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民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我國的高速鐵路建設快速發展,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上,鐵路建設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時機,中國鐵路“走出去”具備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承擔境外鐵路的工程設計階段,如何根據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建設環境、施工條件、工料機價格等確定工程投資,是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造價人員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1]。
本文從國外項目勘察設計方法、國外項目費用組成等幾個方面著手,系統地介紹國外項目的工作方法。
要完成國外鐵路工程工經專業設計工作,首先需要在項目所在國家詳細調查搜集包括當地相關法律法規、現場施工條件、勞動力、工程材料物資、施工機械設備當地供應狀況等資料。
項目所在國有明確造價管理規定的,宜按照當地造價管理規定執行。當地沒有明確造價管理規定的,可以參考我國造價體系進行投資估(概)算編制。
(1)技術人員常規調查。與國內調查類似,由技術人員進行相關內容調查。向當地配合接待人員提出需要調查收集的內容,由配合接待人員向相關部門收集相關資料提供我方,或在配合接待人員引導下,到相關部門調查收集相關資料。
(2)互聯網調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彌補現場調查困難造成的資料收集不足。可以參考項目所在國經濟商務參贊處(經參處)的網站、項目所在國的造價信息網站、維基百科等。
(3)中國企業調查。充分利用與當地華人組織尤其是中國國有工程施工企業接觸的機會,收集相關資料。
(4)與當地造價咨詢公司合作。目前中國勘察設計企業難以具備采用“本地化”的策略和條件,可以積極聯系境外勘察設計企業,與其開展業務合作,快速提高技術人員的境外勘察設計業務水平,快速熟悉當地情況,高效收集當地資料。
(5)依靠我駐外使館、經商處。我使館經商處對項目所在國的政治條件、項目背景、外方需求、談判過程的注意事項等有深入和充分的了解,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考察工作。外業初期,有必要向經商處、使館匯報外業期間的工作內容、日程安排、預案等,聽取使館和經商處的意見。過程中,及時匯報工作進展情況,調整對外調查的策略。必要時可以請使館、經商處出面協調。
(1)確定估(概)算編制原則。
(2)根據中國編制辦法及與境外項目類似的中國地區概算基礎資料編制中國水平投資估算。
(3)根據擬定的編制原則和項目所在國的概算基礎資料編制項目所在國水平投資估(概)算。
(4)進行投資分析。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投資分析。
(5)調整投資估(概)算。修改投資分析,找到的不合理的地方,根據投資分析結果調整投資估(概)算。
(1)中國水平的估算投資合理性分析。
完成項目中國水平投資估算后,按照國內項目的方法進行經濟合理性分析。其目的是參照中國鐵路項目經驗數據,確保工程內容、工程措施合理性。
(2)中國水平與項目所在國估算對照分析。
編制兩國綜合估算對照表,按照章節分析中國與項目所在國項目投資水平與物價水平的偏差。
(3)項目所在國水平單項估(概)算費用分析。
測算人工、材料、機械、個別估算取費、設備費構成比例,結合各項基礎數據的調查資料,與中國項目經驗值比較,確定項目投資合理性。如果項目所在國有較為完善的編制體系,可以分析其定額與中國定額的差異及其差異合理性。如果有條件,盡可能找當地的咨詢公司合作,或對在當地有工程(不限于鐵路工程)的中國施工企業開展調研,由其提供單項工程在當地的指標,與計算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分析設計項目與國內外多個同標準既有鐵路項目的差異,宏觀分析工程投資合理性。根據以上各項合理性分析的結果調整投資估算。
國外鐵路項目造價費用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其中征地及拆遷補償費用,根據國家相關土地法律、土地所有權不同,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由項目所在國負責,不計列在項目造價內,故在費用組成時列出,后文不再涉及此項費用。
(1)工程投資;(2)征地及拆遷補償費用(一般不計列);(3)貸款利息;(4)機車車輛購置費;(5)造價上漲費。
3.2.1 人工費
(1)中國人工工日單價,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人工工日單價
(2)當地人工工日單價,如表2所示。
表2 當地人工工日單價
(3)綜合人工工日單價計算方法。
綜合人工工日單價=(中國工人工日單價+當地工人工日單價×中外用工比×中外工效比)/(1+中外用工比)
①工效比是指外國工人工作效率與中國熟練工人工作效率的比值。一般非洲、東南亞、俄語區、東歐等地區的建筑市場可以提供的從事鐵路工程的熟練工人數量較少,施工企業不得不雇用不熟練工人經過培訓后開展工作。而中國派遣的工人大多是從事鐵路建筑多年,較為熟練。所以外國工人工效比一般小于等于1[3]。
