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終端設備的不斷完善,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相較從前有了更多渠道,這就促使我國社會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信息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有較大變化,使得信息的數量呈現海量化發展,這就使得信息的質量呈現良莠不齊的情況。作為主流媒體,需發揮自身優勢作用和媒體公信力,積極應對網絡謠言,減少網絡謠言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主流媒體;網絡謠言;應對路徑
中圖分類號:G2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3.096
互聯網有著較強的開放性,人們可以在網絡中自由發言,可獲取較多的信息。網絡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更使得一些虛假信息得到廣泛傳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甚至在社會上引發恐慌。主流媒體應積極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輿論朝正向發展。本文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謠言的傳播特點,并提出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應對網絡謠言路徑,以期為今后主流媒體發展提供參考,促使社會正向風氣的形成。
1.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謠言的傳播特點
1.1 傳播速度極快
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被廣泛運用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使得信息的傳播渠道和傳播路徑相較從前有了較大變化,再加上智能終端設備的不斷完善,其功能越來越齊全,人們可以借助智能終端設備快速獲取所需信息。由于信息來源渠道較多,信息的數量呈現出海量化發展。在海量信息中,網絡中謠言數量不斷增加,且傳播速度較快,信息可在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之內完成,在短時間內通過社交媒體進行擴散。無論是“三人成虎”還是“以訛傳訛”,從古至今,謠言的傳播速度令人咂舌。尤其在網絡遍布全球的今天,只需輕輕動下手指,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
1.2 傳播轉發量極大
網絡的開放性極強,這就使得人們在網絡上的言行較為隨意。在面對消息時,很少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分辨,經常只對其表面現象關注。一旦覺得該條信息較為有趣或特別,能夠很快吸引人眼球,就會對其進行轉發,對其真假和來源缺乏分辨和考證,這就使得網絡謠言的轉發量極大。
1.3 傳播源頭難以查證
在網絡中,新聞的發布門檻極低,僅需要注冊賬號即可進行發布,甚至不需要公布姓名即可發布信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信息發布者的隱私,但使得網絡謠言傳播源頭難以查證,更無法及時遏制網絡謠言的傳播。通過對傳謠渠道的梳理,我們發現微信群、朋友圈的人際傳播、群體傳播成為謠言傳播的主要方式,同時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傳播途徑的助推也加速了謠言規模的擴大,傳播渠道呈現出網絡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點。裂變式的傳播速度、多樣化的傳播途徑、交叉感染式的傳播方式,增加了網絡謠言應對難度。
1.4 科學技術使得網絡謠言的“可信度”增加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率的增加,且功能不斷完善,人們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隨時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事情并將其上傳到自媒體平臺中,再加上photoshop技術的應用,很多網絡謠言在散布的同時,配上一些經過處理的圖片或者視頻,使得網絡謠言在人們心目中的“可信度”不斷增加,生命力變得更加頑強,加速了謠言的傳播。
1.5 網絡傳播影響力極大
網絡開放性較強,由于相關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網絡謠言在各種渠道不斷出現。網絡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由于其被不斷補充和反復渲染,再加上科學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的補充,導致網絡謠言的可行性不斷增加,更加速了其傳播。盡管部分人群會對其質疑,但由于其極大的影響力,導致這些質疑意見并不受重視,引發網絡輿論,制造信息霧霾。
2. 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應對網絡謠言的路徑探討
盡管近年來,主流媒體受到較大的沖擊,但由于其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已經形成了較強的輿論公信力,在受眾之中仍舊有著極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因此,在應對網絡謠言的過程中,主流媒體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這就對主流媒體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應充分發揮自身輿論優勢地位,在網絡謠言一經出現的同時即采取強制干預手段來進行遏制和應對,將正確真實消息利用官方渠道進行發布,減少網絡謠言進一步傳播,消除其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具體的應對過程中,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 發揮主流媒體優勢,提升網絡謠言應對時效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自媒體的沖擊,但由于其發展時間較長,在公信力和真實度以及權威性上依舊有著自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作用。在應對網絡謠言的過程中,主流媒體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及時遏制網絡謠言,提升網絡謠言應對時效性。在網絡謠言一經出現時,即迅速介入,利用各種手段來進行強勢干預,及時發布辟謠信息,針對人們關注點來發布大量真實可靠信息,提升人們的認知程度,促使公眾自覺抵御網絡謠言影響。可建立評論員制度,加強對評論員的培訓,促使其在網絡謠言中利用專業網絡用語來引導輿論,促使輿論朝向正向發展,阻止網絡謠言的進一步傳播。可利用當下流行的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在內的在線媒介傳播矩陣,開展網絡直播、在線對話等互動式應急科普,充分拓展主流媒體的信息傳播影響力,為破除謠言增加了權威性和說服力。
