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琳
【摘要】本文從目標形成、興趣激發和習慣養成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探索如何啟發幼兒進行有效閱讀。首先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幼兒獨立閱讀的啟發目標,其次是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讓閱讀活動活色生香,第三是制訂閱讀規則,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關鍵詞】幼兒;獨立閱讀能力;閱讀活動
許多人認為,學前期兒童的早期閱讀只是機械地看書、識字,一拿起書本就叫幼兒用眼晴看和用嘴巴讀,而往往忽略讓幼兒調動內部的信息去觀察、理解視覺所及的信息內容。對幼兒而言,他所能解讀的符號信息,存在于他的學習、游戲、生活之中,凡是攝入學生眼簾的視覺符號及學生動用各種感官進行解讀的過程就是閱讀。可以說,所有有助于幼兒學習閱讀的活動行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閱讀”。早期閱讀對人的成長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讓幼兒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和陶冶性情。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幼兒智慧發展的“鑰匙”,也是發展幼兒今后學習所需要的閱讀預備技巧,有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所以,幼兒教師在早期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啟發性的引導,培養幼兒的獨立閱讀能力,讓閱讀活動在興趣激發和目的明確、制度規范的過程中活色生香,形成良好的閱讀環境氛圍。
一、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幼兒獨立閱讀的啟發目標
讓幼兒有效閱讀是為了讓幼兒能夠盡早,更好地完成獨立閱讀。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幼兒獨立閱讀的教育目標。具體目標的設定應該是:(1)讓幼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把看書或者是聽書當成一種享受后,獨立閱讀可能就產生了。(2)推薦一些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培養其耐力的讀物,鼓勵幼兒每天進行閱讀。這是進入獨立閱讀的一個重要過程。從幼兒發展的年齡來看,2-4歲的幼兒處于所謂的前閱讀階段,這個階段的幼兒能夠將聽到的故事進行全面地復述,但是他們還是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閱讀。教師和家長經常會看到幼兒在“假裝”進行閱讀,其實他們并不知道書的意義,也不理解字面的內容。但是,他們會根據記憶進行朗讀。有的幼兒還能適時地進行翻頁,展現出天真的一面。這時候,教師如果能夠適當地進行引導,那么幼兒就能夠實現早期閱讀,也避免因“望子成才”而置科學的早期閱讀教育于不顧,出現無視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幼兒教育規律,盲目進行所謂早期閱讀教育的不良傾向。
二、激發閱讀興趣,讓閱讀活動活色生香
(一)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幼兒產生嘗試閱讀的意愿
教師要激發幼兒閱讀興趣,首先要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幼兒產生嘗試閱讀意愿。長期以來,幼兒的閱讀行為都是兩種形式:一是教師朗讀,幼兒聽著;一是幼兒隨意地看一些繪本。其實,教師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然后再告訴他們這個故事是哪里來的,鼓勵他們自主獨立閱讀,改變幼兒快速瀏覽,頻繁換書的不良閱讀習慣,從而能安靜、持續地閱讀一本圖書,并且能夠按照正確的閱讀要求去翻閱圖書,觀察圖畫,會自主與同伴共同閱讀圖書。如,在開展《恐龍來了》的主題活動時,筆者讓幼兒閱讀圖書,了解故事中的各種信息,從而理解故事內容。在閱讀區為幼兒提供有關恐龍的各種圖書、圖片,不僅能夠讓幼兒對圖書產生興趣,而且也使幼兒更加了解恐龍。因此,通過這樣一種偱序漸進的閱讀訓練,激起幼兒的閱讀興趣,為以后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三只小豬》繪本閱讀教學時,筆者是這樣安排的:
師: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三只小豬》……誰能說一說哪一只小豬最聰明?
生:第三只小豬最聰明。
師:小朋友想知道這個故事是從哪里聽來的嗎?(引出書本)老師能講述這么多的故事,都是從書中學來的。現在,我這里有幾本書,小朋友看著圖,把你認識的字寶寶找出來,找一找,仔細找一下“三只小豬”的故事在哪里?
