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茹

【摘要】課例“用8和9解決問題”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6、47頁“用6和7解決問題”的延續,也是認識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形成過程的一次突破,是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四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通過創編、繪畫彩色繪本《小鹿去旅行》,課前設置幾個數學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課中通過繪本的閱讀和交流,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同時也加深加、減法意義在生活中的應用,課尾讓學生沉浸在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繪本中。繪本故事通過緊密的情節,始終吸引學生的興趣,體會兒童味、智趣味和數學味。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四能;數學繪本
問題解決培養學生“四能”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對于大括號表示的意思,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知道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構成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有了一定的認知。
一、注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繪本故事,并與問題解決的四要素巧妙結合
數學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小做起。其實小學生對于讀故事是很感興趣的,學生能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同時體會學習數學的趣味。
1.課前:教師通過創編、繪畫彩色繪本《小鹿去旅行》,推薦給家委統一印刷,裝訂成小冊子,分發給學生每人一份。繪本中設置幾個數學問題,用填空的形式,嘗試填一填。讓學生先自行閱讀,再嘗試把答案在繪本中找出來,然后可以講給爸媽聽,或分享給同學聽,建議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在繪本中寫一寫,列算式表示。問題:(1)一共有(? )只小鹿去旅行,跑了( )只,還剩(? )只;(2)3只小鹿一共采了(? )個蘑菇;(3)(? )只白鵝藏在蘆葦叢中。
2.課中:繼續延伸繪本故事。把彩色繪本掃描,按順序制成PPT。課伊始,呈現“邀請函”:親愛的小朋友們,可愛的小鹿們在森林里旅行,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旅行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奇妙小森林),3只調皮的小鹿去哪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深挖主題情境圖的數學信息,在指導學生讀懂文字時,通過1.找、2.列、3.查、4.答,四個教學步驟,把學生找到的、描述到的文字信息,數學問題都張貼在黑板上,使整個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向性更明確,降低難度。明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引導學生有序地、完整地表達題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懂得數學問題的某些已知條件直接用文字表達時,不需要再通過數數獲得。通過解決圖里的3個問題,學生知道了雖然沒有大括號圖,但是只要是求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一樣是用加法計算;知道總數,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還剩的一部分一樣是用減法計算,而且從蘑菇這題學生知道,當題目中出現了圖又出現了具體的文字時,我們獲取信息就以文字為主。引導學生體會到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問題構成一個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發現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后:繼續用繪本回應小鹿旅程的結果,讓學生沉浸在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繪本中,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生命教育理念。繪本故事通過緊密的情節,始終吸引學生的興趣,體會兒童味、智趣味和數學味。
二、尊重學生的原有經驗和基礎,依據學生的認知情況處理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活用知識通過生活場景兩道題的鋪墊,嘗試放手,以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鞏固加、減法的含義,提高學生應用加、減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解決問題必須要找準有用的信息,去掉干擾信息。最后,通過“找朋友”激發興趣的游戲,明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引導學生有序地、完整地表達題意,對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結構的滲透,引導學生體會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問題構成一個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發現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尾繼續用繪本回應小鹿旅程的結果,讓學生沉浸在富有生命的兒童味。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教學實踐,明確:1.學生仍沒有很流暢地表述一個完整的數學問題,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分層提取信息,理解文字信息(學生不太會認字),提出問題還有更好的教學環節設計和問題設計嗎?2.如何深挖教學主題情境圖中的有效教學資源,讓學生思辨、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從而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問題解決的策略?3.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新技術教學資源,積累更多的數學繪本,開展整本書閱讀,在閱讀中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最大的改變就是把“雙基”變成“四基”,“兩能”變成“四能”,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標準”把“解決問題”變成“問題解決”,雖然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個小小改變,但實質上卻是教學理念的一種改變。改變后的“問題解決”重在過程,是要讓學生經歷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從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閱讀文本,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實現“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目標。
附:原創繪本《小鹿去旅行》文本內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