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鵬
(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
近年來,位山灌區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以補好節水工程設施短板為基礎,以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方向,大力推進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善取水用水監測體系和制度體系,加強用水總量和消耗強度控制,深入農業節水實施和節水宣傳教育,建成全國領先水平的智慧灌區e平臺,工程調控能力、節水能力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成效顯著。
突出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實施,連續23年列入國家投資計劃,累計實施了24期建設任務,完成投資14.27億元,其中中央資金6.34億元、地方配套資金7.93億元。結合全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項目實施,通過渠道襯砌和維修、建筑物配套改造、渠系清淤疏浚,灌區渠系節水能力及輸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工程節水效益顯著;通過多年來的小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灌區節水灌溉面積大幅增加。
同時,搶抓國債機遇,積極推進了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灌區范圍內完成投資近18.32億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健全量測水設施,推動農業節水,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近年來,位山灌區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不低于聊城市大型灌區平均水平,畝均引黃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每年節水可達到6 000萬m3以上。
建立健全節水管理制度體系,修訂完善了《管理工作標準體系》等7項節水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標準,明確目標、壓實責任,推動節水管理。制定農業供水年度計劃,通過動態計劃供水、強化水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做優做細供水管理服務。明確人員及職責分工,加強技術指導與監管,促進節約用水,實現水流到哪里,監管就到哪里,節水指導就到哪里。各縣(市、區)排灌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共配備近300人的水情管理隊伍,同各鄉鎮水利站、農民用水合作社積極組織、指導農民開展引黃灌溉工作。實行節水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每半年對基層管理單位進行一次考核,發現問題現場簽領,及時整改。
灌區建設了國家級重點試驗站,僅“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近300萬元用于測坑、氣象站、智能灌溉系統等建設,改善試驗條件,每年下達灌溉試驗經費,保障試驗研究正常開展。提高與各科研院校的合作,開展了水熱通量觀測和農業節水增效、泥沙治理、工程技術、作物耗水規律、作物生長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促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探索局面。積極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措施,推行管道+“小白龍”、計時收費、大畦改小畦等灌溉方式,提升田間水利用系數。加強耕地節水,因地制宜采用深耕松翻、秸稈覆蓋、覆膜保墑等措施,推廣噴灌、微灌、膜下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4.67多萬公頃。2021年,灌溉試驗站被授予“聊城市水利科技推廣示范基地”稱號。
在春灌高峰期結合水法宣傳活動,深入社區、學校、企業及灌區基層管理單位所轄村、鎮廣泛開展節水宣傳,通過運用村隊廣播、微信公眾號、LED電子屏幕、橫幅標語等形式開展日常節水宣傳。用水季節,深入田間地頭宣傳,營造節水、惜水、愛水的濃厚氛圍。3年來,現場宣傳咨詢活動40場次,累計接待群眾咨詢上萬人次,發放宣傳品、宣傳單3萬余份,刷寫墻面永久性宣傳標語500余條,有效增強了沿渠群眾的水法律法規意識,扎實推進了中心節水宣傳工作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節約用水宣傳效果。
以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方向。落實河長制,創新實行“渠長制”,創新開展“四不兩直”式強監管考核,建成市級節水機關,成為全省灌區中首個省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單位。堅持依法管水治水,創新推出“基層巡查預先處理、水政公安聯動執法”的模式,提高執法效能,有效維護灌區運行秩序。完善管理標準體系,形成涵蓋黨的建設、灌溉供水等8大項146條標準,統一剛性要求,強化責任鏈條、建立工作清單、實行流程再造,突出閉環管理,做到一事一結一評一冊一檔。狠抓工程監管,強化源頭把控、事中監管、事后評價,完善制度,規范招投標行為,實行全程監督制、終身負責制、永久責任追溯制、黑名單制,打造陽光、廉潔、精品工程。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全員教育培訓和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建立人才庫、職工政績檔案,實行職稱競聘機制、崗位目標責任差異化考核,構建內宣與外宣大格局,極大激發干部職工能動性與創造性,營造擔當干事、爭先創優、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
灌區適應黃河水量不足新形勢,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更加突出水資源的科學管理、配置優化,注重節約高效、收益均衡,努力解決黃河水可用不可靠、供需矛盾尖銳的問題,確保了節水增效。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實行計劃用水,協議用水,深入做好節水工作;立足黃河水情,把握聊城水資源“十年九旱”“旱澇急轉”氣候特點,科學高效調配黃河水資源;創新實行“流量包段、責任到所”管理辦法,嚴格控制分水口門啟閉權,確保水量統一調度;統籌用水需求和供給管理,細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強從水源到用戶的精準調度,不斷縮小計量收費單元,確保了農業、工業、水庫、生態供水水費足額計收到位,常年達到100%。
積極應用互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建成了智慧灌區e平臺應用體系,全面應用于供水管理,不僅實現了信息自動采集、自動傳輸、智能分析、預警判斷和遠程控制管理,還能夠依據自動分析整合的旱情、工情、水情等平臺推送的信息,科學管控工程、精準調水配水,實現涉水事務監管精細化、科學化、現代化。根據灌區實際需求,科學編制了《位山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實施方案》,規劃了2021—2035年信息化建設內容,高標準信息化建設將為灌區提供更加合理的決策依據。
建立健全節水管理崗位責任制度,制定實施節水計劃和年度用水計劃。積極推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高效節水試驗田建設,因地制宜推廣節水灌溉方式,提高非常規水利用率,促進農業節水。發揮灌溉試驗站作用,開展深層次、高水平的節水試驗,打造水利科研、節水推廣教育基地。規范單位用水,強化節水宣傳教育,建立節水長效管理機制,成為聊城市“節水意識強、節水制度完備、節水器具普及、節水標準先進、監控管理嚴格”的節水標桿單位,充分發揮了水利示范引領作用。
堅持文化自信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弘揚黃河水文化、灌區文化,編撰出版《位山灌區志》《位山灌區六十年概覽》;將灌區水利風景區建設與黃河文化深入融合,沿渠布置節水、惜水、護水等景石、名言,建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宣傳區、文化走廊;建成王鋪、周店等多處水文化廣場,弘揚水利精神,提升管理軟實力,打造了傳承黃河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新高地。
發展未有止境,奮斗未有窮期。位山灌區將以灌區水效領跑者標準為牽引,以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灌區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從工程建設管理、節水技術管理、供水服務管理等方面著手提升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促進灌區用水節約集約,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