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懷柔 101400)
市政道路和橋梁都是城市交通運輸當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在道路與道路之間的銜接處通常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此種現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工程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對道路和橋梁后期使用年限造成影響[1]?;诖?,本文針對現有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主要針對沉降段路基路面對施工技術進行優化。
南華大街及東延道路位于懷柔新城南部,是聯系懷柔新城03街區(老城區)與04街區(核心區)的重要通道。南華大街及東延道路位于懷柔新城規劃03街區與04街區之間,規劃為城市主干路,道路紅線寬50 m,線位為東西走向,西起迎賓南路與南華大街相交于迎賓環島,東至京密路與懷安大街相交于路口,長約1.04 km線位。南華大街及東延道路為城市主干路,道路紅線寬50 m,設計速度為50 km/h。
由于本文此次研究的道路橋梁工程,具有交叉路口多、施工用地面積少等特點,因此,應明確確保道路暢通是工程實施的前提條件,為了滿足施工需求,需要在施工前,對南華大街及東延道路的施工路段,以及與南華大街及東延道路交叉的開放路、迎賓南路、京密路、懷安大街等道路及周邊路網進行調查,掌握現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流量,制定詳細的交通組織方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2]。并配備足夠的交通保暢設備、必要的通信設備,施工隊配備交通保暢機械布設于沿線,隨時準備搶修道路保證暢通。在此基礎上,設立專職交通信息聯系員,負責與懷柔區交警部門保持聯系,隨時了解交通信息,做好交通疏導,保證道路暢通。在確保道路交通不會干預到路面施工后,在沉降段路基路面進行搭板處理,此種施工行為,可以實現將沉降區域路面由厚度突變轉換為路面剛度漸變,避免道路橋梁在投入使用后,受到附加作用力的沖擊,出現持續沉降的問題。沉降段路基路面搭板如圖1所示。

圖1 沉降段路基路面搭板示意圖
圖1中的搭板傾斜度,需要由工程設計人員,根據道路橋梁參數計算后得出,多數情況下,搭板的傾斜度>8.0°,在此基礎上,應調整搭板的頂層標高與道路正常段標高為相同高度。結合工程施工需求,可采用預留反向斜坡的方式,對搭板的預留坡度進行設計,但由于底端過渡需要設置成與標高一致的高度,因此可利用道路的方向斜坡進行標高設計,避免由于搭板間距過小,導致搭板受到上端壓力出現損壞的現象[3]。除上述提出的立模標準,還需要計算路基頂層與搭板之間的距離,對于間距不足10 cm的區域,應在地面鋪設瀝青混凝土進行找平處理,以此提高搭板臺背的綜合強度。
由于沉降段路基路面存在軟土地基,此層地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施工進度,因此應在施工前對橋臺軟基進行強化處理,以提高地基整體的強度與平整度。而要滿足此種需求,采用水泥噴漿地基法,按照“①橋臺軟基水平面定位→②噴漿攪拌下沉→③持續攪拌上升→④重復下沉→⑤重復上升→⑥軟土地基質量強度驗收”的流程,對此層地基進行處理。強化橋臺軟基施工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強化橋臺軟基施工流程
在實現對橋臺軟基的強化處理后,應控制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及結構厚度。為了確保施工段可滿足工程實際需求,應在路基的中層與面層進行攤鋪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采用實時測量的方式,對其標高進行計算,按照高程測量方式,每間隔5 m,便需要設置一個測墩,并使用鋼絞線對設置的測墩進行測距[4]。在進行路面表層攤鋪時,將鋁合金材質的導杠作為衡量其標準的基準面,按照非接觸式施工,調整梁體厚度,以此提高路面整體的平整度。
完成對橋臺軟基施工的強化后,針對沉降段出現路基路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壓實變形所致這一問題,通過優化沉降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方式,提高路基的抗壓能力和承載力,從而控制沉降、變形。按照圖3所示結構完成沉降段路基填筑。

圖3 沉降段路基填筑結構示意圖
在對承臺、橋臺和開挖臺階進行填筑時,應當選擇具有良好透水性和滲透能力的材料,例如礫石和沙礫等,同時綜合施工成本也可選用半剛性材料作為沉降段路基的填筑材料。完成填筑后,各個基臺結構的水平方向壓力都會得到控制,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路基路面變形程度的控制。在填筑的過程中,可引入推土機對沉降段路基進行粗制填平,再利用推土機反復施壓完成細致填平??紤]到填筑質量,在實際施工中需要確保路基路面始終保持良好的整潔度。
按照本文上述思路針對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和建設當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優化,提出一種全新的施工方案,為驗證該方案在實際施工環境中的可行性,選擇以此工程項目為例,將上述優化后的施工技術與優化前的施工技術應用情況進行對比。此工程項目道路長度為1 042 m,雨水管線長度為460.7 m,雨水泵站為400 m2。此項目其他技術標準見表1。

表1 實驗依托項目技術指標
此工程項目當中橋梁工程的荷載等級為城—A級,行車道為雙向四車道。綜合上述實驗依托項目的技術指標,分別采用兩種施工技術完成相應施工任務,并對兩種施工技術應用后道路和橋梁沉降量進行記錄,設置本文施工技術為實驗組,傳統施工技術為對照組,實驗結果見表2。

表2 兩種施工技術道路、橋梁沉降量記錄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施工效果更理想,無論是道路施工還是橋梁施工,產生的沉降量均在合理范圍內,而對照組沉降量數值較大,嚴重不符合施工項目的建設要求。因此,本文施工技術能夠實現對沉降段路基路面變形的有效控制。
在完成此次課題的研究后發現,解決路基沉降問題,不僅是道路橋梁工程的重點攻克方向,也是提高路面車輛行駛安全的主要手段,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單位應在工程施工中,堅持對此方面問題進行針對化處理,對于沉降類工程的施工,不斷嘗試使用先進的施工手段提高工程質量,從而保障工程的綜合質量,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從根本上解決路面沉降給車輛出行帶來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