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 300000)
素質教育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影響力有了跨越式發展及實質化擴張,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增加跆拳道相關課程,成為高校體育發展的必經途徑,以期通過跆拳道教學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學生身體平衡性,實現文化素質與身體素質的雙向發展。其中,柔韌素質在跆拳道訓練中發揮著重要價值及功能,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跆拳道學習效果,更是對學生關節及肌肉活動方面具有提升價值。因此,可以看出,高校跆拳道教學中身體柔韌素質訓練對學生最終跆拳道學習成果具有直接影響,據此高校教師在提高跆拳道訓練教學效率中應注重提升學生柔韌素質,以此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良好發展。
柔韌素質泛指人類進行身體活動時運用到的一種身體素質,較為常見的如游泳、武術、田徑等運動項目都對柔韌素質有著一定的需求。不同教材對身體柔韌素質的定義存在一定差異,《運動訓練學》表示柔韌素質是人體機能活動能力及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及其他組織的彈性及伸展能力,同時根據不同表現形式對柔韌素質進行了不同分類;而《運動生理學》認為柔韌素質是身體機能在運動訓練中完成大幅度運動機能的支撐能力,同時柔韌素質的影響因素很多,與關節結構、周圍組織、年齡、行為及肌肉溫度等因素具有直接聯系。
素質教育理念深化推進下,高校體育課程中對學生的柔韌素質要求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國學者曾明確提出跆拳道課程教學對學生的身體柔韌素質要求極為嚴格,部分學生身體柔韌素質無法滿足跆拳道課程的基礎需求;另有學者表示我國高校跆拳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身體柔韌素質的鍛煉意識欠缺,導致學生對跆拳道動作的學習效果不佳,加之學生對自身身體柔韌性的培養意識不夠,繼而造成學生在學習跆拳道中較為困難,甚至部分學生在跆拳道學習中會出現身體受傷等現象。
有學者就跆拳道教學中人體柔韌素質的特點進行研究,他表示在訓練以橫叉、縱叉、前踢后撩等方式,唯有柔韌性訓練練習次數及頻率足夠,才可切實提高跆拳道的實際教學效果;另有學者以跆拳道腿法動作練習為例,在完成跆拳道腿法練習時,為了保障腿法動作訓練的高質量,就需要保障跆拳道的動作幅度,而動作幅度與學生自身高度及伸展性具有直接聯系。較為常見的就是在進行劈腿動作中,如學生身體柔韌素質無法達到要求且髖關節伸展性無法滿足劈腿動作,繼而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或練習中無法完成劈腿動作。反觀,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柔韌素質,繼而就可在跆拳道動作中發揮出較強的速度及力量。從身體機能角度來看,人體運動表現出的速度與力量主要根據人體肌肉收縮程度進行體現,而人體肌肉收縮與韌帶彈性表現出的柔韌性具有直接聯系,因此可以看出良好的身體柔韌是保障學生跆拳道學習效率及降低學生意外受傷概率的主要組成部分。
以A高校為例,隨機選取男生40名作為實驗對象,并將其劃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取柔韌素質訓練。
(1)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此次分析柔韌素質在高校跆拳道訓練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通過對知網、維普及萬方等網絡數據資源庫及圖書館相關文獻內容的查詢,為此次研究提供較為祥實的理論數據及案例支撐。
(2)案例分析法。
通過搜集一些名師的教學課例,收集、整理、歸納一些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錄等,并通過對其全面分析和研究,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挖問題根源,進而有針對性地實施相關策略。
(3)邏輯分析法。
對于以上幾種研究方法得出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由此進一步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科學的發展對策以及相關建議。
(4)數理統計法。
所有數據通過Excel進行數據的整理、處理和統計分析。
(1)靜態拉伸。
企業標準化與質量管理體系通過PLM系統緊密結合到一起。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確定各個過程的輸入、輸出、控制準則和所需資源、文件、記錄,對于可由計算機完成的活動,將其嫁接到PLM系統,并將PLM各個模塊的報表輸出格式統一為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質量記錄,形成一個在一定范圍和層次上互相滲透的有機整體。
靜態拉伸訓練泛指訓練者在規定時間內牽拉練習肌肉實現關節解剖學最大位置上及最大限度受力點上,依托自我控制或外力控制在位置上靜止保持相應動作的一種拉伸方式。靜態拉伸相較其他拉伸方式而言,它的訓練方式簡單易懂,同時無需過多器械及復雜的拉伸步驟,但在具體拉伸過程中要對實踐、力度及角度等因素進行綜合控制,如,拉伸過度勢必對學生身體機能造成損傷。據此,此次訓練采取緩慢柔和的靜態拉伸方式,這樣可以有效規避拉伸過快對實驗組學生造成的不適感,同時可以降低實驗組學生肌肉損傷的風險。訓練方法如表1所示:
(2)動力拉伸訓練。
動力拉伸訓練泛指在規定時間范圍內,通過節奏明顯、動作頻率快及動作幅度大(逐步提升)的一種拉伸練習方式。相較靜態拉伸訓練而言,動力拉伸訓練會在拉伸過程中,產生重復且多次的肌肉持續收縮狀態,其目的主要以泛讀振動、牽拉肌肉提升學生柔韌素質。但值得注意的是,動力拉伸訓練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在拉伸過程中切忌用力過猛,如,學生身體機能無法承受相應沖擊力,勢必導致學生肌肉拉傷及受損。此次動力拉伸訓練內容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動力拉伸訓練內容
(3)PNF 拉伸方法。
PNF拉伸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亦被稱為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具體表現在它通過刺激訓練者感受器實現神經、肌肉及本體感覺的共同參與。PNF在運動中的作用是通過激活肌纖維參與運動,從而促進主動肌和拮抗劑的收縮與對抗,提高肌肉的張力和活力,從而使肌肉放松;最初的PNF拉伸是Herman Kabat醫生基于神經肌肉系統開發的,主要用于治療神經肌肉麻痹的病人,用于醫療康復。近幾年PNF拉伸法在體育領域的貢獻才被人們認識,主要用于治療神經肌肉癱瘓患者。PNF拉伸法的具體操作流程:步驟一、激發拉伸。在該過程中,使目標肌以慢、力度小的方式拉伸,而不需要觸及到機體的防御系統;步驟二、對抗性階段。在此過程中,受試者的目標肌群主動收縮對抗被動拉伸的肌群,此時肌肉自身產生的收縮力過大,進而會激活肌肉本體感受器;步驟三、放松階段。受試者和受試者都放松,給身體一個緩沖時間,為下一次深度拉伸做準備。深拉伸步驟四:在身體已經適應的范圍內將其拉伸到更高的范圍。此次訓練方法在該步驟的基礎上,綜合學生身體特征進行了定量訓練,具體如下:

