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春
(沂水縣水利局,山東 沂水 276400)
沂水縣總面積2 434.8 km2,總人口115.96萬,轄2個街道、16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359個農村社區。多年來,隨著千村飲水解困、飲水安全、革命老區、村村通、飲水扶貧、鞏固提升、貧困村通水等工程的實施,沂水縣農村群眾的飲水條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隨著戶戶通硬化路工程的推進,未實施飲水工程的村莊項目建設難度不斷加大,建設投資不斷提高。尤其是“十一五”以前修建的工程項目由于早期建設項目設計標準低,焊接形式老舊,跑、冒、漏水較為普遍,管網接近或已超過使用年限,破損比較嚴重。另外,農村供水管理主體較多,按表收費困難,收費不及時,使供水成本得不到根本的保障,運用市場機制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給運行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為此,沂水縣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以破解農村供水管理的難點、堵點、痛點。
近年來,沂水縣堅持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全力以赴推進落實,確保工程早見效、群眾早受益。
縣政府及時出臺了實施方案,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納入全縣“125”工程20項民生實事重點推進,先后召開專題推進會議10余次。鄉鎮實行書記、鎮長負責制,“一把手”親自抓,做到高位推動落實。針對施工過程中的物料場所、占遷等困難和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堅持到一線辦公、在一線解決,分管領導靠上負責、幫包化解。
成立縣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工作專班,由1名副縣級領導干部具體負責,抽調水利、住建、發改、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23人,設立9個技術指導組,集中辦公、實體運作,配備公務用車,嚴格考勤考核,全天靠在施工現場、村居一線。同時成立3個專項工作組,協調解決工程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各鄉鎮分別成立5~8人的工作專班,具體負責組織工程建設,做到上下聯動、緊密配合。
將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納入全縣重點工作考核,縣績考辦、縣委聯督辦、縣政府督查室全程參與督導,一天一調度、一周一通報,對督導發現的制約工程進度和質量的關鍵問題,實行掛牌督辦、專人盯辦、重點查辦,對落后時間節點的嚴肅通報并約談主要負責人。
在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中,先后建立了縣、鄉鎮專班、技術指導組、監理、審計等多個工作群,各群實行日日曬工作,天天報進度。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問、早反饋、早答疑、早解決。工作群的建立打通了工作推進中的堵點、盲區,實現了信息高速傳遞,高效有力地推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時間節點,不等不靠,壓茬推進,特別是針對自來水普及率低、規模化供水率低等問題,全面摸清底數,科學精準施策,確保按期完成兩年攻堅任務。
科學規劃才能管長遠,最優布局就是最大的效益。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通過規?;ㄔO、標準化管理,依托穩定合格水庫和地下水水源,新建3座水廠,對原有8座水廠進行改擴建,鋪設管網1.65萬km,打破鄉鎮區劃限制,形成11座水廠覆蓋全縣農村供水的格局,并充分考慮山區地質實際,優化水源管網布局,科學設置單村供水工程。
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原則,采取貸款融資、項目爭取、群眾自籌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省農發行批復貸款額度8億元,2019年下達資金1.5億元;2020年下達資金4.5億元,貸款額度和到位時間都在全市前列。同時,發揮資金最大撬動效應,縣里承擔村外工程建設投資,村內戶外工程縣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節省了破路及道路恢復等資金,各鄉鎮、村積極動員社會各界人士集資募捐,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把飲水安全作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率先喝上安全放心水。2019年底投資1.48億元,率先完成316個貧困村、75個水窖村建設和通水任務。
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意識,盯住材料設備采購關、施工隊伍準入關、工程質量監督關和資金撥付關,嚴把設備采購、水管焊接、水廠建設、開挖回填質量,實現全覆蓋、無死角監管。
對6家管材管件中標企業,嚴格簽訂供貨質量標準,并聘請3家檢測機構對5項物理檢測指標、15項衛生檢測指標、1項回料分析指標開展不定期、不定管材、不定指標地隨機抽檢,把好工程材料源頭關。至工程完工,共開展質量檢測170批次,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一是加強行業監管。由縣住建、法院、人民銀行等部門成立施工企業審核組,重點審核施工企業資質、征信、涉案涉訴等情況,有力保障了施工質量。二是做好技術指導。每項工程實行技術指導組負責制,由縣技術指導組緊盯緊靠,幫助施工單位解決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打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放心工程。三是調動監理力量。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等有關規定,發揮好監理公司的職能作用,嚴把施工環節,確保每個工程都達到建設規范要求。共設11個監理標段,派出50名監理工作人員常駐工地。四是積極發動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力量,發揮好村內老黨員、“兩代表一委員”等社會監督作用,把老百姓共同關心的事情辦好辦實。
堅持全程跟蹤審計,前移審計監督關口,委托3家審計單位派出40余名審計人員嚴把工程方量,突出“跟蹤”兩字,實地查驗工程數量、施工進度等各項任務完成情況,確保每個村的工程內容和工程量清晰明了、實事求是。
“三分建,七分管”。針對不同類型、規模的工程,積極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實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納入科學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2019年5月,沂水縣成立國有公共供水公司浚源水務,作為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的貸款主體、建設主體和國有運營主體,現有工作人員80人。鄉鎮(街道)成立供水辦,在浚源水務公司的指導下代管單村供水工程,村級劃分網格、設立網長,定崗定人、分片分區管理運營,建立起農村供水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共同做好整合聯網、運營收費、維修養護等工作。
按照先行先試的工作思路,做好原有水廠與浚源水務公司的交接工作,做好兩年攻堅新建水廠的同時,以前建設的沙溝水廠、寨子山水廠等5座水廠開展資產移交試點工作,探索運營管理模式,做到建管同步,搭建起集建設、管理、運營、維護于一體的供水管理平臺。同時,建立嚴格的取樣和檢測制度,由衛健、檢驗檢測等部門加強對水源水、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檢測,確保農村群眾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按照保本微利、公益運營的原則,縣發展和改革局制定出臺了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方案,并通過微信公眾號、明白紙、村內宣傳欄和大喇叭等形式,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宣傳力度,為下步水費收取營造良好氛圍,確保水費足額收繳。
沂水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特點是任務量大、施工面廣、時間緊迫、居住分散、石方偏多。在工作中,沂水縣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決做到了重點工作,重點攻堅,重大項目,重大突破,真抓實干,保質保量。一是確保按時完成攻堅任務。對照2020年6月份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做到了一個鄉鎮一張圖,明確時限、掛圖作戰,并圍繞人財物等要素保障,哪里出現問題、哪個環節滯后,第一時間盯住協調解決,確保完成任務不打折扣。二是確保工程質量過硬。嚴格按照規劃圖紙和技術標準施工,嚴防偷工減料、施工縮水;堅持跟蹤審計,嚴把工程方量,對虛報工程量的,堅決頂格處罰;對完成任務的自然村做到成熟一個、驗收一個、上報一個、銷號一個,確保每一項工程都達到規范建設要求。三是確保建好、管好、用好。落實農村供水管理體制改革要求,依托浚源水務公司,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管理,建立起了農村供水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實現從水源到水龍頭的“一條龍”管理服務,確保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穩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