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
(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房建土建工程屬于規模較為龐大的項目類型,為確保其能夠達到理想建設效果,需要合理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使其適應性能與承載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建設的基礎質量。在應用過程中,高支模技術本身存在一些有待明確的問題。通過結合技術細節進行探索,可以為后續工程團隊應用相關方案提供重要參考,有利于降低不良問題出現概率,能夠從根源層面強化高支模施工可靠性。因此,通過此類技術研究,可以為未來高支模施工開展夯實基礎條件,具有正面影響意義。
高支模的工程設計方案多用于房建、土建工程,從大的方面來看,它是建筑工程中關于扣件鋼管的有關定義中的一種,實際應用效果如圖1 所示。在界定的范圍中,高支模結構基本條件是比較苛刻的,其需要在支撐超過4 米時,才可以認定為高支模。如果支撐未超過4 米,則需要認定為低支模[1]。在工程實踐中,采用高支模技術,要求在支架周圍和外側設置豎向剪力撐,并且每個臺階之間設置橫向支承。通過采用這樣的布置方式,可以使房建、土建工程的安全等級得到保證,從而防止出現安全隱患。所以,作為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技術手段,高支模的施工方法很有價值,具有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的意義。

圖1 高支模模型示意圖
在高支模施工過程中,工程團隊應當首先明確建設流程,以確保后續房建土建工程能夠順利進行,降低出現不良問題的概率。常規條件下,工程團隊需要首先進行測量放線工作,通過這一環節確定施工的軸線位置。隨后,便可以開始進行水平高度作業,建設龍骨并安裝應用模板,如支撐性模板等。在搭設環節結束后,需要采用鋼筋材料,對模板進行綁扎處理,使其能夠為后續混凝土澆筑提供重要基礎條件。等待混凝土澆筑結束時,應當確認其完全凝結或風干后,再拆除高支模模板結構,達到順利完工目標,見圖2。

圖2 高支模施工流程
在采用高支模技術前,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為以后的工程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在架建高支模之前,要綜合考慮施工場地和周圍的土質狀況和地形地貌特征,充分考慮到影響施工技術應用的各種因素,從而保證施工的安全。同時,還需要據以上資料制作專門施工方案,為房建土建工程提供具體施工的科學、有效指導。另外,應當及時對設備進行檢驗,確保其能夠在工程中起到一定的輔助功能,并可以得到正確維護,包括定期清理、故障排除等,以確保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符合需求。除此之外,工程團隊需要重視對裝備操作者的知識技能的培訓,讓他們對工程設計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保證實際工程中人員對裝備運用和操作的靈活性,使高支模建設達到更好的效果。在進行具體的工程建設之前,要對現場進行全面細致的勘探。該流程的重點是要把安全問題處理好,減少高支模施工的危險性。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型,并根據具體的施工條件,設計出適合房建土建工程的方案,能夠保證施工的品質和效益,可以對房建土木工程的建設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持作用。
在高支模的建設過程中,拆模拆除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流程為:設置臨邊防護→拆除支架區域水平拉桿→拆除連接件與側模→下調樓板模板與支柱頂。
在同一情況下,工程團隊需要對試件進行抗壓強度檢測,以保證高支模的強度能滿足要求,為后續拆除流程提供重要理論支持,基礎強度對照數據如表1 所示。通過此類檢測方式,能夠確定模板應當在何時進行拆卸。確定了建筑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后,必須遵循拆除規范,完成高支模施工處理流程。

