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雁冰,李小紅,林小燕,李文芝,陳小霞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糖耐量減低或者糖尿病,全球發病率為14%,而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總發病率高達14.8%[1-3]。妊娠期糖尿病可導致產婦多種圍產期不良結局的增加,而妊娠期糖尿病產婦血糖水平控制不良,會對產婦以及胎兒造成嚴重威脅[4-5]。同時,有研究表明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實施規范化管理和干預后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母嬰妊娠結局[6]。血糖危險標記卡為提示血糖值及危險程度的警示卡,癥狀登記卡為記錄新生兒癥狀的卡片,可記錄新生兒院內的各項癥狀。因而,本研究擬將血糖危險標記卡和新生兒癥狀登記卡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母嬰同室血糖管理中,及時糾正干預措施,以期降低血糖波動對母嬰安全的影響、改進對新生兒的癥狀管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內科重癥監護室(MICU)及產科一病區收治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納入觀察組,產科二病區及產科三病區收治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納入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年齡23~42(29.68±4.21)歲;初產婦114例,經產婦36例;孕周37~41(38.69±0.58)周;體質指數(BMI)18~28(22.38±1.59)kg/m2;入院空腹血糖7.8~13.8(9.59±1.25)mmol/L。對照組產婦年齡23~40(29.59±4.38)歲;初產婦110例,經產婦40例;孕周37~41(38.72±0.57)周;BMI 18~28(22.42±1.62)kg/m2;入院空腹血糖7.8~13.9(9.61±1.27)mmol/L。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孕婦孕24~28周采取口服糖耐量測試,采取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IADPSG)標準進行診斷,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②產婦意識清楚且溝通無障礙;③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新生兒合并先天性腎病、心臟病等情況轉入重癥監護室;②產婦合并其他可能導致內分泌失常的疾病,不利于臨床觀察;③產婦急產,臨床資料不全;④存在精神智力障礙的產婦。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母嬰同室管理方法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實施圍術期護理,主要包括胎心監測、癥狀觀察、疼痛干預、心理干預、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遵醫囑實施規范的血糖監測方法,采取指尖采血與靜脈采血兩種方式采集樣本監測血糖水平,同時觀察產婦及新生兒癥狀預防低血糖。
1.3.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對母嬰同室進行管理。
1.3.2.1 設計卡片 由產科與內分泌科聯合設計。內分泌科負責對產科護理人員進行血糖監測方法、異常癥狀、干預方案宣教,對干預內容的實施提供理論支持;產科負責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的實施、改進及反饋。血糖危險標記卡中包括年齡、孕產次、孕周數、入院空腹血糖幾項基本信息以及不同時段血糖值。新生兒癥狀登記卡中主要包括新生兒嗜睡、拒乳等癥狀。詳見表1、表2。

表1 血糖危險標記卡

表2 新生兒癥狀登記卡
1.3.2.2 兩卡的臨床應用 應用前由護士長對科室護理人員使用流程、方法進行統一規范化的培訓,確保其明確掌握具體的使用流程、方法等內容。采用A4打印紙打印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①由責任護士于糖尿病產婦入院安置完成后,填寫基本信息,建立血糖危險標記卡,遵醫囑對產婦血糖監測包括檢測時間、檢測方式及具體數值。若責任護士在發現產婦血糖值<2.2 mmol/L或>25 mmol/L時分別使用紅色記號筆與橙色記號筆在血糖危險標記卡相應方框內打“√”,告知主管醫生并根據其具體情況給予強化觀察及低血糖/高血糖相應預案。②產婦娩出新生兒后母嬰同室,由責任護士為新生兒建立癥狀登記卡,并根據評估內容與結果對產婦及家屬進行相應的宣教包括該卡的具體項目,每一項目涵蓋的具體內容以及如何正確填寫的意義及必要性等。由責任護士對產婦及家屬進行相關考核,通過后方可自主填寫;若產婦及家屬的掌握度較低,則需加強宣教,并以1 h頻率進行新生兒癥狀觀察,以確保癥狀登記的客觀性。此外,責任護士對登記卡中有勾選內容需詢問其具體時間及情況,對不滿足標準的癥狀進行劃消,再次對該癥狀診斷與觀察方法進行健康宣教;若登記卡中新生兒出現抽搐、反應低下等癥狀則立即報告主治醫師并遵醫囑及時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緩解家屬的焦慮緊張感。
1.4 評價指標 ①產婦血糖水平:于入院日及出院日分別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進行靜脈血糖水平檢測。②產后出血量:記錄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③新生兒癥狀:記錄兩組新生兒低血糖相關癥狀發生情況,計算發生率。④護理滿意度:于產婦出院日邀請其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價,采取自主評價方法進行評價,總分10分,0分表示非常不滿意,10分表示非常滿意,分值越高表明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表3 兩組產婦血糖水平、產后2 h出血量、護理評價及新生兒低血糖癥狀發生情況比較
