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波
提到降糖藥,大家想到的多是西藥,那么,中醫是如何治療糖尿病的呢?名老中醫王暉在臨床中是這樣做的:
醫案舉例
胡某,女,57歲。2015年3月5日初診。
主訴:關節酸痛、屈伸不利1年余。
病史:1年前,因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而被當地醫院確診為糖尿病并發神經血管病變,中西醫并治,西藥服用瑞格列奈、二甲雙胍腸溶片等,中藥用“消渴方”或“芪歸六味”,其治療效果不明顯。患病一年,下肢諸大關節酸痛日甚,肢端麻木、肢體屈伸不利、目干澀糊、皮膚瘙癢、口干欲飲等。患糖尿病十余年,血糖長期控制不甚理想。有高血壓及高脂血癥史。舌質淡紅,苔光凈,脈細虛。
輔檢:空腹血糖9.11毫摩/升,總膽固醇5.8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6毫摩/升。
中醫診斷:消渴(逆歸期)、痹證。
辨證立法: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絡脈空虛為階段病機,燥熱內盛為兼夾病機。治以益氣養陰、清熱潤燥,先從基本病機、兼夾病機入手。
處方:平穩降糖飲加減。
北黃芪30克,生葛根30克,烏玄參20克,茅蒼術20克,懷山藥30克,枸杞子30克,冬桑葉15克,小川黃連9克,天花粉30克,鬼箭羽15克,地錦草15克。水煎服,7劑。
二診:2015年3月12日。藥后,口干大解,余癥未有進退,復測空腹血糖7.9毫摩/升。此乃燥熱漸解,絡脈空虛趨于主位之候,當減清熱潤燥之品,并入和血通絡之劑,上方減黃連、天花粉,加全當歸15克,延胡索30克,徐長卿30克,14劑。
此后,上方出入連服3月余,肢體不仁大為緩解。
方解 全方八味,適用于以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的消渴。該方以生黃芪、懷山藥為君藥,黃芪補氣以止渴,山藥補脾陰之力著。二藥相伍,氣陰兼顧,補脾之力彰矣。臣以烏玄參、茅蒼術、冬桑葉、小川黃連滋陰瀉熱,升陽燥濕。佐以甘枸杞子、生葛根滋養和絡。
按語 本案患者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理想,久而氣陰兩虛,損及絡脈,營血不暢,故下肢諸大關節酸痛、肢端麻木、肢體屈伸不利、目干澀糊、皮膚瘙癢、口干欲飲等。其中,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絡脈空虛為階段病機。
(溫馨提示:以上方劑應在醫師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