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旋 李明江
(中交城鄉建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0)
市政道路作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為城市的健康發展和綠色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因此,市政道路建設不僅要滿足產品的功能性,還要滿足實用性和美觀性。
在市政道路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要基于綠色、環保、以人為本的生態建設理念,根據實際情況對多種生態技術進行綜合運用,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的市政道路規劃建設僅注重了使用性,沒有充分考慮城市的發展狀況。而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因此,作為城市發展基礎的市政道路建設,更需要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注重資源節約原則和生態環保原則。
資源節約原則的重點在于盡可能在保證道路建設功能性的基礎上節約原料和設備的使用,減少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
在道路設計中,要盡可能采用環保無污染的材料,還要多使用可重復利用的設備和機械[2]。如城市中各類廢氣和廢水會大量產生,極大地惡化城市的生態環境。所以在設計時要堅持生態環保原則,重視對廢氣廢水的防治處理。
市政道路的建設要以保護性為主,在規劃城市道路時,要遵循保護性理念,則需要在設計前充分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并將當地的文化理念整合到規劃中。若當地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則可以在市政道路規劃建設中與文化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護當地的特色文化,還還可以為當地居民創造收益。
在道路的規劃和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重視自然環境,讓人和自然更加和諧,不僅可以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程度,還可以進一步滿足人們精神享受[3]。如為了更好地將生態理念落實到建設工作中來,要保證夜間施工不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休息,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從而維護施工人員和當地居民的安全。
市政道路規劃設計是整個市政道路未來十年乃至更長遠的規劃,要考慮到當地生態被破壞后的修復。所以,為了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當地環境的破壞,需要做好建設后的恢復方案,并針對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做出有效的恢復計劃,從而保證生態不受過大的影響。
市政道路建設要根據城市的整體情況進行設計,可以將城市整體劃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形成一個整體,將該區域的人群和生態以及道路、建筑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不同的區域之間也要和諧共存,最終形成一個生態循環整體。
市政道路建設在考慮其功能性的前提下,要堅持平衡發展、生態發展的理念,在道路建設中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做好資源的回收利用,確保其功能性及經濟性。
安全理念是道路生態建設的核心。因為道路規劃設計不合理導致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所以設計人員對市政道路進行設計時應當將安全理念牢記于心,確保在道路工程設計時所有環節都遵守這一理念,為道路工程的安全運營提供保證。
綠化設計是道路生態建設的關鍵部分,是實現道路綠化和保護環境的主要部分。越來越多的車輛出行,汽車尾氣會排放大量的污染氣體,若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會給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傷害,并且汽車尾氣中的二氧化碳會加重溫室效應,導致環境的改變,所以在周邊植樹和加快綠化設施的發展對于改善道路環境,減少司機視覺疲勞和優化空氣等意義重大。
路面再生技術是對原有道路進行修復,從而減少對資源的使用,達到保護環境以及修復路面的目的。路面再生技術包括瀝青路面再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兩種技術形式,瀝青路面再生技術主要針對原有瀝青路面在長期應用中出現的磨損情況,通過對廢料和舊材料的搜集,以熱再生技術進行處理后,對路面進行維修處理,在節約大量材料的同時,提高原有路面的承載能力。如果原有瀝青路面出現老化的問題,則需要采用冷技術進行維修,將所有原有材料進行收集和處理后,全部用以維修路面,可以極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4]。
路面環保技術包括以下幾種:(1)排水降噪瀝青路面技術,該技術使用的瀝青空隙大且粘度高,通常由該環保瀝青鋪設的路面,具有滲水快且效率高的優點。(2)溫拌瀝青混凝土料工藝,該工藝是通過將多種添加劑加入到瀝青材料中,從而將瀝青的溫度提升,不用將瀝青加熱后再鋪設道路,可以節約燃料以及減少施工的時間。(3)彩色瀝青路面,該技術是通過改變行車路面的顏色達到環保的目的。利用彩色瀝青混凝土,或者也可以在對應的道路位置刷彩色油漆,彩色路面可以通過對熱輻射進行反射,改善熱島效應。例如某工程案例采用了復合功效瀝青環保路面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復合瀝青環保路面結構
由圖1可知,該環保路面結構由6cm~10cm瀝青半柔塑性路面+應力防水吸收層+排水除噪融冰雪瀝青路面耗磨層(800MPa~1000MPa模量)組成,路面結構上層由RH型國產溫拌劑、環保型高效融冰雪劑等材料鋪筑,擁有優異的融冰雪、除噪以及排水功效。為防止基層反射裂隙向路面功能層擴散,選用高黏彈橡膠瀝青,緊接上面層,鋪設防水吸收應力層。下面層基體以多孔性瀝青復合料構建,形成低收縮水高滲透變性砂漿,增強漿體注灌率,形成高模量半柔塑性路面材料。其基本原材料及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高黏彈變性橡膠瀝青主要技術指標
通過功效驗證,案例項目運營至今未出現早期路面病害狀態,表明該多功能環保路面結構的水穩定性、高低溫穩定性、承載能力、環保性能均經受住了運行考驗。現將其特點總結如下:(1)路面結構采取壓道機靜壓,降低了壓密震動對周邊的影響,尤其適合在過城段選用;(2)路面具有良好的排水功效、融冰雪功效增強雨雪行車安全性;(3)路面除噪吸聲,凸顯了環保功能特點。
光觸媒體技術是通過光催化對汽車尾氣或者其他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降解。這個過程不需要其他有害物質加入,極大地減少了成本的支出,該方法基于綠色環保理念,對于環保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光觸媒技術的催化劑價格昂貴,所以一般用于道路周邊的涂抹。

圖2 光觸媒原理
所有的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都會產生一些垃圾和廢料,這些廢棄物料包括沒有用完的鋼筋等施工材料,若直接放置在施工場地或運輸到指定位置直接丟棄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會進一步提高施工成本,從而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獲取[5]。
如今,常用的廢物二次利用技術是將橡膠、玻璃等材料和熱瀝青混合后加入其他集料,作為路面施工材料使用,這種材料不僅具有強大的抗高低溫變化的效果,還可以降低車輛行駛時的噪音,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避免水分滲透到路面以下的路基部分。
綜上所述,在道路設計中融入生態設計理念,在道路建設中運用生態施工技術,不僅可以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資源的再利用率,改善道路的功能性和環保性,還可以提升行車人的駕駛體驗和精神愉悅度,充分實現了市政道路的生態環保功能,促進城市建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