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見玲



【摘要】廣州市從2021年開始增設理化實驗操作考試,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正確掌握規范的實驗操作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并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活動、利用簡易裝置在家完成課外實驗、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演示+分組”等方式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關鍵詞】中考化學;操作考試;實驗教學;備考策略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州市從2021年開始實行中考實驗操作考試,化學從“筆試100分”的形式,變更為“筆試90分+實驗操作10分”的新形式,這是考試形式的一項改革。作為化學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下面,筆者主要從新中考下對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備考策略談一些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重視和加強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一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三是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四是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五是能幫助學生形成環保、節約的價值觀念。因此,重視和加強化學實驗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首先,應教會學生怎樣觀察,觀察方法有:①應該重點觀察試劑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在實驗前后發生的變化。②有序觀察,包括時間順序:反應前、中、后;空間順序:實驗裝置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其次,教師要通過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表達來了解學生觀察到了什么。這么做的作用:對教師來說,通過個別提問來了解其觀察是否正確。對學生來說,其表達和思維得到培養。
2.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探究”,不知道什么是探究、怎樣進行實驗探究?因此,通過這個內容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對“蠟燭熄滅后產生的白煙是什么”可以按以下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蠟燭熄滅時冒出的白煙的成分是什么呢?
進行假設:
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固體顆粒。
設計實驗:用火柴去點白煙
進行實驗: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
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C(填序號)提供了證據。同時可排除假設A、B(填序號)。因為二氧化碳和水都不具有可燃性,說明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固體顆粒。
通過這個內容向學生說明,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用科學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對一些內容進行科學探究。例如,對鐵制品銹蝕的條件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按照探究的一般過程進行科學探究。
提出問題:鐵生銹可能與哪些物質有關呢?
進行假設:鐵生銹可能與空氣、水有關。
想一想:兩種可能的因素,你能提出幾種有關鐵生銹條件的假設呢?
假設一:僅有空氣存在即可生銹
假設二:僅有H2O存在即可生銹
假設三:既有空氣又有H2O才可生銹
設計實驗: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按方案實施實驗,觀察現象,收集證據。
得出結論:鐵在既有空氣又有水的條件下容易生銹。
通過上面這樣的探究過程展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包括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得到結論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主題活動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主題活動,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實驗操作能力、科學探究能力。例如,“水的凈化”是九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自制凈水器”是該內容的課后延伸。課后可布置“自制凈水器”課外作業,學生通過組隊、產品制作、完成設計書等環節開展。又如,學了第九單元《溶液》后,也可以開展大晶體制作的實驗活動。學生自行組隊,探究制作不同形狀大晶體的方法,做好實驗記錄、書寫實驗報告,研究某一種晶體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某一種大晶體。這些活動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其思考、合作的習慣,提升師生課堂生命質量的開放式、生成性的課堂組織形式。
三、利用簡易裝置在家實驗增加動手機會
現在網上有很多化學器材實驗箱,有針對不同教材版本的,也有針對中考實驗操作考試的,學生可自行購買一套中考實驗操作的實驗箱,利用簡易裝置可以在家完成實驗,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增加動手機會。利用實驗箱的儀器或家庭用品完成教材的課外實驗(具體教學單元和實驗名稱見下表):可按“設計實驗報告(由教師給出設計示范過渡到學生自主設計)——學生在家實驗——完成實驗報告——課堂分享(現場演示或小視頻)的流程開展。與課程結合,完成教材部分演示實驗(重要、安全的實驗)。為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對以上一些優秀作品進行展覽,同時促進學生的學習與交流,教學評價也更多樣化。
四、結合實際,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演示+分組”
中考化學實驗操作考試主要考查基本的實驗操作,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就有關于基本實驗操作的教學,以往一般采用“演示實驗”的方式展開,在新中考下,一些“演示實驗”可改為“演示+分組”,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新增分組實驗如下:
其它做法,如,增加期末學生化學操作考試,提高學生對實驗考試的適應性;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實驗室。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111年版)》指出:“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被瘜W實驗操作考試納入中考,具有深遠意義。教師要重視和加強化學實驗教學,按課標要求開足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包括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等。并通過開展實驗活動、完成課外實驗、增設分組實驗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2021年中考化學實驗操作考試主要考查考生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一些學校采取了考前集訓的方式備考,帶有明顯的應試色彩。筆者認為,我們在重視成績的同時不應忘了中考增設實驗考查的初衷,是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希望我們能真正發揮化學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懼困難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佩玉.關于中考增設實驗操作考試的思考[J].化學教學,2020(6):33-37.
[3]葉廣麗.中考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備考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8):55-56.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