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維固 齊輝 滕秀英 陸麗娜 許文婷
血管性癡呆在我國55歲以上居民的發病率高達1.5%,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功能減退、腦血管病變等[1]。血管性癡呆是導致癡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可治、可防的特點,早診斷、早治療對控制病情發展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在血管性癡呆研究的深入,其療效穩定的優勢受到廣大醫師的關注[3]。中西醫結合治療為血管性癡呆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4]。中醫學認為血管性癡呆的根本原因為心脾兩虛,以氣血虧虛為主要表現。氣能統帥血液運行,血可生氣,氣血虧虛則脈絡失養而衰退,進而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脈道不暢,出現血瘀,導致脈絡瘀滯,氣血無法濡養頭目,出現神情呆滯、神志淡漠、智力下降等癥狀[5]。本研究以健脾養心、活血祛瘀、通經活絡、燥濕利水為,運用中藥與針刺結合療法治療心脾兩虛型血管性癡呆主要治則患者,取得了確切治療效果。結果總結如下。
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醫學二科就診的心脾兩虛型血管性癡呆患者93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6例,脫落1例,剩余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52~77歲,平均(61.38±9.11)歲;體重(60.23±5.90)kg;輕度27例、中度18例;伴有高血壓史22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史14例,高血脂癥史9例。對照組47例,脫落2例,剩余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51~76歲,平均(61.02±9.38)歲,體重(60.10±5.71)kg;輕度29例、中度16例;伴有高血壓史24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史13例,高血脂癥史8例。兩組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備案號:LL20190902)。

(1)其他類型的癡呆;(2)其他因素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3)近1個月進行抗癡呆、抗抑郁等相關藥物治療;(4)參與其他臨床藥物試驗;(5)易過敏體質;(6)存在腦出血、蛛網膜出血、短暫性缺血等病變;(7)言語、視聽等功能障礙。
(1)發生其他嚴重疾病或并發癥,不宜繼續研究者;(2)無故不合作,自行或主動要求退出本研究;(3)失訪者;(4)臨床資料不全,或影響療效判定。
全部患者給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壓、降脂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鹽酸多奈哌齊片(規格:5 mg/片,陜西方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SX190903、SX200407、20210201),每日一次,每次一片,連續30天。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使用參苓養心湯聯合針刺治療:(1)參苓養心湯組成:人參10 g、丹參20 g、麥冬10 g、天麻12 g、陳皮12 g、炒白術20 g、茯苓20 g、紅景天3 g、砂仁6 g、炒五味子12 g;隨癥加減:急躁易怒者,加石決明15 g、枸杞子10 g;眩暈耳鳴者,加菟絲子10 g、何首烏10 g;氣短自汗者,加麥冬10 g、黃芪15 g。每日一劑,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藥房統一煎制,每劑分裝2袋,每袋200 mL,患者于早晚兩次口服。(2)針刺選取百會、內關、大陵、神庭、水溝、大椎、風府、命門,皮膚常規消毒,使用平補平瀉手法,以患者酸脹感為度,得氣留針30分鐘,隔日1次。兩組在連續治療30天后統計療效。
1.6.1 總有效率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證候療效判定標準擬定[7],對主癥和次癥進行量化評分,按照無、輕、中、重4個等級,主癥分別記為0、2、4、6分,次癥分值分別記為0、1、2、3分,各癥狀總和為證候積分,擬定:(1)臨床痊愈,主癥、次癥及體征基本消失,證候積分降低≥95%;(2)顯效,主癥、次癥及體征大部分消失,70%≤證候積分降低<95%;(3)有效,主癥、次癥及體征小部分消失,30%≤證候積分降低<70%;(4)無效,主癥、次癥及體征無明顯改變,證候積分降低<3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45×100%。
1.6.2 認知功能 比較兩組的簡易智力狀態檢查評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8],包括視空間、記憶、語言、定向力共30條題目,分值0~30分,分值越低則認知功能越差。
1.6.3 病情程度 使用缺血指數量表(Hachinski lnchemic Score,HIS)對患者的病情程度進行評估[9],由急性起病、抑郁、情緒不穩定、中風史、波動性病程、動脈硬化等13項內容組成,分值為0~18分,分值越高則病情越嚴重。
1.6.4 血清指標 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時外周靜脈血6 mL,經抗凝、離心(3000 r/min離心15分鐘)、靜置處理后,采集上清液,在萊恩德LD-96A型酶標儀上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中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水平,試劑盒由上海杏宜生物公司生產。
1.6.5 血液流變學 運用廣州博勒飛NEW DV3T型血液流變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水平變,使用3 mL的全血標本放入儀器,選用全血標本號,檢測纖維蛋白原、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的水平。