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剛 陳天航
近年來,特別是2021年以來,威遠農商銀行在金融服務“三農”中,重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創新制定“鄉村振興貸”系列信貸產品和全方位縱深開展金融服務,全力以赴支持縣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前,整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亮點突出、效果明顯,充分發揮了威遠農商銀行普惠金融主力軍銀行的作用,用金融畫筆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威遠農商銀行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切實推進黨的建設,引領全行凝心聚力服務鄉村振興。一是印發了《威遠農商銀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施細則》,從黨建引領出發,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威遠農商銀行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優勢。要求全體黨員干部樹立大局意識,培養干部隊伍,強化基層黨建,層層壓實責任,謀發展、理思路、出實招,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積極有效探索“黨建+金融+鄉村振興”新思路、新方法,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根本保證。二是調整基層組織,把原來基層網點單個黨支部組織調整為基層網點聯合支部。要求各聯合支部對接地方黨委政府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部門,每個村級組織有一名客戶經理為其提供金融服務,同時每個村級組織有一名金融服務聯絡員,為共同促進鄉村振興提供了組織保障。三是先后同人民銀行內江市中心支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電信、保險、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開展多方合作聯動,共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威遠農商銀行積極支持小河鎮、碗廠鎮、越溪鎮茶葉產業發展
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圍繞產業興旺,產業量身定做信貸產品,降低融資成本,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一是提高單戶用信,支持特色農產業發展和提質增效。如針對新店鎮生姜產業,制定了“生姜貸”產品,將借款人用于生姜種植的單戶授信由過去的3000元提升至現在的 200萬元,其中單戶貸款余額在100萬元以內的全部采用信用方式發放,擴大信用貸款用信330多倍,并在3年期限內循環支用,利率不超過同期貸款LPR利率。2019年以來,威遠農商銀行已累計向生姜種植戶授信 2.32億元,累計投放1.79億元。針對無花果產業制定了“金果貸”產品,該產品今年單列信貸投放計劃 2 億元,目前已投放 1.68億元。針對中藥材產業制定了“仙草貸”產品,今年威遠農商銀行對入駐“中藥健康產業園”的所有企業全面完成評級授信,現有此類貸款余額 3200萬元。二是創新(農業)擔保方式。根據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威遠農商銀行與農業農村局及擔保公司按照3∶3∶4的比例分擔風險)制定了“分險貸”,強化對轄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投放力度,在資料合規的前提下限時辦結。目前,已累計投放該類貸款產品3735萬元,已達到“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開立專戶存款余額的10倍。與四川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省農擔”)簽訂了“集約擔保”協議(“農信快貸”產品),該產品是威遠農商銀行對單戶10萬—300萬元的涉農經營主體采取批量授信,由省農擔批量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同時設定代償上限的快捷用信貸款。三是擴大農戶信用貸款授信,深耕“三農”服務。針對轄內具有固定居住地的農戶、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產業主體制定“興農貸”產品,在滿足產品條件情況下,最低可享受同期LPR貸款利率,信用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到過去的100倍,為30萬元。目前,已累計發放“興農貸”貸款 9542.4萬元。四是以支持新型農業主體為抓手,全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扶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世界無花果博覽園、穹窿山茶園、烏龍河中藥材種植帶、康橋恬園、5萬畝蔬菜產區、鎮西櫻桃產業園、向義和界牌5萬畝糯玉米種植區、內江黑豬循環農業威遠種養區等八大農業產業現代園區建設提供17億多元貸款支持。截至2021年末,已發放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農業主體貸款 900多戶,較年初增加247戶,貸款余額3億多元,較年初凈增4574.55萬元。
五年來,威遠農商銀行先后貸款20多億元,支持轄內21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23個家庭農場、432個農民專合社、8700戶種養個體和專業大戶發展。通過促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功能區的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了“東中藥材、南無花果、西櫻桃、北茶葉和全域生豬”的農業產業布局,形成了24個現代農業園區、1個食品工業園以及正在嚴陵鎮建設大健康醫藥產業園區。目前全縣無花果、中藥材、茶葉等為主的農業產業振興已經初具規模。

威遠農商銀行積極支持向義鎮蔬果產業發展

威遠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回訪脫貧戶
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宜居理念和建設目標,一是支持美麗新村建設,提升生態人居環境。在支持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研發“美麗新村貸”,如針對向義鎮古井村、水口村、土橋村的508戶“新農村安居工程”批量授信“美麗新村貸”4868萬元,全信用方式辦理;村民接收房屋后即可通過手機支用貸款,用于裝修、購置家電等。二是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等“綠色信貸”投放力度。2019年以來已對威遠清溪水務有限公司、內江瑞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內江藍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發放“綠色貸款”余額13197萬元。三是積極創新支持“退耕還林”,植樹造林、茶葉種植、高標準農田改造等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高效生態漁業、生態農業項目及節能農機推廣等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項目。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此類貸款0.57億元。
一是全方位開展“信用工程”建設,培育農村信用生態環境。通過“走千訪萬”活動,對所轄180個行政村符合條件的農戶全部錄入“CRM”系統進行建檔授信,目前已完成全部行政建制村的“整村評級授信”工作,并在對轄內各類新型農業主體全面建檔的同時,對符合條件的主體全面開展評級授信。二是將金融服務觸角不斷向客戶身邊延伸,做到每個鄉鎮有物理網點,每個行政村均設立助農金融服務站,積極推進“蜀信e·惠生活”“蜀信e·惠支付”“蜀信e貸”“智能小額農貸”等線上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的應用,讓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樣的金融服務。截至2021年末,全縣農村金融服務點覆蓋180個行政村,電子銀行交易占比達到95.24%,“蜀信e·惠生活”平臺累計訂單量318單,訂單金額46.72萬元,帶動廣大農戶增收致富,有效拉動農村消費發展。三是加大金融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充分利用村廣播、“一村一座談”等形式開展包括反洗錢、防電詐、重誠信等各類金融知識宣講,2021年以來已開展宣傳達170余場次,受眾客戶上萬人,不斷擴大了農村金融知識的普及度,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文明新風。四是加大“三資”管理平臺建設。主動出資參與建設威遠縣“三資”綜合管理平臺,形成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財政性涉農資金管理、村民公開公示、政府監督監管、“惠農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威遠縣“蜀信鄉村服務云”平臺,并于5月18日成功上線運行,成為全市首家上線平臺。截至2021年末,180個村民委員會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賬戶開戶覆蓋率達到100%,有效提升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農村消費。

銀行工作人員向新店鎮大頭菜農戶講解金融產品

銀行工作人員向鎮西鎮肉牛養殖戶了解情況
一是扎實推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對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執行同期 LPR 利率,進一步促進脫貧人口融入產業發展。截至2021年末,累計發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 33.33億元,3725人有效脫貧。二是加強作風建設,培養鄉村振興人才。要求基層網點員工每月蹲點、下鄉同各村組開展金融聯絡互動不少于10天,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同老百姓交流服務,培養銀行員工特別是客戶經理服務“三農”的能力。同時,也讓更多的村組人員懂“金融”,從而更好地服務鄉村老百姓。三是加大助學貸款投放,為貧困家庭和學生解決上大學難的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后續人才儲備。自2018年以來,威遠農商銀行累計發放助學貸款1596筆,金額共1036萬元,為992戶學生及家庭帶去希望,幫助他們解決了上大學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