表3 PNF拉伸法訓練內容
實驗組通過為期8周的柔韌訓練后,對反應柔韌素質的橫叉、左縱叉及右縱叉三個指標進行了測試,與實驗前指標數據配對t檢驗,結果見表4。
表 4 實驗組柔韌度變化情況(±s,度)/n=20

表 4 實驗組柔韌度變化情況(±s,度)/n=20
實驗前 實驗后 提高值 T p左縱叉 89.42±6.31 97.92±5.45 8.52 4.5591 0.0001右縱叉 90.51±5.25 99.23±5.50 8.72 5.1289 0.0000橫叉 91.41±6.35 100.57±6.15 9.16 4.6340 0.0000
將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所得數據通過excel表格進行分析對比,表4展示了實驗組學生前后三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對實驗前三項指標與實驗后三項指標配對樣本T檢驗后,得出實驗組學生橫叉、左縱叉及右縱叉P值均為0.000,均<0.01。同時,實驗組運動員的左縱叉均值從89.42±6.31增長到97.92±5.45,增長幅度為8.52;右縱叉均值從90.51±5.25增長到 99.23±5.50,增長幅度為 8.72;橫叉均值從 91.41±6.3增長到100.57±6.15,增長幅度為9.16。這一現象說明了柔韌素質訓練對學生身體拉伸力具有顯著影響。
對照組主要為日常訓練且不刻意進行訓練柔韌素質的方法。對反映柔韌素質的橫叉、左縱叉及右縱叉三個指標進行了測試,與實驗前指標數據配對t檢驗,結果見表5。
表 5 對照組柔韌度變化情況(±s,度)/n=20