妊娠期糖尿病為女性常見妊娠期并發癥之一,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膜早破、剖宮產、巨大兒的發生率,對母嬰預后有不良影響[7-9]。同時,有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在出生早期易于發生低血糖癥狀,而嚴重或者持續存在的低血糖可能造成新生兒腦損傷,甚至造成不可逆性損傷終身攜帶腦損傷癥狀[10]。此外,學者提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水平越高新生兒低血糖風險越高,同時提出對糖化血紅蛋白>6.5%的母親所分娩的新生兒及時送往新生兒病房實施血糖監測并在開奶的同時靜脈輸注葡萄糖注射液維持血糖水平[11]。我院關注到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及新生兒的血糖監測與管理需求,建立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以方便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及其新生兒的管理,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3.1 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應用對產婦血糖水平及產后出血量的影響 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胎兒的健康結局的影響較大,而加強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圍生期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母嬰的預后[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出院日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糖危險標記卡有利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血糖危險標記卡通過詳細記錄產婦的基本信息及產前、產后不同時間段的血糖水平情況,為醫護人員對產婦的動態血糖監測提供更為直接的觀察依據,有助于改善母嬰結局。若產婦血糖有異常偏低或異常偏高則使用不同顏色記號筆進行標示,具有更好的警示作用,以便及時實施血糖的管理及干預。同時,產后血糖監測有利于觀測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恢復情況,為產后血糖穩定與控制提供幫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產前、產后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血糖水平的監測,降低了血糖過高或血糖過低對產婦子宮收縮狀態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產后出血量。此外,研究表明對妊娠期糖尿病婦女在產后6~12周進行隨訪,能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13-14],故醫護人員應高度重視高危人群的產后隨訪監測,對其進行相關健康指導。
3.2 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應用對新生兒癥狀的影響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與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率呈正相關,產婦水平越高,新生兒發生低血糖的概率越大[15-17],故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后新生兒血糖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低血糖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的應用能有效降低新生兒發生低血糖癥狀的風險。血糖危險標記卡通過記錄產婦的血糖水平及新生兒不同時間段的血糖水平,能直接、客觀地為醫護人員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分娩的新生兒的血糖管理提供判斷依據,如產婦母乳喂養則可依據產婦的血糖水平給予葡萄糖注射液靜脈輸注方式調節血糖水平,從而控制新生兒血糖水平。新生兒癥狀登記卡列舉常見的新生兒低血糖性腦病癥狀,護理人員指導家屬如何正確地觀察嬰兒的具體癥狀,通過家屬的自我觀察與記錄,在強化醫護人員對新生兒癥狀表現的知曉程度的同時,可提高病人家屬在嬰兒癥狀管理過程中的參與度,能有效預防嬰兒嚴重低血糖性腦損傷,提高新生兒的預后。
3.3 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應用對護理評價的影響 護理滿意度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有利于提高產婦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的應用能夠強化醫患溝通效率,提高產婦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降低對疾病的不確定性,引導其能更好地參與到醫療護理過程中,能有效改善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結局,改善就醫體驗感的同時,提高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血糖危險標記卡及新生兒癥狀登記卡的建立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產婦血糖水平,降低新生兒的低血糖風險,提高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