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趙泰
(1.青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2.青島農業大學后勤保障處,山東 青島 266109)
對平度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向廣大農民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知識,使農民能夠在生產中合理應用這一技術。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最全面的作用。但是,從長期的研究成果來看,當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一些問題,應制定科學的對策建議加以解決。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國家必須復興,農村必須復興。在黨的工作中,“三農”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全面推進農村振興工作,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用全黨全社會的力量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使廣大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不難看出,“三農”工作一直是黨和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農村振興戰略以來,不斷增加“三農”領域的財力、人力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振興。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村振興的全面推進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農技推廣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目前平度市農村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依然相對較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將先進的農業技術推廣給當地農民,提升其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有效推進。
助推綠色農業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綠色農業發展已是大勢所趨,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重視,不但要具備好的品相,還要求農藥殘留達標。在農業的實際生產過程中,仍不乏大量使用農藥的問題。通過農技推廣,提升農民綠色生產技術水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
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增加農民收入。農民通過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產量,實現農產品價格的有效提升,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山東省平度市是青島市下轄縣級市,位于N36°這一黃金緯度線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貌類型多樣,既有山區、丘陵,也有平原、洼地[2],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地域面積大,總面積3176km2,耕地面積18.6萬hm2,常年糧食種植面積20萬hm2、花生3.33萬hm2、果品蔬菜7.33萬hm2[3]。
2020年平度市糧食播種面積19.94萬hm2,增長0.3%。糧食總產量143.35萬t,增長0.6%,其中,夏糧總產量66.64萬t,下降2.8%;秋糧產量76.71萬t,增長3.8%。花生播種面積2.09萬hm2,增長1.2%,總產量10.4萬t,增長5.7%。蔬菜總產量293.4萬t,增產5.8%。瓜果類(西瓜甜瓜草莓)總產量20.4萬t,下降10.2%。水果產量24.4萬t,下降7.9%。全市完成造林面積751hm2。全市豬牛羊禽肉產量15.5萬t,其中豬肉產量5.21萬t,下降3.7%。禽蛋產量4.25萬t。牛奶產量1.38萬t。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170t。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83萬kW。全市實際耕地灌溉面積128.95千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85.33千hm2。平度市2020年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的情況如表1。

表1 2020年平度市主要農產品產量
平度市農業農村局作為市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擔負著黨的農村政策落實、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行政執法和農民教育培訓等重要職能,關系到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局現有干部職工101人,其中研究員1人,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41人,助理級11人。內設3個副局級單位(農村經濟管理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農機機械服務中心、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和15個站、科、室、4處局屬企業(平度市園藝總場、平度市棉花原種繁育場、平度市種子公司、平度市蠶場)。擁有先進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土壤檢測、植物檢疫等儀器設備和檢測站,并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農作物病蟲測報先進集體”、“省農技推廣先進集體”、“全省農民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省十佳農技協會”、“省農經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多項次。

表2 平度市農業農村局人員職稱結構
3.4.1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學歷結構
如表3所示,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中,5.94%的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57.14%的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24.88%的人具有高中(中專)學歷;12.04%的人僅具備高中以下學歷的。可見,僅有少數比例的人具備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總體來看,高學歷的推廣人員還是比例偏低,農機推廣隊伍整理學歷水平不高,這勢必會影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效率。

表3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學歷結構調查表
3.4.2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職稱構成
如表4所示,平度市具備副高以上職稱技術人員占1.28%;中級職稱技術人員占29.86%;初級職稱技術人員占47.51%;無職稱技術人員占21.35%。從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職稱構成分析,高級職稱比例過低,必然影響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表4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職稱構成調查表
3.4.3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年齡結構
平度市農技推廣人員中,50歲以上的占總人數的11.88%;36~49歲的占49.28%,35歲以下的占39%。由表5可知,目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新生力量不足。

表5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年齡結構調查表
平度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框架基本完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保持運行,但“透支”現象在體制和意識形態上都比較普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仍然落后于各行各業的改革發展形勢。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專業性極強,農技推廣工作人員需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勝任這項工作[4]。農技推廣工作人員,需要掌握農業技術的本質,才能把農業技術要點更好的傳授給基層農民,復雜的現代化農業技術才更容易被農民掌握。但是,目前大部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不能適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需求。同時,鑒于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年齡偏大,其在向基層農民講授農業技術時經常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不利于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的開展[1]。
基層農業推廣工作一般在邊遠地區進行。平度是青島下屬的縣級市,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硬件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工作人員的辦公環境不佳。這將對農技推廣工作產生不利影響,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在農技推廣體系中,商業性農業技術推廣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這類推廣活動基本以涉農企業為主體來進行[5]。目前,強烈利益取向導致在農技推廣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如夸大技術效果、虛假宣傳、以偏概全等。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充分認識和把握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方向,就是要以學農、愛農為主線,堅持“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來培育農業類人才,新時代下,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亟需培育一批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領軍鄉村振興發展。另外,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綜合素質不高、整體年齡結構偏大等,要解決此類問題,就要求農技推廣人員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最新的農業技術,針對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相關培訓是一種有效的辦法,以此來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優化農技推廣工作人員的年齡結構,促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年輕化[1]。
目前,采用的主要農技推廣模式是手把手教學。這樣有利于農民更好地掌握農業技術的要點,但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如推廣效率不高、費時費力等[6]。另外,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育的特點是教育資源多維度性,多維度教育資源與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育的融通過程中要實現線上教育資源與線下教育資源的充分融合,使多平臺協同育人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打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后一公里”[7]。
針對目前基層推廣人員辦公環境惡劣的現狀,應為農技推廣人員開辟新的路徑方法來促進與農民的交流聯系,創新農技推廣思路,保證推廣人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農技推廣一線工作當中,切實保障農技推廣工作高效率、高質量完成。
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多以農業關聯企業等為主體,商業化程度較高。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弄虛作假、夸大其詞的現象,有關部門應努力規范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推廣行為,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責任意識,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忽略社會效益,兩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助力農技推廣以及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
農技推廣隊伍由農業技術推廣基層工作人員、大學生村官、涉農企業技術人員以及科技特派員組成,農業人才匱乏是長期困擾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瓶頸之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亟需充實農技推廣隊伍,可以采用的方式如下。健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好選調生到村任職“育才牌”,助推鄉村振興工作順利開展,高度重視選調生到村任職培養工作,把使用好、培養好選調生作為提升干部年輕化水平,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積極爭取、重點培養、精心管理,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銜接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撐;加強科技人才工作隊伍建設,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壯大青年科技志愿者服務隊規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速,推動人才下沉、科技轉移到農村,促進農村和農戶落實農業科技成果。
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以科研院校為主體,是重中之重,然而,科研院校與農業生產實際聯系不緊密,要在農技推廣工作中充分發揮科研院校的示范作用,就必須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系,地方科研院校更要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主導優勢,為當地農業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服務。
傳統農業的特點是自給自足,這種小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新時代下,農業發展的特點是更加的現代化,與市場密切聯系,管理手段業愈加現代化,成本效率也得到高度重視。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推動農業發展的主體應運而生,這個新主體能充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新型職業農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與農民聯系更密切,農業新技術能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快速驗證,政府應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建設,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充分發揮導向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為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應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建設,找出關鍵問題,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得到優質高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