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霸鷮崒崱彼膫€字言簡意深,直擊關鍵。近五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深刻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的重中之重,突出改革為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初,全省謀劃并啟動了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下簡稱“兩項改革”);2021年3月,隨著兩項改革“前半篇”文章基本完成,“后半篇”文章又全面鋪開。這一篇前后相續的大文章成為四川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招、深化基層治理改革的主抓手。
從布局到新局。作為順應鄉村振興方向的實施路徑和全新布局,兩項改革的最終落腳點還是鄉村經濟和治理格局的重塑與建構。改革至今,全省鄉鎮(街道)從4610個減至3101個,建制村也從45447個減至26369個,數字變化的背后,是改革帶來的“一盤棋”新局面:鄉鎮(街道)、村(社區)運行機制更加高效順暢,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城鄉的空間、人口、產業等布局明顯優化,新型城鎮化體系更加完善;打造出一批農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美食小鎮、治理示范鎮等,推出首批擬命名“省級百強中心鎮”,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的底部支撐。
從減法到乘法。兩項改革帶來的數字減量,并不意味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被打“折扣”,相反卻因此實現提質增效,釋放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乘法效應”。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兩項改革打破了農村區劃界限和行政壁壘,順向而起勢,構建起一批現代農業園區、經開區等發展支架,賦予產業發展新動能,使得鄉村產業聚合力和持續增長力得以增強。改革后,鄉村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培育發展鎮村特色產業等方面產生新的“剛需”,從而形成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
從文件到紅利。兩項改革是一場涉及面廣、群眾關注、影響深遠的重大基礎性改革,改革的全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021年3月,四川省印發《關于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實施方案》,要求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務”下功夫。具體實施中,包括方案整體調整和政府、村莊、醫院、學校等命名選址的大小事項,均充分順應民心民意,體現“向區劃建制要效益、不與群眾爭利益”的改革取向。激活基層干部活力,盤活鄉村閑置資產,村民就近轉身為現代產業工人,在田園鄉村吃上生態“旅游飯”,水、路、氣、網等進村入戶……一項項硬核舉措,最終讓改革成果落地,并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
每一個巨浪都成就于微瀾。在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兩項改革在鄉村振興的全盤大局中以綿綿不絕之力蓄積流水爭先之勢,讓廣袤的巴山蜀水精彩呈現城鄉高質量發展新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