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獻榮
(廣州市設計院,廣東 清遠 511500)
一棟在全生命周期都充滿活力的建筑,一定是與環境有機融合并為環境增色的建筑。廣州國際時尚中心地處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在創新路以東、光譜路以北,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本項目地形北高南低,西北向有自然山體。本項目建筑功能集辦公、展示、商業為一體,總用地面積為19 280 m2,總建筑面積為70 351 m2,整個工程地下為2層地下室, 地上由4個建筑單體組成,分別為藝術館(3 層)、旗艦店(3 層)、A1 塔樓(18 層)、A2 塔樓(16 層),其中藝術館功能為供時尚展覽和集會使用;旗艦店為高檔品牌零售中心,A1、A2 分別為甲方自用及出租辦公樓。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是廣州市的“科技中心”“創新中心”“信息網絡中心”,也是體現廣州21世紀知識經濟及城市形象的標志性地區。廣州國際時尚中心的設計理念處處圍繞著這樣特殊的環境展開。
廣州國際時尚中心由4棟主體建筑圍繞,如圖1所示。建筑單體設計避免了眾多浮華一時而缺乏內涵的建筑形式,力求提煉出純粹永恒的美感以體現業主作為高檔男性時裝設計企業的獨特氣質。設計力求以簡約時尚、國際化、充滿強烈設計感的建筑提升城市形象。塔樓A1和A2是地段內最為明顯的地標性建筑,2座辦公樓在高層建筑體量上的錯動,強調簡潔而鮮明的幾何造型,在相鄰的交通干道上很容易識別,豐富了城市干道的景觀界面。主體建筑上玻璃幕墻的圖案設計靈感來源于服裝設計行業的面料感覺,立面處理以橫線條和豎線條的玻璃幕墻劃分,不僅突出了獨特的建筑風格同時反映了業主方作為男性時裝設計大品牌的行業特點。2棟塔樓位于地段兩側,通過錯落有致的建筑造型,遙相呼應。開闊通透的入口大堂,室內景觀中庭,現代化的服務設施,都體現了廣州國際時尚中心高檔辦公樓標準。

圖1 廣州國際時尚中心設計效果圖
帶有文化氣息的藝術館及品牌旗艦建筑高度較低,立面體現線條的面紋,與塔樓的立面處理出于統一的設計主題,同時地面上的行人也有更加清晰的觀感;藝術館及品牌旗艦店的立面較多使用金屬飾面,與相鄰通透的高層建筑形成鮮明的虛實對比;帶有展示、會議等多功能的藝術館,同時也是展示企業形象的標志,立面設計采用融合公司品牌標志設計的橫線條金屬飾板;南側面向入口廣場轉角處的半透明處理為室內的會議前廳及豎向交通,提供了充足的采光,并增加了室內外的人氣。在舉辦夜間活動時,室內的燈光將透過外墻給整個藝術館賦予生命。同樣,品牌旗艦店也采用簡潔的設計原則,立面設計以橫線條為主。面向視覺通廊的通透的玻璃幕墻轉角是展示品牌的最佳位置,同時也對烘托空間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廣州國際時尚中心的設計目標是為科學城開發區提供又一處高品位、高檔次,結合辦公、文化休閑以及藝術交流的綜合活動場所,從而促進周邊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位于地段南側的藝術館可以舉辦同時容納1000人的大型時尚交流活動,建筑首層設有開闊的入口大廳,采用多媒體幕墻,可以用作展示流行時尚潮流及活動信息。二層的大會議室能舉辦大型活動,而其他樓層也配有不同規模的會議室。在三層還設計了面向中心廣場的室外露臺。作為高檔辦公寫字樓,其還配有先進的通信設施以及周詳的安保服務,以提供方便、安全的活動場所。
考慮到當地群山環抱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在地段西北側的山體,我們在總平面設計中特地保留了一條貫穿東西的視覺通廊,以增強場地內對周邊自然環境的感知。廣州國際時尚中心的場地設計、建筑布局以及景觀設計對周邊自然環境都有精心的考量,在設計簡約現代的都市空間中也考慮到了中國傳統的建筑理念。貫通東南角的到達廣場與地段西北側自然山體的視覺通廊,不僅把主要的室外活動空間聯系起來,同時也增加了行人對周邊自然環境的認同感。結合廣場周邊建筑的屋頂平臺,形成一個帶有強烈圍合感的融合餐飲及社交的立體活動區域,如圖2所示。另外,充滿生機的到達廣場設計同時也是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增加了行人的都市感受。入口廣場處的藝術館的立面設計強調面向廣場的通透性,通過首層玻璃幕墻及上部半通透的內外處理,將室內自動扶梯上的人流展示出來,增添了室內外的互動與交流。

圖2 項目區域總平面布置圖
節能環保的“低碳”設計是廣州國際時尚中心設計的重要原則。建筑設計除了注重建筑功能的展示外,還必須考慮建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必須從經濟性和實用性的角度進行分析,科學規劃設計內容,提高建筑工程質量。貫徹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一方面要優化和調整傳統的設計和施工方案,縮短施工周期,降低資金支出;另一方面,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將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納入設計,采用新的可回收材料和綠色施工技術,達到了施工目標。
本項目所采用的主要綠色環保設計概念如下:
(1) 能源的有效利用:利用當地氣候的節能設計,使用低輻射節能玻璃幕墻以降低日照對室內溫度的影響從而降低空調能耗,利用蓄熱物質調節室內溫度以降低能耗,采用節能的設備、電梯及照明設施,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場地內直接或間接的二氧化碳排較量,安裝節能監控設備,提倡節能車輛及其他低能耗交通工具并提供相關服務設施,利用屋頂綠化、廣場綠化以及減少路面停車以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2) 節約用水:對雨水及地面污水加以控制,降低景觀灌溉對地下水及飲用水的消耗,采用節水的高性能給排水設施。
(3) 室內環境質量的控制:提倡使用低揮發性物質,比如黏結劑、涂料地面鋪裝、復合木材和植物纖維材料等,提倡使用有環保注冊的建筑材料。
(4) 建筑材料及資源的循環利用:施工過程對建設廢料垃圾進行分類及回收,結合景觀設計對基地挖掘土壤再利用,提倡使用本地建材以減少運輸能耗及成本,采用可快速生長的可再生材料,采用含有回收材料的建筑材料等。
綜上所述,根據廣州國際時尚中心的設計要求,結合建筑設計思路和價值標準,重視有機融合的判定和評估,總結廣州國際時尚中心的設計理念,提出建筑與環境之間的有機融合方式,以充分發揮設計特征和設計效果,提高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優化建筑設計的準確性,搭建建筑與環境有機融合的標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