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4.44%,對照組為64.4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管性癡呆心脾兩虛證患者總有效率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及HI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HIS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HI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性癡呆心脾兩虛證患者的MMSE、HIS評分比較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血清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p-PLA2、NSE比治療前低(P<0.05),BDNF比治療前高(P<0.05);研究組的Lp-PLA2、NSE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BDNF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管性癡呆心脾兩虛證患者的Lp-PLA2、BDNF、NSE比較(45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各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纖維蛋白原、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均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管性癡呆心脾兩虛證患者的纖維蛋白原、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比較
血管性癡呆是以認知、記憶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病變,通常是由各種腦血管病變造成腦功能障礙所引起,可伴有智力、語言、運動、人格等獲得性障礙癥狀[10]。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腦血管病變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血管性癡呆的患病人群也隨之增高,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病變[11]。目前血管性癡呆的主要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遺傳、代謝性病變、慢性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腦血流灌注不足等因素有關,治療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12]。多奈哌齊是種乙酰膽堿酶抑制劑,能高度選擇性與乙酰膽堿結合,提高大腦中樞乙酰膽堿水平,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功能障礙及記憶減退[13]。
血管性癡呆在中醫尚無明確的病名,按照其臨床癥候特點,將其歸為“健忘”“呆病”的病癥范疇,其主要病變部位在腦,與五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14]。該病以腎虛、氣虛為本,腦髓失養,神機失用,以濁邪為標。心脾兩虛貫穿整個血管性癡呆的病程發展,心脾病變影響腦部及全身。心脾兩虛包括心氣虛、脾氣虛,氣虛、血虛相互影響夾雜,共同導致脾失健運,水谷精微運化不利,津液乏源,導致心失所養,無法推動氣血運行,腦絡失養,故而出現多種呆病的癥狀[15]。本文選用參苓養心湯治療,方中人參、茯苓用作君藥,人參能大補元氣,養神補氣,養心益智;茯苓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滲濕利水。白術、麥冬、紅景天用作臣藥,白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麥冬能養陰生津,清心止咳;紅景天能養心益智,益氣清肺,消腫散瘀,收斂止血。天麻、丹參、砂仁、五味子、陳皮用作佐使藥。天麻能平肝潛陽,解痙止攣,祛風除邪,通經活絡;丹參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癰散結;砂仁能醒脾調胃,補肺腎之氣;五味子能生津止渴,斂護陰津;陳皮能健脾調中,燥濕理氣,行氣化痰。同時,本研究聯合針刺治療,選取百會、大陵、神庭、水溝、大椎、風府、命門。百會為督脈之會,能醒腦開竅,協調百脈,補腎益智,升陽補氣。神庭為元神聚散之處,能醒腦提神,安神鎮靜。大椎為諸陽之會,能振奮陽氣,生精養髓,益氣養血。風府為風邪藏聚之處,能散風開竅,熄風通絡。水溝能清利頭目,醒神開竅。命門能激發元氣,益神養明,充髓固本。內關為心包經穴,能疏通經絡,寧心,推動氣血運行。大陵能安神清心,調理心氣。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HI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參苓養心湯聯合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療效確切,能有效減輕缺血狀態。
MMSE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認知功能篩查量表,有助于評估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16]。結果顯示,研究組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參苓養心湯聯合針刺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
Lp-PLA2屬于絲氨酸酯酶,在腦組織缺血缺氧時呈高表達,能促使單核細胞、巨噬細胞轉化為泡沫細胞而聚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17]。BDNF是中樞神經系統表達的蛋白質,參與神經功能的修復,與記憶、學習、認知等神經元可塑性密切相關,可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分化[18]。NSE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組織,在血腦屏障受到損傷后可進入血液,引起血清NSE升高,其水平與腦組織損傷的程度成正相關[19]。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Lp-PLA2、NSE明顯低于對照組,BDNF高于對照組,提示參苓養心湯聯合針刺對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神經功能具有積極意義。
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其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水平異常,纖維蛋白原、血液粘度、紅細胞壓積的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20]。本文顯示,研究組的纖維蛋白原、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比對照組低,提示參苓養心湯聯合針刺能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有助于恢復腦組織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參苓養心湯聯合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心脾兩虛證的療效確切,可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調節血液流變學的水平,有助于減輕神經功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