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述新
(安徽水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模式十分多樣,在項目開展過程中不同的管理運作模式也可以被融合應用。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環節,選用“PPP+EPC”建設模式的比比皆是。“PPP+EPC”建設模式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參與主體較多,前期籌備和設計階段的影響力也被擴大,所以提高設計管理質量、規避項目設計風險十分必要。
“PPP+EPC”是兩種工程項目開展模式的組合,其中PPP模式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EPC為工程總承包模式。在PPP模式之下,政府與社會資本將達成合作,建立伙伴關系從而實現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在EPC模式之下,總承包人將會與業主簽訂合同,并在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實現采購、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承包管理[1]。無論是PPP模式還是EPC模式都是十分常見的項目運作模式,但隨著項目規模擴大、復雜性提升和業主要求的增多,單一模式已然無法徹底滿足實際要求,所以二者融合成為必然[2]。
PPP與EPC模式在工作、時間以及參與主體方面都存在可融合性,這是生成“PPP+EPC”建設模式的基礎。這兩種模式的融合,并不是模式與模式的簡單相加,而且是形成了一套更具系統性和完善性的工程項目運作模式。在實踐中,“PPP+EPC”建設模式下的項目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PPP+EPC”模式的組織結構
“PPP+EPC”建設模式的參與主體包括投資方、政府、項目公司和總承包商,將基于復合型投融資項目管理模式推進工程項目。在此模式之下,工程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涵蓋準備、設計、勘查、采購、建設、經營和轉讓多個階段,建設與運營階段的經濟效益將成為項目主要收益來源。而且,項目公司和總承包商將成為控制主體,可采用主動化、多元化管理模式作業。
“PPP+EPC”模式的組織結構較為特殊,不僅主體多且關系復雜,大大增加了風險不確定性,也讓設計、采購、施工工作難度有所提升[3]。因此,提高設計風險防控水平,加強設計風險管理是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質量的不二法門。
城市基礎設施“PPP+EPC”建設模式當中,項目開展流程如圖2所示,總承包商是項目開展階段各項工作的總負責人,因此設計風險的承擔主體就是總承包商。在實際作業環節,EPC總承包商既屬于投資人,也屬于設計施工單位,在規避設計方與施工方溝通不暢的問題上較為有利。但是,政府方投資人與總承包商代表的社會資本容易出現設計理念偏差,那么出現設計質量不達標、設計成本超支以及設計進度滯后等情況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設計方案可執行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圖2 基于“PPP+EPC”模式的項目開展流程
在“PPP+EPC”建設模式之下,總承包商在設計及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與利益協調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承擔著設計風險防控的主要責任。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提高總承包商風險管理能力的角度出發,為有效規避設計風險做好充足準備。
3.2.1 協調多元主體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多為惠民工程,這些工程由政府牽頭,社會資本參與,建成后應具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在“PPP+EPC”模式之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參與主體較為豐富,主體復雜性的提升也增加了設計難度,協調多元主體意見成了避免設計延誤和設計失誤的重要方法。因此,設計單位需要尊重多主體意見,基于工程實際要求推動多方意見融合,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讓多元主體達成共識[4]。在此環節,設計單位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從實際出發推進設計優化。比如,開展全過程限額設計,基于成本調整設計,根據可行性和技術性改進施工圖紙,強化各環節造價控制;開展全局性設計,重視政府方意見以及采購與施工單位對設計的反作用,以打造環環相扣、整體最優方案為目標開展設計。
3.2.2 加強人才培養
目前,“PPP+EPC”建設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應用普及性并不高,許多項目設計人員并不了解這一建設模式的特點,所以在方案設計環節難以提出建設性、可行性意見,致使設計滯后、設計質量不達標等設計風險大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效管理設計風險,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打造專業化復合型人才。
為適應“PPP+EPC”模式,參與項目的設計人員必須充分理解PPP模式與EPC模式內涵,并且明確“PPP+EPC”模式的工作流程,以便于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在實際作業環節,設計人員需要掌握現行法律法規、項目管理要求、采購施工標準、設計準則以及工作模式特點,更需要擁有全局性、前瞻性眼光與風險防控意識,從根本上降低設計風險[5]。比如,加強設計人員全局意識與風險意識培養,將規避風險、協調發展理念切實融入設計工作;組織管理技術培訓、設計理念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設計人員綜合能力;完善設計管理制度建設,為保障設計及時性和避免因設計人員不負責而引發的設計風險做好充足準備等。
3.2.3 打造組織交叉一體化
“PPP+EPC”模式下的設計工作與多方主體都存在利益關聯,設計工作看似獨立,其實與前后工序緊密相連。為此,設計風險管理人員需要關注設計工作的這種特點,通過實現組織交叉一體化,構建設計協調程序,為更規范、更科學地開展設計工作提供保障。比如,為有效協調控制設計單位與其他參建單位的關系,實現專業對接和技術交底,建立專門的設計管理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設計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的工作對接,打造交叉業務組織結構,讓政府方代表、采購單位、施工單位、供應商共同參與設計討論,組織信息交流與共享,避免設計階段的信息孤島問題,有效提升設計方案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用“PPP+EPC”模式,可以實現多元運作模式的優勢互補,更能讓項目開展質量、效率和效益都得到提升。為保證“PPP+EPC”模式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點關注設計管理工作,結合融合模式的特點與優勢,提高風險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