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為
(綠園同心小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吸引了眾多小學生的參與。隨著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足球教學與訓練課的質量成為當下廣為關注的焦點。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符合足球發展的規律,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以及體質特征,選取與之對應的訓練項目和手段,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足球訓練的目標和任務。通過多年來的摸索,我們發現足球輔助訓練器材數量大。作用非常多,具有廣闊的挖掘潛力。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足球訓練興趣和訓練密度,減少了傳統教學訓練難度過大的弊端,還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能,進而凸顯校園足球訓練優勢。為此小學足球教練員應重視輔助訓練器材的開發,靈活地根據足球訓練教學內容進行應用,從而為足球教學錦上添花。
在小學足球教學訓練中,為了高效地利用足球訓練輔助器材,教練員應明確器材的種類,選對器材并合理利用器材,這樣才能夠讓教學訓練更加有針對性。
近年來,隨著校園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極大促進了專業足球輔助器材的開發。顛球器、傳球器、射門器、停球器、接球器、運球器、帶球器等大型輔助器材均已投入市場,為教練員教學訓練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與大型輔助器材相比,簡易便捷輔助器材體積相對較小。按照用途的標準劃分,一般可分為標志類(標志盤、標志筒、標志線、標志桿)、靈敏障礙物類(敏捷圈、云梯、欄架球、反應彈球、跳繩)、力量類(阻力傘、皮筋、小啞鈴)、放松調節類(肌肉放松器、瑜伽墊)以及變向器類。
小學足球教學訓練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挖掘學生在足球方面的個人潛力。通過科學、系統、緊密的學習訓練,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基本足球技能是學生學習和參與足球項目的基礎,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停、傳、帶、射技術,才能提升足球運動控制能力。所以在日常訓練時,訓練輔助器材的應用,可以結合足球技術的各項特點進行設計,如利用足球過桿進行射門練習,可通過調整過桿障礙物的高低讓學生練習身體重心的轉移,還可以讓隊員在完整的練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技能,使隊員的訓練動作更加規范,加速其對技能的掌握,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奠定基礎。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和身體結構特征,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掌握足球的發展規律,注重訓練方式和強度的針對性。小學足球教學是學生開啟足球學習的啟蒙階段,此階段學生足球運動專項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加之隊員的身體素質也不盡相同,對于教學的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足球訓練輔助器材進行重復練習,充分利用各種足球訓練資源,有針對性地展開訓練練習,可以有效地控制練習的密度。一來增加學生接觸球的機會,克服足球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有助于挖掘學生內在潛能;二來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技能,節省學生的體力,減少學生受傷情況的出現,確保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訓練任務。
足球運動專項技能的形成規律包括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提升四個過程,從最初接觸足球項目到合理地應用各項技戰術動作,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小學足球教學訓練中,科學合理的選擇訓練輔助器材,能夠讓學生迅速實現泛化階段向自動化階段的轉變,以最高的效率過渡中間環節。例如,在運球標桿訓練過程中,可以使用多變性的訓練器材類型,借助輔助器材中的標桿,結合調整器材以及合理控制標桿數量,逐漸增強運球突破練習的難度,幫助學生鞏固足球訓練技能的核心內容,學會突然快速加速能及應變能力。對于部分水平能力較低的學生,可以通過改變和調整輔助訓練器材的數量、距離或練習次數,避免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恐懼感。對于已經熟練掌握的部分群體,可以設置相應的干擾、阻礙和緊逼性指定,加大路線擺設的設計難度,或者縮短標桿之間的空間距離,進而讓該部分學生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
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不單是為了挖掘和選拔更為優秀足球人才,而是通過足球運動讓學生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項目,培養終身體育的興趣和愛好。目前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的影響,一般的小學足球教學課,人數可達幾十人不等,甚至只有一位老師進行組織教學,這就對于教學組織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足球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緊湊,達到“活而不亂”的效果,這就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模式。借助足球標志性等訓練輔助器材,可以將在訓練場地設定若干個小區域,設定練習的標準。學生們穿著不同顏色的跨欄背心,教師在講解示范區進行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講解,并及時展開糾正處理,呈現出秩序井然的課堂組織形式,有助于學生參與練習,讓校園足球的訓練更加高效。
足球技能的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整個訓練過程較為漫長。尤其是小學生足球基礎水平和自主控制能力較差,面對反復訓練或有難度的訓練,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或厭倦心理。興趣是足球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對足球訓練充滿渴求和激情,才能夠有效配合教師的訓練活動,在訓練中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借助足球訓練輔助器材,在訓練增設與教學內容配套的標志盤、標志桿、小跨欄等,構建集游戲性或競賽類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訓練需求,才能夠讓他們神經系統興奮起來,進而產生強烈的挑戰欲望,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基于小學足球教學訓練的特點,為了增強足球教學的效果,體育輔助器具的開發應充分結合學情規律,最大限度地發揮輔助器材特有的潛在作用,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引入輔助器具實施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足球基本技能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獲得全面發展。然而目前一些輔助器材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進行單一輔助性的練習,而足球項目是一項集合多項技能的運動。由于小學生練習時間相對有限,單一的技術動作練習無法快速提升學生的綜合運動水平。為此,小學教練員應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視角著手,加大多功能組合型輔助器具的創新性開發,增強練習的目標性和方向性,逐步摸索適應多種不同練習模式輔助手段,促使學生身心獲得全面發展。例如,在設置“過桿射門”教學內容中,就可以通過伸縮改變小欄架不同的高度,同時設置多個標志桶和標志桿,組成不同難度的跨欄,以期鍛煉學生在受到不同程度干擾的情況下讓技術動作學習更加有挑戰性,進而達到有效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多功能輔助器材的研發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如果在初始階段就脫離學生的實際水平,就會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例如,在運球技術學習中,首先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帶球動作技巧,之后不斷增加障礙標志物,將其視為潛在的防守隊員,進而合理控制好運球過程中的擊球部位、方向、力量,最終實現“人球合一”。
