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杰 王 慶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掛籃施工是懸臂澆筑法施工中的一種主要施工方法,在大跨度橋梁建設中都有很重要的應用。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結構輕、安裝簡單方便和無壓重等優點,使得全部安裝精度均滿足設計要求,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掛籃按結構形式可分為桁架式(包括菱形、三角形、弓弦式等)、斜拉式(包括三角斜拉式和預應力斜拉式)、型鋼式及混合式4種[1]。本文對掛籃桿件的變形控制進行研究,該項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掛籃施工技術的實踐水平,從而優化大跨度橋梁施工的整體效果,為以后相關的工程提供一些指導性建議。
龍溪嘉陵江特大橋橋面寬度為21.5m,施工過程中塊段長度為3m、4m和5m,箱梁翼緣板至腹板距離為4m,是一種寬幅大懸臂結構。本橋掛籃為菱形掛籃,菱形架采用雙[40普通熱軋槽鋼組焊,菱形架上弦桿與前斜桿采用雙[36普通熱軋槽鋼加封板組焊,前上橫梁采用雙I60H型鋼組焊,前后托梁均采用雙I40工字鋼組焊,中門架由120mm×120mm方管與120mm×60mm方管組焊,底縱梁采用I36工字鋼,外導梁采用雙[40普通熱軋槽鋼組焊,內導梁采用雙[40普通熱軋槽鋼組焊,行走導梁采用雙[36普通熱軋槽鋼組焊,吊桿采用SB930Φ32精軋螺紋鋼,吊帶采用Q345扁鋼。
主桁系統掛籃菱形架由5根桿件與4組節點向組成,上弦桿長度為6.0m,下弦桿長度為3.7m,豎桿長度為4.105m,前斜桿長度為7.27m,后斜桿長度為5.87m。
單片菱形架設置3根后錨梁,6根后錨吊桿,后錨吊桿通過梁體預留孔錨固在翼緣和頂板上。行走系統包含鋼枕、軌道、附件、液壓泵站、液壓油頂等部件,行走軌道通過預埋Φ32精軋螺紋鋼與梁體錨固。
掛籃吊掛采用精軋螺紋鋼和扁鋼2種形式,其中,靠近腹板兩側的吊掛采用規格25×180mm的吊帶,材質為Q345,其余包括前長吊桿、導梁前吊桿、外側后吊桿、后長吊桿等均采用PSB830的Φ32mm的精軋螺紋鋼吊桿。
作用于掛籃主桁的荷載如下:(1)混凝土荷載,重量為369.2t;(2)混凝土偏載,箱梁兩側腹板澆筑最大偏差取10t;(3)掛籃自重;(4)模板自重;(5)施工機具及人群荷載,取2.5kN/m2;(6)傾倒和振搗混凝土荷載,取4.0kN/m2;(7)風荷載。
掛籃主桁系統變形如圖1所示,受力前為實線,受力后變形成虛線。

圖1 掛籃主桁變形示意圖
根據三角形變形規律及定律,撓度δ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a、b、c、d、e分別為下弦桿、后斜桿、豎桿、上弦桿、前斜桿長度;
△a、△b、△c、△d、△e分別為受力后下弦桿、后斜桿、豎桿、上弦桿、前斜桿變形量;
α、β分別為變形后豎桿與上弦桿、豎桿與下弦桿夾角。
桿件變形量根據胡克定律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Na、Nb、Nc、Nd、Ne分別為下弦桿、后斜桿、豎桿、上弦桿、前斜桿內力;
Aa、Ab、Ac、Ad、Ae分別為下弦桿、后斜桿、豎桿、上弦桿、前斜桿面積;
E為鋼材彈性模量。
根據三角形力的平衡原則,各桿件內力可按下式計算。

掛籃桁架桿件的幾何參數如表1所示,外力P=969.2kN時,根據上述公式得出的桿件內力如表2所示,角度和撓度的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角度α引起的撓度為5.2mm,角度β引起的撓度為10.2mm,總撓度為17.0mm。

