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格 李昂
青年藝術家李昂在繼承傳統界畫的精細與嚴謹的同時,也追溯性地學習發掘大青綠山水之韻味,筆墨與色彩在虛幻的想象空間和現實中穿梭,蕭瑟靜穆的屋宇建筑應景而生。他“以繁寫實”,用筆不嬌作,沒有界畫用筆古板刻意的通病,又遵循著嚴謹的矩度,作為年輕藝術家是難能可貴的。
界畫作畫執筆以執筷的手法,對技藝要求甚高,而且造型以“L”型界尺為依托,追求線條“筆直”感,但李昂往往不受制于界尺,大多以徒手勾勒。其作品山水布局有別于傳統,構圖視覺略帶俯視,以屋宇為主體形象,亭榭、樓閣、庭院層層深入,山石、古樹疏密有致地環繞其中,虛實得當,彰顯了界畫的獨特性。
受敦煌壁畫設色的啟發,李昂注重筆墨與色彩的疊遞進關系,在畫面色彩韻律與節奏把控上下足了功夫。比如畫面以青綠山水為基底,冷暖色相呈現出交織的視覺效果。大面積裝飾色彩的運用,產生一種內在的秩序感。更重要的是,厚重的色彩帶來一絲神秘的隱喻氣息,有序的色彩節奏構成了一道隱秘的風景線,如晨昏的云霞一般多姿。李昂將對事物的理解付之于筆端,訴說著新時代年輕藝術家的擔當,訴說著求新求變的探索精神。
不僅如此,李昂還善用主觀的色彩調和于畫面中,讓人產生聯想與想象。他的作品展現了他與大自然的對話、可貴的探索、默默的學習和思考。尤其遠觀作品時,可以看到一種象征的、情緒的、自由的抽象,是一種“有意向的活動”。此時,山水樓宇在“知覺的虛構”中擁有一種被凝視的美,觀者也從大自然的觀物造境中尋求到一種生態自然以及生命隱喻的微妙關系。
李昂熱衷于研究兩宋院體,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對院體造型的繼承。例如,李昂的《神思》系列作品圍繞“個體一建筑一環境”的空間關系展開,他曾說到:“人與環境的關系總是蘊含著對立與統一,而建筑的介入往往可以在這二者之間調和出新的味道。”屋宇樓閣因山水環繞增添了“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的詩意境界。李昂在人與、建筑、環境之中尋找詩意的棲居,在藝術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以“規矩準繩”為基礎求新求變。
董仲舒曾提出“天人”與“氣”合而為一的理論。無獨有偶,作為后輩的李昂也把天與地的關系視為基本關系,所以在畫面中的云氣、水流、田地、小路、農舍與屋宇之間是生態而有機的。畫面以朱砂暈染山石,以赭石、土黃顏色暈染田地,以青綠設色點綴山巒,透露出人與自然的矛盾與共榮的景象,營造出自然、社會、人之間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