就業。成效顯著的 “紫陽模式”在全省推廣。
只有15萬勞動力的紫陽縣,修腳大軍達3萬多人。而鄭遠元老家所在的“修腳第一村”——鐵佛村,90%以上的勞動力人口都在外從事修腳行業。村民們通過修腳行業創造了巨大財富,建起小洋樓或在城里買房定居的務工者、小老板姑且不說,全村僅小轎車就有200多輛。春節的村口,奔馳、寶馬、現代等品牌的小轎車排成長龍,煞是壯觀。要知道,十幾年前,很多村民都是貧困戶,連自行車也買不起。
“如果有人問你,人沒了腿還能向前奔跑嗎?我想通過我的故事告訴你,只要給一雙翅膀,即使沒有了腿,也一樣可以自由飛翔!”這是饒和成2020年1月在“紫陽縣修腳產業技能脫貧暨遠元集團脫貧攻堅工作會”上激動演講的開頭語。34歲的饒和成是紫陽縣一個寒門子弟,父親因病早逝,母親含辛茹苦把兄弟倆拉扯大。2015年,饒和成右腿因病截肢,由于腿殘,找工作屢屢被拒。經過培訓,他成為遠元集團廣西分公司某店員工,2019年,平均月工資達到7000元以上。他不僅把外債還了一半,而且讓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我在5月發工資的那天晚上偷偷地哭了。因為我領到了2萬余元的工資,這是我這個初一都沒有上完的人從來都不敢想的事!”被貧窮逼得輟學并早早嫁人的常燕燕,是陜西省洛南縣三要鎮人。2017年一次偶然機會,她了解到遠元集團,感覺這也許是一個機會,抱著嘗試的心態參加修腳培訓,成為西安一家門店的員工。第一個月掙了4000元,隨著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心的增強,工資不斷上漲,憑著誠實勞動摘掉了家里的貧困戶帽子。在2020年7月遠元集團表彰會上,她激動萬分地發言吐露心聲:“遠元集團讓我圓了夢!”
如果要論收入最多的人當然是入職較早并在管理層的遠元人。例如,擔任湖北直營店執行總經理的劉靜,擔任上海直營店執行總經理的余開成,其年薪都在300萬元左右。余開成是紫陽培訓中心第七期修腳足浴培訓班學員,他曾有一段灰色歷史,導致他找不到工作和媳婦,與社會脫節嚴重。2014年底,從培訓班結業的余開成加入遠元集團,成為一名修腳技師。由于工作表現突出,他第二年年初就升為店長,時隔不久又晉升為上海直營店片區經理、上海直營店大區經理。2017年5月,余開成成為省區經理,年薪超過100萬元,并組建了美滿幸福的家庭。
鄭遠元以自己成就的就業創業平臺,實現了由一人改變到一群人改變,一人致富到一群人致富。修腳這個不起眼的行當,一躍成為紫陽縣解決城鄉勞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富民強縣的可持續的支柱產業。
鄭遠元沒有像某些暴富者那樣揮金如土,極盡享樂。當財富的種子播撒在享樂的土地時,那是令人惋惜的;但當它找對了自身的位置長成了慈善的大樹,蔭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將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一家人富,沒啥意思,村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我才快樂。財富取之于社會,應該回報于社會。所以我將公益慈善確定為自己終身的事業?!编嵾h元的悲憫之心和家國情懷在發酵著。他要積善成德,將愛心匯成一條愛的大河,流淌,潤澤……
2010年,他開始向大山深處的父老鄉親伸出援手,扶貧濟困。
2016年,他牽頭成立遠元濟困慈善基金會,正式從六大方面展開慈善濟困:開展大病救助,幫助需要的人;每年資助百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每年5000元,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定期幫扶慰問,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給建檔立卡的貧困員工的家庭每月補貼300元;集團對口幫扶,幫助兩個村摘掉貧困村帽子;開展社會服務,走進養老院,為全國的老人提供免費服務。
“請幫忙救救我的孩子!”2016年的一天,鄭遠元收到員工樂正蘭的求助短信。當得知樂正蘭的老公意外去世、兒子因腎衰竭花光家里所有積蓄,鄭遠元當即個人捐助4萬元,并組織集團員工募捐20余萬元。
截至2019年底,遠元集團在大病救助、捐資助學、產業扶貧、對口幫扶等方面,累計捐款2517萬元,救助幫扶超萬人次。
鄭遠元的創造、奉獻得到國家的嘉獎和世界的推廣。
2017年10月,鄭遠元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這次受表彰者全國共40人,陜西省僅1人。同年,遠元集團被表彰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
2019年5月15日,“2019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上公布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評選結果,紫陽縣報送的《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讓貧困勞動者擺脫貧困》被評為“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共110個)。“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由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聯合發起,于2018年5月23日正式啟動,面向全球關心扶貧的組織和個人征集原創優秀減貧案例,旨在以案例為載體,推廣分享世界減貧成功實踐。
一個連初中也沒讀完的秦巴山區的“80后”修腳工,在政府支持下為世界減貧貢獻了中國經驗。從窮山溝起步的“腳上之路”竟然通向了國際舞臺!
鄭遠元以自己二十幾年的生動實踐,譜寫了一部草根創業的傳奇、青年企業家的傳奇。
人因奮斗而改變,行因弘毅而偉大。當年的毛毛蟲,如今已經蛻變為一只美麗的蝴蝶,并產生了“蝴蝶效應”。他的助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及時雨,潤澤著這片土地上的蒼生。
作者簡介:
曾德強,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陜西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安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代表作有報告文學《中國之痛》《腳上有路》等。
責任編輯/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