表 5 對照組柔韌度變化情況(±s,度)/n=20
實驗前 實驗后 提高值 T p左縱叉 88.87±5.80 93.14±5.95 4.27 2.2982 0.0271右縱叉 90.31±5.52 95.30±6.92 4.99 2.5210 0.0160橫叉 89.19±5.70 94.55±7.12 5.36 2.6282 0.0123
對照組運動員的左縱叉均值從88.87±5.80增長到93.14±5.95,增長幅度為4.27;右縱叉均值從90.31±5.52增長95.30±6.92,增長幅度為4.99;橫叉均值從89.19±5.70增長到94.55±7.12,增長幅度為5.36。從以上可以看出,柔韌素質指標的幅度在8周內幾乎相等。
如表6-9所示。
表6 實驗后兩組橫叉柔韌度(±s,度)

表6 實驗后兩組橫叉柔韌度(±s,度)
組別 橫叉實驗組(n=20) 100.59±5.14對照組(n=20) 92.56±7.07 t 4.1084 P 0.0002
表7 實驗后兩組左縱叉柔韌度(±s,度)

表7 實驗后兩組左縱叉柔韌度(±s,度)
組別 左縱叉實驗組(n=20) 97.93±5.56對照組(n=20) 92.13±5.93 t 3.1909 P 0.0028
表8 實驗后兩組右縱叉柔韌度(±s,度)

表8 實驗后兩組右縱叉柔韌度(±s,度)
組別 左縱叉實驗組(n=20) 99.28±5.54對照組(n=20) 93.23±6.83 t 3.0766 P 0.0039
表9 兩組柔韌指標情況(±s,度)

表9 兩組柔韌指標情況(±s,度)
?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運用了PNF拉伸法及靜態、動力拉伸法后,學生柔韌指標較對照組而言具有顯著增長優勢。通過對學生進行10周柔韌素質訓練可以得出,靜態拉伸法、動態拉伸法以及PNF拉伸法對受試者橫叉、縱叉以及坐位體前屈均有促進作用,但PNF拉伸組指標的提升幅度明顯大于傳統拉伸組,說明PNF拉伸法相比于靜態拉伸法和動態拉伸法更能有效促進柔韌素質的發展。
(1)力量及速度對比。
跆拳道訓練中最能體現柔韌素質功能及作用的即是學生腿部及髖關節的柔韌性。跆拳道動作以腿法為主,通過提高學生腿部及髖關節的柔韌素質,可以顯著提高學生跆拳道動作幅度及協調性,跆拳道訓練及實訓中對學生速度及力量具有較高的要求。跆拳道論及速度與其自身韌帶及肌肉彈性具有直接聯系,通過測試發現實驗組學生柔韌素質肌肉收縮速度及協調性明顯優于對照組。
(2)反應能力。
在跆拳道練習過程中為應對對手的進攻,良好的反應能力及靈活性較為關鍵。而通過柔韌素質的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學生肌肉收縮的速度,同時可以進一步減少反應時間,在進行測試中發現,實驗組學生的反應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
(3)意志力。
意志力是支撐學生跆拳道練習及實踐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柔韌素質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學生的柔韌素質較好可以積極參與跆拳道訓練,不僅身體柔韌性得到相應改善,在以往的訓練中還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4)受傷情況。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高校跆拳道訓練中學生因身體柔韌性較差而導致意外受傷的現象呈增長態勢。在跆拳道教學中提高學生身體柔韌素質,不僅可以顯著增強學生韌帶及肌肉的彈性,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關節的靈活性及力量,對降低學生跆拳道練習損傷的概率而言具有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跆拳道運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跆拳道課程增加柔韌性訓練,保障學習者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進行肌肉拉伸,能防止學生參加跆拳道運動由于動作幅度太大而出現肌肉拉傷。此外,為使學生能更好地在跆拳道課上訓練練習,提高運動技巧,教師在具體的講授中要融入柔韌性訓練,讓學生能提高學生運動強度,規范跆拳道動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