根據中國施工企業調研,外國工人的工效比除了不同國家工人素質的差異外,還與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外國工人的工效比不宜小于1:2。
②用工比例:根據項目所在國法律、項目類型、地區差異和工種差異,結合項目的工期、進度要求,綜合確定用工比例。
3.2.2 材料費
(1)從中國采購材料。
從中國采購的材料價格=原價+全程運雜費+出口關稅+海關稅,其中:
①原價:出廠價格,可以參考國內造價信息價格;
②全程運雜費=國內段運雜費+海運段運保費+當地段運雜費;
國內段運雜費=全程運輸費+港口倉儲費
全程運輸費按照材料供應計劃計算從料源點至制定港口的運費。港口倉儲費可按材料原價3%~5%計取;
海運段運保費=基本運價+附加費+保險費
其費用可以參考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等企業現行價格計算;
當地運輸費=上岸費+運距×運價+裝卸費
其費用應按項目所在地政府及運輸部門規定計算;
③出口關稅:中國對部分出口鋼材征收5%~10%的出口關稅;
④海關稅:按照項目所在國規定執行。根據項目特點,部分項目可以爭取免稅政策。
(2)從當地采購材料
當地采購材料(即材料預算價)=批發價格+當地運雜費,材料批發價格按照不含增值稅的市場調查價格計列。
(3)從第三國采購材料
第三國采購材料可按到岸價(CIF)加至現場的運雜費計。
3.2.3 施工機械費
(1)施工機械供應渠道。
①從當地采購或租用等。一般情況下,自卸汽車、起重機等通用機械可以從當地購買或租賃;
②施工企業從中國自帶。鋪軌、架梁、接觸網架設等大型鐵路專用施工機械可以考慮由中國施工企業自帶。
(2)國內施工機械臺班價格考慮因素。
①折舊費。折舊率:根據調查一般建議按照5年計算,或者根據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全部攤銷;
②施工機械調遣費。施工機械調遣費是指鋪軌、架梁、接觸網架設等由中國施工企業自帶的大型鐵路專用施工機械由中國運至項目工點的費用。施工機械調遣費可以計列與“其他費用”中,也可以攤銷到機械臺班費中。
施工機械調遣費=國內段運雜費+海運段運保費+當地段運雜費
其中:
國內段運雜費:根據調查,一般為設備原價的5%~8%;可以按照施工機械原價的6.1%計算;
海運段運保費:運保費=基本運價+附加費+保險費,其費用可以參考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等企業現行價格計算;
當地段運雜費:可以按工程所在國法規計算,也可以按照設備原價6.1%計算。
(3)國外租賃施工機械臺班費。
國外租賃施工機械臺班費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
F——租賃施工機械臺班總費用;
Ga——各種機械的臺班數量;
Ea——各種機械臺班的租賃費用,采用當地調查價格。
3.2.4 設備購置費
對于大部分境外鐵路項目,設備費一般包含運雜費,不包含增值稅。
鐵路設備專業性強,其價格受市場的影響較大,與市場壟斷程度、設備生產商的經營策略關系較大。所以,設備價格(包括中國出口設備和當地采購設備)宜采用調查價格,即項目所在地含運雜費的設備價格。
3.2.5 大型臨時工程和過渡工程費用
(1)大型臨時設施。
根據工程情況計算,同時滿足招標文件、業主要求或項目所在國編制辦法規定。項目前期設計深度不足時,可以根據多個項目的統計資料,按照建安工程的比例計列。
(2)過渡工程費。
本項費用根據工程情況計算。在前期設計時,宜根據項目特點,按照擬定的過渡措施,將過渡工程各項費用直接列入本章工程費用。項目前期設計深度不足時,可以根據多個項目的統計資料,按照建安工程的比例計列。
3.2.6 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可參考國內編制辦法計列,其中,其他費用包括:
(1)勘察設計費:目前,國際上最高收費額約為工程總造價的8%~10%,中國公司的勘察設計費費率為4%~6%。
(2)生產準備費:對于境外鐵路項目,此項費用一般由運營費用支出,不包含在工程費用中。
(3)保險費:根據多個境外鐵路項目設計資料,在項目設計前期階段,此項費用宜攤入建安費用中。也可以根據項目特點列入“其他費用”中。
對此項費用根據業主需求及項目特點確定是否計入項目總投資。
設計單位應與機車制造企業聯合,結合項目特點,制定合適策略,合理確定此項費用。
本項費用需要根據業主要求,確定是否計列在項目總投資中。本項費用以靜態投資額為計算基數,根據施工組織,按照計劃的開工年度和分年度投資額乘以上漲率計算。價格上漲費率可以根據項目所在國和我國的生產資料價格波動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對于項目工期18個月以內的項目,物價上漲費率可為編制時期上一年度PPI指數的1.5倍。對于項目工期18個月(含)以上的項目,物價上漲費率可為編制時期上一年度PPI指數的2倍。上一年度PPI指數為負值時,物價上漲費率原則上不低于5%。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中國工程“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國內建筑企業承攬的國外工程逐漸增多。但在工程設計中沒有統一的概算編制原則和辦法,給概算編制工作造成一定的難度。為進一步提高承攬國外工程投標報價的準確率,結合曾參與的國外工程實際,運用系統學思想,闡述編制國外工程概算的基本思路,并分析影響工料機費用、間接成本、預備費和其他費用的主要因素。通過分析,提出確定其綜合單價和計取有關費用的方法,以此最終確定工程總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