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軍?王浩

近年來,綿陽市三臺縣蘆溪鎮圍繞農產品主產區中心鎮定位,以“麥冬、藤椒、生豬”特色優勢產業及“優質糧油、果蔬”產業為基礎,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路徑,推動農業產業鏈向縱深發展、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利益鏈向廣域覆蓋。
作為國家級麥冬出口示范區,三臺縣生豬出欄第一大鎮,擁有一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區,蘆溪鎮已成為綿南梓北的農產品“產、加、銷”中心。2021年,蘆溪鎮實現麥冬年產量5100余噸、藤椒年產量900余噸、生豬年出欄8萬余頭;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余億元,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0萬元。
提檔升級 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三臺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四川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2019年、2020年生豬出欄數、母豬存欄數均位居四川省第一,而蘆溪鎮又是三臺縣生豬產業的頭部鎮,要建設“生豬強鎮”,蘆溪鎮不僅重量,更加重質。
蘆溪鎮將生豬種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積極對上爭取。縣委、縣政府圍繞“建設西部生豬種業高地”目標,在蘆溪鎮高標準規劃現代生豬種業園區,引進川農大育種團隊,聚集川內7家育種龍頭企業聯合育種,引導業內企業廣泛繁育,促進優質生豬遺傳資源高效交流;打造了由政府、企業、科研院校三方共建的“生豬種業創新中心”,構建相關專業平臺,聯合專家和企業開展育種攻關,產學研用全環節協同解決生豬種業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
另一方面,蘆溪鎮道地藥材涪城麥冬種植面積達2.1萬畝,總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25%、30%。全域推廣“藥—糧—菜”復合種植和“豬—沼—藥”生態循環模式,成功探索1畝麥冬5頭豬的種養循環黃金配比,實現沼液還田、沼氣發電、沼渣造肥。全年麥冬產區畝均綜合收益達到3.2萬元,既增加了種植戶經濟收益又保證了糧菜生產供給。
目前,以蘆溪鎮為核心區的三臺縣麥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已被納入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管理體系。麥冬、生豬兩大主導產業輻射帶動片區內金石鎮、老馬鎮、永明鎮、中太鎮、立新鎮、新魯鎮、劉營鎮7個鄉鎮75個村縱深發展,推動“一產接二連三”。
“我們強化黨建引領,以農業產業化、產業規模化、規模園區化、園區公園化思路為指導,依托特色優勢產業基礎,形成‘2+2+N現代農業園區梯次發展格局,高標準打造兩個國家級、兩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全面夯實農產品主產區產業基礎。”蘆溪鎮黨委書記王俊表示,將有序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綿陽國家區域共享公豬站、40萬頭生豬一體化高效集約經營等項目,推動蘆溪鎮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
因地制宜 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業
在鐵騎力士集團優食谷(三臺)食品產業園二區,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操作著一臺臺設備,將腌制的豬肉灌進腸衣,然后送進熏烤爐,再將熏制的臘腸抽空裝袋;生產車間外,裝卸工人們將一個個沉重的紙箱碼進貨車廂,這些臘肉將發往成都,轉運省外。
“要突破農業產業‘從大到強的發展瓶頸,迎來產業質的提升,必須要延伸產業鏈,推動農產品就地初、深加工,并打造本土農產品品牌,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蘆溪鎮副鎮長古誠表示,立足蘆溪工業區原有基礎,蘆溪鎮通過完善產業鏈,尤其是引進在食品加工業內有雄厚實力的大型企業來推動產業融合。
按照“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供應鏈”發展思路,蘆溪鎮大力開展品牌戰略行動。目前,上海梅林、綠溪優食谷等精深加工企業經營狀況優良,斯坦瑞60萬頭生豬屠宰場、圣菲倫、代代為本、中興藥業等項目相繼投產達效,楓葉牧場、生豬交易市場、有機肥廠等配套產業已全部建成,領旗食品、臺沃糧油、天府味道等重點項目正在穩步推進。蘆溪鎮依托特色農業產業基礎的百億級食品醫藥大健康產業園正在從規劃走向現實,將輻射帶動周邊六個鄉鎮的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助農增收。
農旅融合 打造鄉村旅游新高地
“我在網上看到櫻花谷打造得很不錯,就來游玩。這里的櫻花很漂亮,適合拍照打卡,還可以體驗各項游樂設施,感覺不虛此行。”游客鄧晴蓉說。
近年來,蘆溪鎮將特色美食、美景、農業園區等作為載體,大力發展櫻花園、藤椒公園、明興生豬公園、綠溪優食谷研學基地等鄉村旅游項目,將鄉村旅游與農業產業相結合,拓展當地的旅游資源,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攜手立新、永明等周邊鄉鎮,立足各自農業產業基礎和資源,抱團發展。積極支持狂歡小鎮、大地飛歌、印象涪江美麗島、西部水鄉等項目建設,構建北路片區鄉村旅游大環線。”蘆溪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周駿嶺表示,將把以蘆溪鎮為核心的北路片區打造成為綿陽科技城后花園,城市近郊鄉村旅游集散地,丘區農產品主產區農旅融合新高地。(作者單位/宋榮軍 中共三臺縣委組織部 王浩/蘆溪鎮綜合辦)(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