任何足球技術的掌握都需要大量的鞏固性練習,通過持久的訓練加深動作記憶,以期保證教學成果。面對低年級的或者剛入門的小學生,輔助器材的選用一定要先做好實際調研工作,保證輔助設備能夠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便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訓練,以期達到更好的學習和訓練效果。高質量的足球教學訓練,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全部動起來,按照教師的組織模式進行練習。當遇到學習阻力之后,經過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學生可以迅速地調整,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既定的訓練目標。例如,在顛球訓練過程中,如果不采用輔助器材,學生顛球次數難以保證,而且經常要去撿球,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還會讓學生對重復單調的動作失去樂趣。而足球顛球器恰恰適用于小學生,既可以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顛球姿勢,并增加學生接觸足球的次數,還可以練習不同的顛球動作,掌握傳球的力量控制,節省學生的體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技能。此時教師只需做好巡視指導工作即可,及時給予正確的建議,課堂訓練井然有序。
小學生活潑易動,心智尚不成熟,具有好玩的天性。在輔助器材的開發應用中,應該遵循以趣味性為主的教學理念,增加趣味性練習的方式和比重,有效調動學生上足球課的積極性。以常見廢舊汽車輪胎作為輔助器械,例如,為了提高射門技術,可將若干個廢舊輪胎豎立起來,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學生有序、反復對準輪胎空心“球門”進行“射門”,最后以小組為單位,用時短進球數量多的隊伍獲得比賽勝利。此外,還可以利用輪胎進行交換跳、向前推輪胎、翻轉輪胎等游戲,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和靈敏性,還可以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團隊配合能力,為足球技能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然增加輔助器材趣味性練習的足球教學方法非常多,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避免出現過度重復或單一固化的游戲類型,充分結合足球運動項目的特點,按照課程教學訓練基本計劃,高效達成教學任務。
足球運動是流動性很強的項目,兼具復雜性、競爭性等諸多特征。受到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意外的安全問題。為了引導學生科學參與訓練,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學生身心健康事件的發生,就需要正確選擇輔助器具,例如,選擇高科技訓練背心,對學生運動狀態進行實時監測,便于教師掌握學生運動負荷、心率、強度等基本指標,從而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利依據。此外,輔助器的使用時間和使用方法也需要經常調整,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做出改變,從而確保每一位學生的人身安全。例如按照技能主導類、身體素質主導類、戰術主導類的區分,輔助訓練器材選用就需要系統、科學地統籌,在積極發揮輔助器材核心性能的基礎上,增加充氣球門、充氣圍欄等器材,避免出現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全面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為了驗證輔助器材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有效性,根據《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測試了不同年級和不同水平狀態下使用輔助器材前后的學生足球技能,并對采集結果進行了數據量化對比分析。測試內容包括運球、射門、撥球、傳球和停球。隨機抽取了本市特色校園足球試點學校的二年級二班、二年級九班、四年級三班、四年級六班、六年級一班、六年級七班作為測試對象,其中二年級二班、四年級三班、六年級一班在教學中均使用了輔助訓練器材,而二年級九班、四年級六班、六年級七班則未使用輔助訓練器材。這些班級都由同一足球教師授課,而且教案且教學進度一致。在同等室外條件下對上述班級同學進行了技能測試,按照評定標準當場記錄測試結果,最后對優秀、良好的人數進行統計,計算出對應的百分比。
通過表1可以得知,在小學足球水平第一階段,使用運球器和射門器作為輔助器進行訓練后,二年級二班學生運球和射門優秀、良好百分比明顯高于二年級九班學生。這表明輔助器材有助于增加練習密度從而提升訓練質量。

表1 二年級九班和二年級二班測試結果對比表(n=118)
通過表2可以得知,在小學足球水平第二階段,輔助器應用于足球教學訓練后,四年級三班學生運球、射門、定位撥球優秀、良好百分比明顯高于四年級六班學生。這表明輔助器材有助于增加練習密度、強度,從而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表2 四年級六班和四年級三班測試結果對比表(n=122)
通過表3可以得知,在小學足球水平第三階段,輔助器應用于足球教學訓練后,六年級一班學生運球、射門、停球、傳球優秀、良好百分比明顯高于六年級七班學生。這表明高年級學生心智和自主學習能力更強,輔助器材的應用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學生多項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表3 六年級七班和六年級一班測試結果對比表(n=124)
總之,隨著校園足球運動的深入發展,對于足球教學訓練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有效工具之一,將輔助器材引入小學足球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足球教練員,要自覺擔當起推進足球教學改革的重任,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重視并深入鉆研足球輔助器具的開發和應用,并朝多功能創新方向改進。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合理控制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提高學生訓練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輔助器材能夠更好地推廣使用,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訓練目標,以期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校園足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