學生翻書、找故事、匯報。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的圖畫,理解故事內容,看誰能用自己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生互動,并嘗試講述故事。
教師聯系圖片下的文字,帶領小朋友一起讀。
這個案例過程中,教師時刻引導幼兒觀察每幅畫面中的人物、動物形象、現象,理解前后畫面的聯系,培養他們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的能力。同時,教師也盡可能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來說一說自己對故事的感受。這樣,幼兒就能獲得成功講述的體驗。教師的一句話對他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他們會感嘆地說:“老師表揚我講得好。”這樣就能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
(二)選擇適合幼兒的圖書,引導幼兒正確閱讀
幼兒年紀小,而且2-6歲的年齡階段有著明顯的性格年齡表現狀況。因此,教師必須要學會選擇適合幼兒的圖書,引導幼兒正確閱讀。(1)2歲以內的幼兒要讓他們看一些視頻動畫,比如,手指謠、帶有動作的兒歌等。如果教學能跟合轍押韻的兒歌配合起來,則能讓幼兒一邊享受著快樂的活動,一邊沉浸在有美感的聲音里,這些都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2)對于2-3歲的幼兒,可以讓他們讀一讀《兔子帕西一家的奇妙故事叢書(注音版)》《蚯蚓的日記》。(3)對于3-4歲的幼兒,可以讓幼兒讀一讀《小艾來了系列》《新版張天翼長篇童話選》。(4)對于4-5歲的幼兒,可以讓他們讀一讀《安徒生童話》《洞里洞外的小老鼠》等。另外,為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有趣的圖書,如,地板書:有較大的畫面,極具沖擊力的效果,很適合稍小的幼兒。而且,幼兒可以在地上爬行時閱讀。立體書:打開每一頁,都可能是一個立體的畫面,立體的花朵、立體的蝴蝶,都會讓幼兒欣喜不已,對提高幼兒的閱讀趣味很有幫助。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材料,有圖書、圖片、識字卡片等讀物。這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又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對書寫的興趣。幼兒在不斷的閱讀中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對閱讀不斷產生興趣。
1.為幼兒選的圖書一定是要色彩鮮艷、畫面生動、故事簡短、圖文并茂的。其中,可以穿插一些簡單的漢字,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認知文字。如,故事書《小烏龜上幼兒園》《三只小豬》等。
2.為幼兒提供種類豐富的圖書,如,可以提供日常知識類、童話故事類、動物故事類、科學教育類、美術類等的圖書。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兒對動物故事更感興趣。幼兒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圖書,可以學習到全方面的知識。這不僅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也能讓家長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圖書,投其所好,效果更好。
3.根據幼兒的行為特點選擇一些紙張較厚的“撕不壞”的圖書,讓幼兒共同閱讀,增強圖書的使用壽命。
(三)組織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快樂中閱讀
教師組織幼兒開展閱讀活動時,要重視幼兒的天性開發,合理安排閱讀游戲活動,讓幼兒能夠在快樂的情緒之中進行閱讀活動。首先,教師要科學巧妙設計教學內容,挖掘讀物本身的游戲性,提高幼兒閱讀的參與性,引導幼兒站在故事角色的角度上感受角色的處境、心情和欲望,并提出思考的問題。其次,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組織游戲內容。例如,小班案例“讀書表演游戲”: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讀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吧。(教師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湯姆上幼兒園》)
生:獨立閱讀。
師:大家讀懂了什么(讓幼兒自由講述),接下來聽一聽老師對故事的理解吧。(教師播放多媒體錄音,講清楚故事內容)
師:現在,我們來演一演湯姆上幼兒園的故事,誰愿意扮演湯姆……(教師指導幼兒相動合作表演)
又如,中班案例“讀書制作游戲”:
師:今天,我們來讀一篇繪本故事《十一只貓做苦工》,請小朋友自由分組,讀一讀這個故事,然后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小組讀文。
師:大家都讀懂了故事,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十一只貓做苦工》中的迷宮吧!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進行制作。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逐漸愛上閱讀。
再如,大班案例“形容詞接龍”:
師:今天我們要讀一篇文章《風姑娘的口袋》
生:自己閱讀。
師:風姑娘將笑聲裝進口袋后,小動物、小朋友都變得怎么樣了?
生:苦巴巴、呆兮兮、傻乎乎。
師: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嗎?
