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弓
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白宮背后籠罩著各種謎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新入住的美國總統也會成為媒體的熱搜人物。而在200多年前,它還不叫白宮。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通過,美利堅合眾國宣告成立。這一天,也成了美國獨立紀念日。
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只是由13個州組成的松散聯盟,成立以后面臨重重困難,費城、約克、普林斯頓、紐約等都臨時充當過美國的首都。直到1789年,喬治·華盛頓當上了美國第一任總統,才開始考慮首都的位置。當時的北方和南方各州都想定在自己的范圍內,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美國政府拿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決定在波托馬克河地區,即現在的華盛頓特區,建立美國永久性首都。
首都確定以后,接下來的考慮事項就是美國總統官邸了,喬治·華盛頓提出:它不能是一座豪華的宮殿,因為這里的主人是國家的仆人;它要寬敞而堅固,典雅而現代;它無須太高大,有三層高就足夠了。時任美國第一任國務卿的托馬斯·杰斐遜向喬治·華盛頓提議,舉行全國設計競賽。最終,南卡羅來納州的愛爾蘭建筑師詹姆斯·霍班勝出。
1792年,總統官邸動工修建,詹姆斯·霍班親自監工。房屋所用的石料,是來自弗吉尼亞州格里克石場的一種白色石灰石,用船沿波托馬克河運至現場。門窗和地板所用的木材,則來自北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州。詹姆斯·霍班命人在工地壘造了三個磚窯,用來燒制磚塊。他還在蘇格蘭的愛丁堡招募了一批瓦工,同時使用了一些奴隸。
由于施工質量要求嚴格,工期拖得很長,1797年,喬治·華盛頓卸任時,總統官邸只建好了墻壁和屋架。1800年,總統官邸才基本完工,并迎來了它的第一對主人——約翰·亞當斯及其夫人,不過約翰·亞當斯正式入住時,離卸任只剩下幾個月了。從此,美國歷屆總統都在這里辦公和居住。
每屆美國總統都有權對辦公室進行裝修改造,但需要向政府申請一筆經費。他們會挑選新家具,更換新窗簾,甚至親自設計地毯。塔夫脫總統在地板上鋪了一塊橄欖綠的地毯,從此以后,歷任總統開始定制個性化的地毯。肯尼迪總統裝飾的是紅色地毯,布什總統喜歡黃色,克林頓總統則選擇了深藍色。
在總統辦公室應該擺什么樣的辦公桌,同樣有講究,每一張辦公桌也有自己的故事和傳說。其中最有名的一張叫“堅毅桌”,它的故事可以上溯至1845年。
這年5月,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率領皇家海軍“幽冥號”和“驚恐號”開始探尋“西北航道”,然而,從7月以后,船隊便離奇失蹤了。
富蘭克林失蹤兩年后,英國政府才組織救援隊伍前去搜尋。由于適合前往北冰洋探險的船只有限,他們又從民間購買了幾艘商船,改裝后補充進了皇家海軍。其中一艘經過改裝的三桅救援船“堅毅號”,在1853年的一次搜尋中被浮冰困住,船員們只得棄船,徒步穿越浮冰,終于得以脫險,而“堅毅號”被留在了北冰洋上。
直到1855年,“堅毅號”才在加拿大巴芬島附近被美國“喬治·亨利號”發現,這里距離棄船地點足有1900公里遠。人們驚訝地發現,“堅毅號”幾乎完好無損。接下來,“喬治·亨利號”的船長親自駕駛“堅毅號”,興奮地回到了美國。
該如何處理這艘船呢?美國政府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這是英國的船只,據為己有并不合適。但是此時,美國和英國的關系已經惡化。后來,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時期,美國還是決定將“堅毅號”歸還英國。他們把船只修繕一新,于1856年帶它返回了英國老家。
“堅毅號”退役后,英國政府對它進行了拆解,并用精選出來的木料打造了三張書桌。其中最好的一張,作為國禮贈送給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海斯,他將這件禮物接進了白宮,作為自己的辦公桌。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使用堅毅桌時,為了避免人們看到他的輪椅,命人安裝上了一張擋板。然而擋板還沒裝好,他就突發疾病去世了,堅毅桌也被棄置一旁。直到1961年,肯尼迪入住白宮后,總統夫人杰奎琳才讓它重見天日。由于肯尼迪總統患有慢性背痛,他的椅子也進行了專門的設計。
肯尼迪總統遇刺后,約翰遜上任,將這張桌子移出了辦公室。之后,堅毅桌被肯尼迪紀念圖書館借去用作全國巡展,又在史密森尼博物館展覽,一直展覽到1977年,才被卡特總統重新接回白宮。這件具有傳奇經歷的老家具,稱得上白宮風云的見證者。
在總統辦公室安裝電話,同樣一波三折。1878年,海斯總統給白宮安裝了第一部電話,但是電話線并沒有扯到總統辦公室。那段時間,有人想給總統打電話,得先撥打秘書的辦公電話,然后提出要與總統通話的請求。胡佛總統上任后,發現兒子給他打電話,他居然沒有接到,非常不滿,立即要求把電話線延長,美國總統的辦公桌上這才有了電話。
美國國宴是在白宮舉辦的一項重要活動。最初的“國宴”,是由美國總統設宴招待內閣部長、國會議員、高級法院成員和外交官員,幾乎每年冬天都要組織一次。
1874年,當時的格蘭特總統和夫人設宴款待了桑威奇群島的國王戴維·卡拉卡瓦。也是從那時候起,“國宴”成為美國總統招待外賓的正式宴會。
每次國宴,白宮都要精心安排嘉賓的座次。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設宴款待普魯士王子亨利時,布置的是長方形的桌子,最尊貴的座位留給了美國總統夫婦,誰和總統坐在一起,誰和第一夫人坐在一起,非常有講究,在外交界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
到了肯尼迪總統時期,總統夫人杰奎琳放棄了使用長方形桌子,換成了更便于交流的圓形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容納更多的客人,也打破了座次上的尊卑次序。
尼克松總統夫人則選擇了E形桌,對此她解釋道:“如果總統不想看見某人,但這個人的級別又很高,就可以安排? 他坐在E字三橫之一的拐角,背朝著總統坐。”在歷任美國總統中,尼克松總統舉行的國宴次數最多,據稱“至少有76次”。
早期的國宴菜譜,以法式菜為主,因為當時白宮聘請的大廚都是法國人,菜單上用的也是法語,肯尼迪總統夫人甚至宣稱“要創造出美國的凡爾賽宮”。
直到2005年,國宴菜譜才實現了美國化,通常包括四五道菜,主打美式菜,有時候也會照顧外賓的特殊需求,加入一些對方國家的菜肴。
宴會過后,緊接著是文藝表演。邀請藝術家前來演出的傳統,早在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時期就形成了。那時,他們邀請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樂團,這一表演內容后來成了必選節目。而最重量級的環節是舞會。約翰遜總統非常喜歡跳舞,他在設宴款待英國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時候,在舞會上與50多位女士跳了舞。
因為有著種種故事,白宮充滿了神秘感。當第三任美國總統杰斐遜決定每天早晨打開總統官邸大門時,白宮正式向公眾敞開,人們可以按規定參觀。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體現了杰斐遜總統的民主思想。
“9·11事件”發生以后,白宮日趨封閉起來,開放方式也出現了變化。如今的白宮,已經被用來指代美國政府。230歲的它見證了美國一路從弱小走向強大。而美國何時能夠回到杰斐遜總統時期那種自由出入白宮的“民主”時期,人們拭目以待。
(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