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印發
2《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3住建部印發《關于征集遴選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
4深圳市印發《關于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5山東省印發《山東省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6《山西省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印發
7《福建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實施細則》印發
8《廣東省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行動實施方案》印發
9重慶市發布《關于開展裝配式建筑農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10鄭州市發布《關于支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在推進新型城市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完善城市住房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聯動機制,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方案》同時指出,要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重點在老城區推進以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等“三區一村”改造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模式。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我國城鄉建設碳減排目標和路徑。2030 年前,我國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建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轉;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增強,“城市病”問題初步解決。對于既有建筑,《方案》指出,嚴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堅持從“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動城市更新,除違法建筑和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且無修繕保留價值的建筑外,不大規模、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筑,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筑面積原則上不應大于現狀總建筑面積的20%。盤活存量房屋,減少各類空置房。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征集遴選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知》明確了開展智能建造城市試點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等內容。在培育智能建造產業方面,重點是建設智能建造產業基地,完善產業鏈,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建筑施工、勘察設計、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配套企業,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建筑機器人、建筑產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
日前,深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了《關于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引導工程建設項目廣泛應用BIM 技術,提升項目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品質。對于符合國家、廣東省和深圳市BIM 相關標準和要求,經深圳市建設主管部門評定為BIM 技術應用示范項目的,按照建筑面積每平方米最高資助15 元,單個項目資助金額上限為150 萬元,且不超過項目建安工程費用的3%。同一項目僅資助1 次。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山東省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到2025 年,山東省全省建筑業總產值達到2.3 萬億元,走在全國前列。《方案》提出進一步鞏固山東省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打響“好品山東·齊魯建造”品牌,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力量。建筑強市強縣強鎮實力不斷增強,千億級建筑業企業集團突破4家,超500 億級12 家,超100 億級45 家,外向度超過30%,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40%,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100%。
日前,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山西省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與科技標準“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山西省持續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到2025 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占比達到30%。同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筑產業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創建綠色建筑創新項目,積極引導超限高層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開展技術創新,力爭在全生命周期BIM、鋁模板、裝配式、綠色建造、智能化管理等技術應用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近日,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福建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為了更好地加強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實施細則》作出相關規定:一是統一標識式樣及編號規則,證書編號由地區編號、星級、建筑類型、年份和當年認定項目序號組成;二是完善懲罰機制,梳理出標識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對存在問題的標識項目,給予不超過2 a 的限期進行整改或直接撤銷標識的處理;三是強化專家庫管理,對違反評審規定和評審標準的評審專家,視情節計入個人信用記錄,并從專家庫中清除;四是建立信息上報機制,要求獲得標識項目的運營主體將年度運行主要指標報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信息系統。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拓展重點領域綠色項目投融資渠道,探索基于綠色基礎設施未來收益權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充分利用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農業、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重點領域的中長期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實際制定授信支持政策,對達到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給予綠色金融支持。逐步將交通運輸業、數據中心、陶瓷生產、紡織業等高碳排放領域與超高超限超能耗公共建筑,納入碳排放交易試點。
日前,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財政局發布《關于開展裝配式建筑農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工作目標: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結構(非輕鋼)農房,創新建造方式,提高農房建設品質和建筑節能水平,到2025年建成一批“結構安全、功能現代、風貌鄉土、綠色環保”的宜居示范裝配式農房。對農民建設自住自用的裝配式農房,市級財政按照建筑面積平均補助500 元/m2。對企業(個人)建設用作民宿等經營性裝配式農房,市級財政按照建筑面積平均補助200 元/m2。
近日,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支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新階段鄭州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從10個方面制定了支持政策。《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 年,全市建筑業產值增速保持在10% 以上;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超過8 000 億元;建筑業特級資質企業達到30 家,培育年產值超過千億元企業2 家;引進總部型建筑企業10 家以上;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鄭州市建筑企業每晉升 1 項特級資質給予升級獎勵300 萬元,設計企業晉升綜合甲級給予升級獎勵200 萬元,勘察企業晉升綜合甲級給予升級獎勵100 萬元,監理企業晉升綜合甲級給予升級獎勵5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