表1 拆模處理實際強度標準對照數據
這一環節中,應當首先確定高支模的具體狀況,以防止因施工過程中的意外問題導致返工結果出現。例如,在進行拆除之前,應先清理高支模位置區域,以防止模板部位有殘渣或建筑廢物,保證工程的安全性。同時,還需要在施工場地設置警示標志,防止拆除過程中因人為原因造成安全隱患。完成拆卸工序后,需要針對施工主體和支撐進行適當加工,包括結構、模板等,并通過專家檢驗方式,對實際品質狀況進行評估。如因工程造成的基礎構件破損,則必須進行更換處理。在確定品質符合需求的情況下,才可以展開后續工程建設環節。對于一些可拆卸式構件,應當及時進行拼接,以便以后的模板拆卸工作可以在理想條件下進行。模板拆卸時要按照散板、模板、支架順序進行,以保證模板可靠性,防止出現損壞問題。另外,要重視模具拆除工作的力量控制,避免因用力過度而對建筑物構造造成不利的后果。在拆模完畢后,建筑隊伍要將已拆卸完畢的模板和支撐搬離工地。如果受到環境局限不能搬運,就必須將它們堆放在安全區域,防止出現意外問題。
在施工中應用高支模法進行建設時,應注意對基礎結構的受力進行有效管理。基礎結構是房建土建工程的重要部位,如果出現不正常的問題,將會對模板支撐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加大施工危險性,容易削弱居住質量與安全防護效果。在高支模技術部署階段,基礎部位承載量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的穩定,并與高支模能否滿足房建土建要求存在密切關聯。因此,在某些基礎工程必須進行充填的情況下,需要針對充填土進行深度的研究,以使其滿足高支模的要求。為確保實際施工效果符合標準,項目組要進行回填實驗,檢查干密度,確保其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部充填。當基礎土層完全充填和平整完畢時,可以在高支模底面上設置木質襯墊,然后進行下一步的模板支撐施工操作。采用這些方法,既保證了基礎承載力又滿足了高支模技術施工要求,可以充分發揮其應用優勢,使后續房建和土建項目能夠得到科學建設,提高施工質量與經濟效益。
相對于傳統施工技術方案,高支模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基礎承載能力,進而為房建土建結構整體提供良好的支持,降低出現不良問題的概率。從模板單一組件進行分析,高支模內部各個組件均屬于獨立實體,因此各組均具有優秀的穩定性表現,能夠在較短的施工時間條件下,實現理想建設目標。同時,高支模技術還可以有效降低資源投入級別,能夠進一步提高房建土建工程的經濟性,避免消耗過多資源導致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高支模能夠有效提高房建土建結構承受外力的能力,因此能夠增強其抗震效果、抗風效果等,有利于降低后續維護主體結構所需要耗費的資金,具有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作用。通過部署高支模施工技術,可以簡化過于繁雜的工作流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為錯誤出現概率,進而實現理想建設目標。因此,高支模技術對于房建土建項目具有重要正面意義。

表2 高支模常見問題以及處理方案
為保證高支模的施工效果,工程團隊必須應用編寫安全設計方案、技術評審等措施,減少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高支模建筑是一種高風險工程,如果模板支承的高度超過8m,那么在進行施工之前,施工隊需要負責制定專門的安全設計,以確保后續建設流程能夠達到理想需求。此外,還要組建專門的評審團隊,對項目高支模施工細節進行審核,以保證其符合應用要求,實現預期建設目標。
在高支模的施工中,材料質量是決定其結構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材料實際進場之前,必須要進行品質檢驗,并填寫相關記錄內容,為后續追溯提供重要參考。另外,還應當針對材料生產檢驗證書、生產許可證等進行檢查。在確定資料正確的情況下,才可以放置于工地,為后續應用做好準備。在檢測過程中,質檢員要對材料的外表是否有銹跡、內壁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是否完好等進行檢測,如果符合要求,那么就可以進行現場采樣,通過檢測后進行下一步的使用。
如圖3、4 所示。通過在安全規范框架下進行建設,可以實現上部和下部樓板柱在垂直方向處于受力一致的狀態,從而保證上部構件承載能力可以得到合理傳遞,實現結構穩定性目標。在高支撐模板的4 米以內,必須設置兩根橫向和縱向支撐梁。4.5 米以上的部分,每隔1.5 米就要增加一根橫向支撐[3]。剪桿支撐的橫豎布置應當保證超過兩根,并且使間隔小于6.5 米,為主框架支撐的剪刀處理方式提供重要基礎條件。

圖3 垂直剪刀撐、之支撐布置示意圖

圖4 高支模剪刀撐實際布置圖
綜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方案在房建土建項目內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需要明確其主要施工流程,并探索質量控制方式,確保實際部署效果能夠達到理想標準,為未來進一步建設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