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遠東







【摘要】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化學用語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分化現象。采取分散難點、抓住關鍵、理清規律、針對訓練等教學措施進行突破,可以提高初中化學用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用語;基本概念;防止分化
在初中化學中,“化學用語”這部分知識點,既是全書的重點,又是全書的難點。初中學生在接觸這部分知識點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分化。那么,如何對這部分教學難點進行突破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認識。
一、分散難點,抓住關鍵,防止學生在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學習上出現分化
實踐證明,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第一次分化是出現在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上,為了防止學生在學習化學用語上出現分化,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分散難點、抓住關鍵、理清含義等方法。具體做到以下三點:
1.從緒言課開始,講授高效學習元素符號的方法。在學生初學化學直覺較濃、學習負擔相對輕松的時候,興趣比集中記憶要高,讓學生按原子序數前20號元素的順序每堂課記5個元素符號。研究表明,學生始終感到心情愉快、無憂無慮,這時在大腦皮層形成優勢的興奮中學,記憶效果較好。
初中化學常見的元素符號有以下26種:
鑒于元素符號間并無關聯,進行元素符號的分散教學時,可以采取順口溜辦法,讓學生按一定的音韻和節奏來強化記憶,每課記一句。同時,提出記(住)、(回)憶的要求,應在課堂上記?。ㄗR記過程),在睡前(重復的過程),在下一堂課檢查。
順口溜:氧O碳C氫H,氮N磷P硫S;Na鈉Ca鈣,鉀K的符號記得快;Cl氯Al鋁鎂Mg,鐵的符號Fe;Mn錳Zn鋅,銅為Cu要記清;常用符號16種,牢牢掌握記分明。
緊接著有計劃地在每節課中出現與內容相聯系的元素符號和化學式。例如,在第一單元中,根據學習內容,告訴學生二氧化碳用CO2表示、水用H2O表示、氧氣用O2表示、硫酸銅用CuSO4表示、氫氧化鈉用NaOH表示、氫氧化銅用Cu(OH)2、鹽酸用HCl、碳酸鈉用Na2CO3表示。
2.結合實驗告知學生物質的化學符號
在第二單元課題1中,認識汞(Hg)、氮氣(N2),結合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告訴學生在化學中磷用符號P表示,五氧化二磷用P2O5表示,還可告知學生,氦氣用He表示、氖氣用Ne表示、氬氣用Ar表示。緊接著在課題2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又可認識碳(C)、硫(S)、鐵(Fe)等的元素符號,認識二氧化硫(SO2)、四氧化三鐵(Fe3O4)等物質的化學式。在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之前,可在一些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中,同時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如:
從中可認識高錳酸鉀(KMnO4)、錳酸鉀(K2MnO4)、二氧化錳(MnO2)、氯酸鉀(KClO3)、氯化鉀(KCl)、過氧化氫(H2O2)等化學式,可為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打下一定的基礎。
3.從學生開始學習元素符號時,要有堅決明確的要求
(1)高度重視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范,牢記元素符號的書寫原則。在學習練習的基礎上,反復強調元素符號的書寫原則為“一大二小”。并可以再給出以下順口溜:鋁氬金銀A打頭,B字打頭鋇和溴,碳鈣銅氯先寫C,鎂汞銀要加g。
(2)采用四線格形式訓練元素符號及化學方程式書寫規范,例如:
(3)在學習“化學式”時,按照上述“分散難點”的方法,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元素符號和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該如何書寫?有沒有規律可循?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符號:
初中必背元素符號32個:
4.接著讓學生將上述化學式進行合理適當的分類排列,并繼續讓學生總結化學式書寫規律和讀法規律。
5.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由已知的氯化氫、氫氧化鈉、硫酸銅的化學式并結合根的化合價規則總結出以下幾類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律:
化學式的使用范圍:只有純凈物才有化學式,且一種純凈物只有一種化學式。緊緊抓住書寫化合物化學式的一般原則,并從書寫原則出發,熟悉書寫化合物化學式的一般步驟,并將步驟用口訣的形式加以總結。師生在練習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時,每次都要嚴格按口訣規定的步驟寫。特別要注意驗證化學式的正誤。常見的口訣有以下:①最小公倍數法? 正在左,負在右,求公倍,得個數,寫下方,驗正誤。②交叉法 正左,負右,標價,交叉,化簡,復查。
6.化學用語中符號周圍數字的意義,學生很容易混淆,為此需要在對比分析中,引導學生總結其中的規律(見圖2)。
二、重視根據化學式的計算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識
在進行化學方程式書寫步驟教學時,要特別強調以下幾點,防止有的學生“掉隊”:
1.不可違背事實,亂寫“化學式”,寫方程式必須有根據。
2.配平時,要強調不可改變元素右下角小數字來配平。等號的意義,必須在配平以后才能成立,它表示方程兩邊的原子種類和個數及物質的質量之和相等,并且含有“生成”的意思。等號兩邊不能移項。
3.不要忘了反應外加的條件和標出生成物質的狀態符號“↓”“↑”。一般可以做如下說明:反應條件一般分點燃(對可燃物的燃燒)、加熱(對非燃燒的反應)、高溫(對較穩定物質的反應)。
反應物不標箭頭。生成物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中有一種氣體,則該氣體標“↑”。生成物從液體中作為氣體產生,則標“↑”。在水中進行的化學反應有沉淀生成,則標“↓”。歸納順口溜:左邊反應物,右邊生成物,寫好化學式,系數要配平,中間連等號,條件要注清,生成氣、沉淀,箭號(↑↓)來表明。
配平方法,課本只介紹了“最小公倍數法”,按照快速簡便的要求,在本節課可以適當介紹“奇數配偶數法”。
例如,反應KClO3 -KCl+O2 可用“奇數配偶數法”配平。先找出方程式兩邊出現的次數較多的元素氧,然后在該元素原子數為奇數的化學式前,試配最小偶數2,即:2KClO3-KCl+O2 再繼續配平至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并標“↑”“↓”等,即:2KClO3? 2KCl+3O2↑。
綜上,筆者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多組織一些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計算方面的大比武等激勵性競賽,對他們大力表揚,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2.一定要教學好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和離子的形成過程這一內容,用以解釋化學變化、分子、原子、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原子重組或元素重組形成化合物的過程、化學反應的實質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原子和離子的區別等,為以后學習化合價,即再次闡述原子重組構成分子作準備。
3.盡可能講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成對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構建知識體系(即形成“思維導圖”)等。
綜上所述,化學用語教學在指導思想上應考慮以下三點:第一,要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入手,并充分利用學生學習成果及時反饋,使這種興趣不斷發展,把化學枯燥的學習趣味化。第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變遺忘率較高為記憶的高效率。通過記憶的順口溜、系統化、形象化,并發展理解記憶來達到。第三,培養和發展學生用化學用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加深對概念、原則、定律、規律的理解,培養演繹、推理能力,要盡量給學生“講理”,要適當地多用多練,讓學生靈活應用。通過以上這些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從而防止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次分化,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來友.初中化學三大難點的突破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7(13):15-17.
[2]胡崇安,丁偉.化學元素符號的巧妙教學[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2(8):44-45.
[3]徐敬合.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困惑與對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6):51.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