表1 掛籃主桁桿件幾何參數

表2 掛籃主桁桿件內力及變形量
為考察總撓度中各桿件的所占比例,對如表4所示的5個工況進行分析。每個工況中只有一個桿件單位變形量的變形,其他桿件為零。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在只改變上弦桿單位變形量的工況下得出總撓度為1.46,在只改變前斜桿單位變形量的工況下得出總撓度為1.77,在只改變豎桿單位變形量的工況下得出總撓度為1.43,在只改變后斜桿單位變形量的工況下得出總撓度為2.04,在只改變下弦桿單位變形量的工況下得出總撓度為1.46,總體撓度的變化范圍在1.43~2.04,各個工況之間差距不大,說明通過加強某一個桿件減少撓度效果有限[2]。

表4 各計算工況桿件單位變形量 mm

表5 各桿件角度及撓度計算結果
掛籃有限元分析[3]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共有878個節點和1163個單元。其中,掛籃主桁、門架系統、后錨梁、導梁、托梁、上橫梁、精軋螺紋鋼采用梁單元,下模板采用板單元,如圖2所示。

圖2 計算模型圖
鋼材彈性模量取2.00E5MPa,泊松比取0.3,加載方法為掛籃自重程序自動考慮,模板荷載采用單元線荷載,頂板混凝土采用單元線荷載,底板混凝土采用面荷載。邊界6條件為約束所有吊桿錨固點及掛籃桁架錨固點位移。
基本組合下的掛籃主桁最大撓度為17.1mm,與理論計算值基本完全吻合。
上橫梁兩側撓度最大,分別為26.5mm和24.0mm。其中,扣除掛籃主桁變形引起的撓度17.1mm,上橫梁自身變形引起的最大撓度為9.4mm,說明橫梁剛度偏小,需要加強橫梁剛度才能避免撓度對整體結構的影響[4]。
減少掛籃變形方法之一為增加桿件截面面積。當增加桿件面積20%時,撓度減少值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將上弦桿、前斜桿、豎桿、后斜桿、下弦桿的截面面積均增加到原有截面面積的1.2倍,對應的撓度減少的范圍只有0.4~0.8mm,效果有限并且各方法之間差距小。

表6 調整桿件面積后減少撓度統計表
改變幾何形狀也可減少撓度,方法1為減少上弦桿長度0.5mm,方法2為增加豎桿長度0.5m,方法3為增加下弦桿長度0.5m。具體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對應上弦桿的撓度減少量2.9mm,豎桿的撓度減少了1.5mm,下弦桿的撓度減少了0.4mm。由此可以看出變化長度均為500mm情況下方法1最有效,方法3效果最差。但在實際工程中上弦桿需要滿足施工需求,調整空間小,方法2加長豎桿長度方法最有效。

表7 調整桿件長度后減少撓度統計表
上橫梁局部變形可采用精致螺紋鋼斜拉方法進行加強,從而降低桿件的撓度。通過與未加固前上橫梁的撓度計算結果對比,最大變形為21.7mm處的位置,加固后減少了4.8mm,這一方法極大地降低了局部位置撓度變形過大,保證上橫梁構件整體的線性變化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增加桿件的剛度[5]。
通過對掛籃桿件變形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單一加強一根桿件來降低撓度變化的效果有限,需要桿件之間的組合降低才能達到最優的效果。
(2)通過增加桿件面積方法減少撓度效果有限,并且各桿之間效果差距小。
(3)改變桿件的幾何形狀分析發現,減少上弦桿長度對控制撓度最有效,但在實際工程中調整空間小,加長豎桿長度最為實際。
(4)上橫梁局部變形可采用精致螺紋鋼斜拉方法控制。
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將這些分析研究應用到了現場實際施工生產中,對掛籃結構的變形控制和結構穩定方面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保證了掛籃的使用壽命和現場的施工安全,達到了研究目標,對相關的寬幅大懸臂掛籃施工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