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芳,徐 琳,王 佳
(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重慶 401147;重慶匯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84)
目前,發電廠發電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60%,是較為主要的發電形式,煤炭則是主要能源,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等,若是不進行有效處理,將會直接排放到大氣中,不利于環境保護,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因此,聯系實際分析發電廠輸煤系統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情況下,發電廠輸煤系統運行產生的污染物質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粉塵等,這些污染物質會在不同程度上危害到人體健康。首先,氮氧化物,這一有害物質不僅是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當排入大氣中以后會迅速氧化成二氧化氮,經過紫外前照射以后,會與碳氫化合物發生反應形成淺藍色毒霧,會刺激眼睛、鼻子、心肺等,同時破壞臭氧層、形成酸雨等,嚴重危害自然生態;其次,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誘因,且海洋、土壤對其吸收率較低,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被稀釋;再次,硫氧化物,對人體呼吸道有著較強的刺激作用,一旦吸入,人體呼吸道的抵抗能力會明顯下降,同時誘發多種炎癥,在進入大氣以后會生成硫酸霧,腐蝕金屬表面,對紙制品、皮革制品的影響較大,在特定條件下還會形成酸雨,有害物質將降落到地上,進入土壤,威脅到區域范圍內的生態環境;最后,粉塵,在排放到大氣中以后很有可能會形成降塵、飄塵,是兩種最為常見的污染形式,當與空氣中其他有害物質結合以后,會加劇環境污染情況,并隨著人們呼吸進入人體,對呼吸道造成較大破壞,其他有毒物質甚至還會影響到人體器官等正常運轉,度人體傷害較大。由此可見,對發電廠輸煤系統大氣污染物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首先,火力發電廠必須轉變傳統的經營方式,要充分認識到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發電廠在采購煤時應注意選用煤的品質,從源頭上降低各類碳、氮、硫、塵等污染物的排放。其次,要改進燃煤發電廠的煙囪。火力發電廠的煙囪通常比較高,以確保燃煤的供氧和供氧速率。煙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保溫,如果不能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就會造成爐子內部的低溫而熄滅。一些火力發電廠的煙囪呈灰色,對吸收太陽能和隔熱不利。這時可以考慮改變煙囪的色彩,采用黑色的煙囪,增強吸熱和保溫效果,確保室內溫度。火力發電廠應充分發揮低NO 的優勢,特別是中小型火力發電廠,以煤種質量差、熱量高、熱值高、燃燒效率低、易留下殘渣等為主要特征。例如,采用了高級的高效燃燒爐,如水平濃淡燃燒爐。
基于上述分析,發電廠輸煤系統需要經過不斷改良,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污染物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加快環保工作進程。
2.2.1 氮氧化物控制技術
當前,在煤炭燃燒過程中,采用的控制方式是以還原法為主,即通過還原劑將NO、NO2進行還原劑的方式進行氧化,并將其分解為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和選擇性非催化法。首先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將NH3添加至280~420℃的煙氣中,將NH3分解為水和氮,以純氨、尿素作為主要原料,其利用率可達85%,氨揮發量在3~5ppm,盡管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但總體成本高,使用壓力大。其次,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主要是指在不適用催化劑的條件下,氨、尿素等還原劑,在鍋爐爐膛溫度達到850~1100℃時噴入,將NOx還原為水和氮氣,一般情況下其效率能夠控制在30%~70%,氨逃逸率控制在5ppm 以上,不會產生新的液體污染物,具有成本低的特點,但相對而言反應溫度范圍通常只能在800~1250℃這一階段內進行,對混合情況、反應空間、反應時間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2]。此外,可以將低氮燃燒技術應用于氮氧化物控制中,盡可能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體來說,可有4 種措施:①降低鍋爐峰值溫度,盡可能減少燃燒區域的煤粉數量。②降低氧濃度,控制空氣系數,關閉部分二次風管。③可以將一部分空氣與煤粉,從鍋爐的上方投入使用,實現對燃燒中心區域助燃空氣數量的有效控制,避免燃燒物在火焰區域停留太多時間,創造低溫低氧燃燒環境。④在爐膛內設置再燃區,主要是利用一些為完全燃燒的物質,以及在主燃區燃燒產生的烴根,將氮氧化物還原為N2。火電廠煙氣氮氧化物控制技術如圖1 所示。

圖1 火電廠煙氣氮氧化物控制技術
2.2.2 粉塵控制技術
目前,我國的發電廠的煙塵控制,主要是以電除塵器為主,隨著科技進步,除塵技術也會隨之改良,并得到進一步應用。①低溫省煤器,主要是利用汽機冷凝水、空預器后的熱煙氣進行熱交換,使得汽機冷凝水可以獲得額外熱量,減少抽氣量消耗,在節能的同時,也能降低煙體積流量,進而降低內部煙氣流動速度,增加停留時間。②高頻電源,工作頻率最高可以達到幾十千赫茲,具有較大優勢,在實際應用中,高中比電阻飛灰的除塵效率會明顯提升。③布袋除塵器,主要是借助纖維編制而成的袋式過濾元件,將帶有灰塵的氣體進行捕捉,從中篩選出固體顆粒物質,起到較好的過濾作用,最小可以捕捉1μm 的灰塵,且隨著灰塵數量增加,布袋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強,不會出現效率低下的情況。
2.2.3 二氧化硫控制技術
隨著排放限值日益嚴格,傳統的二氧化硫控制技術已經無法起到較好效果,為了更好地開展大氣污染物治理工作,便產生了一些新技術。吸收塔擴容,單塔雙循環,雙塔雙循環技術就是現下應用較為普遍的技術手段。其中,吸收塔擴建技術僅需在公共系統中增設1~2 個噴淋層,調整液氣比,使其具備更好的除硫效果;單塔雙循環技術就是在但吸收塔上分別設置一個2 級循環和2 級吸收塔漿池,實現對不同pH 的有效控制,便于氧化,總脫硫率能達到98%,有著良好效果;雙塔雙循環技術是基于原吸收塔,額外串聯一座全新的吸收塔,對空間、場地有著較高要求,煙道也要重新進行調整,工程量較大,需謹慎應用。二氧化硫治理技術如圖2 所示。

圖2 二氧化硫治理技術
大氣監測的主要方法如下。①物理監測法,它具有操作簡便、高效等優點,是國內大氣環境監控中常用的一種。它是通過使用監控裝置來探測空氣中的污染。②化學監測法,收集污染樣品,然后進行化學檢測,以確定污染的濃度。該技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高的可靠性。③生物監測法,它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生存條件,對空氣中的污染進行監控,根據微生物的生長情況,確定空氣中的污染類型和濃度。④顆粒監控,通常情況下,對于顆粒狀的空氣污染都會采取這種方式,比如重金屬顆粒、粉塵等。它能根據粒子的密度來判斷空氣中的污染物質的含量和總量。
要想徹底消除空氣的污染,就必須開發新的能源,例如,太陽能。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雖然我們國家的煤炭儲量很高,但也有耗盡的一天,因此,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能源,取代煤炭等環境污染,開發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
綜上所述,現下我國所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燃煤廠作為大氣污染物產生的主要路徑,需要不斷進行減排,除了要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相關標準與法規落實發電工作以外,還需不斷加強發電廠輸煤系統的大氣污染物治理。對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從而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火電廠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文章提出了通過促進煤炭充分燃燒的措施、優化火電廠的除塵技術、加強對大氣的監測、開發新型能源代替傳統煤炭資源等方法來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最大程度上減少污染物排放,為大氣環境治理提供助力,營造更為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