以泉州廣播電視臺代表性節目《新聞廣角》為例,自1997年該節目創辦以來,始終以反映社情民意和輿論監督為主,公眾認可度極高。《新聞廣角》欄目2014年開辟了《謠言粉碎機》這一特色欄目板塊,憑借自身強大的公眾影響力,利用圖片、視頻等呈現方式,為公眾粉碎謠言、揭示真相。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謠言粉碎機》共播發辟謠類消息503條。在電視播放的同時,也通過新聞廣角微博、新聞廣角微信、新聞廣角抖音、泉視界網站、無線泉州微信、泉媒體微信及視頻號等在線媒介矩陣進行傳播,累計傳播量超1000萬,其中多條信息日均傳播量達超10萬。
2.2 增加與受眾的互動,引導正向輿論
傳統主流媒體由于受到認知程度的影響,在網絡謠言初期散播的過程中,對其重視程度不足,相關應對力度不足,導致其在網絡謠言已經散播較長時間,影響力已經較大時才意識到其危害性,并采取相關辟謠手段來進行應對。但由于網絡謠言已經造成較大影響,官方辟謠會使得人們增加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之感,不利于主流媒體應對網絡謠言工作的順利進行。針對于此,主流媒體需增加與公眾的互動,構建良好媒體形象,提升公眾對于主流媒體的認可度。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可聘請該領域具有較高認可度的專家學者來進行網絡謠言的辟謠工作,提升其真實性,更可利用這種方式來增加與受眾互動,提升自身親和力。例如制作謠言粉碎小實驗、涉謠專題動畫短片等,讓主流媒體、專家和網民群體等各方共同參與,擴大虛假信息治理的“合作圈”。
2.3 樹立正面媒體形象,提升公眾信任度
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在應對網絡謠言中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應對網絡謠言的過程中,需注重提升主流媒體公信力,樹立正面媒體形象,來提升工作信任度。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在發布消息時,應遵循信息公開原則,增加信息透明度,允許人們對其開展評論。在出現疑慮時,需積極主動加以解決,尊重人們的知情權,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從大眾的角度出發,科學處理問題,保障人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更要完善制度建設,建立監測評閱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新聞質量,可設置投訴舉報和獎勵機制,鼓勵公眾對不良行為及時進行舉報,對有采納價值的意見需及時進行采納,更要對舉報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獎勵,對違反行規的媒體進行相應的懲罰。還要強化自身核心價值觀,加強媒體相關從業人員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約束,切實把新聞準確作為首要任務。以此來提升媒體公信力,更好應對網絡謠言。
互聯網的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更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可以多渠道快速獲取信息。由于網絡謠言在傳播上具有速度快、影響力大、查證較為困難等特點,使得遏制網絡謠言傳播的難度增大。針對于此,主流媒體需發揮自身導向作用,及時粉碎謠言,讓真相得到廣域、快速傳播。更要增加與受眾互動,引導正向輿論,樹立正面媒體形象,來提升公眾信任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參考文獻:
[1]呂山.突發事件中網絡謠言傳播的組合因素效果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謠言的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J].今傳媒,2020,28(11):152-156.
[2]陳雅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謠言傳播與治理研究——基于新冠疫情的網絡謠言文本分析[J].電子政務,2020(06):2-11.
[3]王雪雁.基于歸因理論的媒體辟謠現象研究——以13個網絡謠言媒體辟謠事件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14):260-261.
[4]扶倩羽,孝金波.媒體抵制網絡謠言的對策——以人民網《求真》欄目為例[J].青年記者,2018(03):74-75.
[5]張晨靜.新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應對網絡謠言的對策[J].電視指南,2017(19):221.
[6]黃連茂.主流媒體要有主流作為——阻擊"紫菜謠言"的實戰與思考[J].新聞戰線,2017(16):6-8.
[7]卞文陽.融媒體時代的謠言傳播與輿論把控——兼談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J].青年記者,2017(21):47-48.
[8]顧金喜."微時代"網絡謠言的傳播機制研究——一種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7(03):93-103.
作者簡介:郭奕臻,1981,女,福建泉州,漢,大學本科,編輯記者,新聞研究方向,從事新聞采編工作,泉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