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正 十仁







一年之計在于春。2022年已經開始新的計時,逆勢而上的山東,定會沿著兩會規劃好的路線圖,向著美麗鄉村的未來圖景,奔著齊魯百姓的幸福生活,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繼續疾馳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
逆勢上揚的山東,再出發
瑞雪兆豐年。
大雪飄飛的齊魯大地,在喜慶之中迎來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和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的召開。
就在前不久公布的2021年經濟“成績單”中,山東省全年GDP總量超過8.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跑贏全國,彰顯了山東經濟的強勁韌性,也印證了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實力和潛力。
一年之計在于春。2022年已經開始新的計時,逆勢而上的山東,定會沿著兩會規劃好的路線圖,向著美麗鄉村的未來圖景,奔著齊魯百姓的幸福生活,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繼續疾馳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
“綠色山東”的減碳新招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作為煤炭消費、煤炭發電裝機占比“雙高”大省,山東作何部署?
“堅定不移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好轉。”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明確提出,山東綠色低碳轉型必須立足以煤為主的省情,扎實開展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轉型發展,要靠科技創新驅動。”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偉代表表示,“密切關注碳減排領域前沿技術研發應用,著力為轉型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如何開展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是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研究員張成如關注的問題。他注意到,報告提出推進濟南、青島、淄博三大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建設,打造10家生態工業園區。“生態環保產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助力山東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另外, 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報告提出,支持勝利油田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重點實驗室建設。 “近幾年,勝利油田已經開始和熱電廠合作,”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孔凡群委員介紹,通過二氧化碳驅油技術,進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二氧化碳捕集能力達10萬噸以上。
除此之外,報告還強調,引導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碳交易為企業減碳降碳增加了內生動力。”淄博熱電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明代表說,企業通過持續的技改投入,既減少了碳排放,又有一定收益。他建議,隨著參與碳交易行業覆蓋范圍的擴大,要根據產業特點,加快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消除體制機制障礙。
“開放山東”的破題新路
擁有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國家級平臺載體,擁有青島、煙臺、日照、威海等7個沿海港口,以及毗鄰日韓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細數之下,山東實現高水平開放的底氣顯而易見。然而,要實現“三個走在前”,山東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破題。
隨著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的落地生效,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對于山東謀求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加充滿信心。
“零關稅”是RCEP生效后的一個重要變化。“以前,我們的原材料出口到越南,在越南加工后再出口日本是不享受減免關稅政策的,但現在不同了。”青島即發集團董事長楊為東代表認為, “搶抓RCEP政策紅利,對企業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貿易產生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他建議,政府應建立RCEP公共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同時,發揮山東緊靠日韓的優勢,對接日韓高新技術企業,把更多行業領軍者吸引到山東。
“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報告中這句話引發了山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德平關注。他表示,新的一年,山東要面對貿易風險多、海運價格上漲多、供應鏈堵點多,新訂單偏少、制造業勞動力偏少、外資大項目偏少等“三多三少”形勢,必須聚力促進外貿穩固提質。
“創新山東”的創新突破
過去一年,世界首座四代技術高溫氣冷堆核電機組并網發電,國內首臺自主設計研發制造的智能雪蠟車交付國家隊,時速600公里的磁浮交通系統、國密算法物聯網安全芯片……在中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山東緊跟步伐,從不懈怠。
在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時,山東再一次將科技創新擺在了突出位置。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強化科技創新,就要“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引育一批創新人才。”
“報告提出實施山東實驗室體系重塑攻堅,很有針對性。”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張建宏委員說, “重塑實驗室體系不僅在于強化基礎研究,更在于讓這些戰略科技力量更有效地服務于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對報告提到的“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人才發展雁陣格局”,濰坊科技學院副院長李美芹代表很有感觸, “研究指出‘一’字斜陣或‘人’字是雁群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不僅在于強者領飛,還因為不同個體能相互借力而形成最大合力。”所以她認為, “完善人才結構,不同類型人才配合協調,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但要加快科技創新,終究離不開體制機制改革。對此報告提出了深化“揭榜掛帥制”改革,試點推進“賽馬制”。如何落實好這些措施?
要讓“揭榜掛帥”這項機制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理事長吳家強認為, “讓市場主體來出題,科研單位來答題,這樣能確保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馬連湘委員則對“賽馬制”有獨特見解。“在項目立項時,擇優選擇多家主體并行攻關,并進行階段性考核、競爭性淘汰, ‘賽馬制’這種新型的項目組織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讓真正有能力、干得好的主體脫穎而出。”
“文化山東”的破圈發展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環節,驚艷了全世界。巧合的是,山東青島平度也打造了“二十四節氣”城市超級IP《節氣小精靈》,向少年兒童詮釋“二十四節氣”的淵源與內涵的同時,也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城市的魅力來自于對歷史記憶的繼承和創新。要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破圈發展,“文化+”引領的跨界融合是個不錯選擇。今年報告中就提到,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發展大會影響力,擦亮“好客山東”“山東手造”品牌。
“山東手造”首次亮相于去年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為擦亮這一品牌,山東將全面助推傳統產業升級,通過傳統手造產業與新技術的深度滲透,疊加智能制造、數字賦能,將其打造成山東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同時,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還離不開平臺和載體。對此,報告中提到,要打造多個文化傳承發展、創新示范區,謀劃推進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
其實,一直以來山東就非常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2022年,山東還將實施黃河流域文物、齊長城遺址、大運河遺產、 “海岱考古”等保護利用“十大工程”;啟動實施齊長城遺址、大運河沿線文物以及國保單位的衛星遙感監測;持續提升曲阜魯國故城、南旺分水樞紐、章丘城子崖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利用水平,推進泰安大汶口、日照兩城鎮、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公園各項工作,爭取盡快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