生:能,樂呵呵……
師:好的,我們使用這樣的形容詞開展接龍游戲。
幼兒按行分組,詞語接龍,必須是“ABB”式的詞語。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讓幼兒在游戲中開展閱讀,能真正地展現幼兒的內心世界。雖說我們很難準確地知道幼兒的內心所想,但我們卻能不斷地走近幼兒的內心世界。所以,我們要注重將游戲精神引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像游戲一樣吸引幼兒的注意,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各種不同的游戲,既有全身運動,也有局部運動,使得幼兒的動作靈活性、手眼協調、平衡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三、制訂閱讀規則,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早期閱讀,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語言發展,還能夠讓幼兒盡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要制訂適合幼兒開展閱讀的閱讀規則:首先,要公布集體閱讀時的規則,在閱讀室內或教室內貼上“靜”“請小聲說話”等標語,對發出聲音的幼兒要及時提醒。其次,要規范幼兒對待圖書的規則,如,制訂“一頁一頁在書角翻閱、不折疊、不在圖書上涂畫”等要求,還要明確圖書擺放的秩序、取放圖書的方法。另外,要通過一些游戲活動來讓幼兒學會愛護圖書,如,經常組織幼兒到閱讀教室內修補圖書,進一步培養幼兒愛護書籍的良好行為。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發揮家長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在課后鼓勵家長一起來提示和引導幼兒定期閱讀,養成愛護圖書、保護視力等方面的良好習慣。
1.指導幼兒按頁碼看圖書。小班幼兒的閱讀是個起步階段,需要教師指導幼兒學習看書的方法,掌握圖書的結構、作用,知道每本書有封面、頁碼、封底等結構。剛開始,幼兒可能分不清楚書本的封底、封面,一拿到一本書就隨意隨便亂翻。此時,教師要懂得運用技巧,使幼兒更容易掌握正確的翻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淺顯易懂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如,可以把一本書比作是房子,封面比作是前門,封底比作是后門,中間比作是房間,看書時要把前門打開,走進小房間,小房間里會有許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要從后門走出來,再把門關上。這樣的方法,幼兒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兒習得正確的翻書方法。
2.教育幼兒愛護書本。小班的圖書毀壞現象比較普遍,通過觀察,筆者發現,小班幼兒撕壞圖書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喜新厭舊,幼兒總是對新圖書特別感興趣,舊圖書一般翻幾頁就放下或隨意亂扔或亂撕。第二爭搶,在班級里,經常會有幼兒為一本書爭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圖書就被撕成了兩半。針對以上這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師要啟發幼兒欣賞圖書的畫面,感受畫面的美,對幼兒講解紙張的來歷,知道圖書的來之不易。針對幼兒撕書、丟書現象,教師要及時進行教育。其次,教師要進一步教育幼兒要愛護圖書,還要與家庭教育同步,與家長達成共識,幼兒在園里怎么看書,在家里也要一樣。教師還可以找來被撕壞的圖書,然后和幼兒一起動手修補圖書。同時,也要求家長為幼兒樹立愛護圖書的榜樣,用自己愛護圖書的行動去感染幼兒。通過這樣一個“修補圖書”活動,使幼兒逐步學會愛惜圖書。教師和父母還應當隨時提醒幼兒收拾圖書和修補圖書。再次,幼兒的學習特點是模仿學習,極易受成人感染。教師和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最后,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要及時表揚,還要不斷地引導幼兒閱讀新舊圖書,養成愛惜圖書的好習慣。
培養幼兒愛護書本,喜歡閱讀,快樂閱讀,能獨立自主閱讀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在物質環境上給予支持,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又需要幼兒園教師和幼兒父母懂得運用技巧,營造氣氛,創設空間,引幼兒“入甕”,讓他們自然地喜歡閱讀,水到渠成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周碩.當前幼兒園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交際, 2012(1).
[2]李敏.淺談幼兒園有效教學的教學準備[J].現代交際,2012(4).
[3]張靜疆.幼兒園有效教學的準備與組織[J].學周刊,2011(36)
[4]李彥.幼兒園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2).
[5]王黎敏.幼兒園有效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學前教育研究,2006(4).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