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手對俄實施了多輪經濟制裁。然而,從已經顯現的效果來看,經濟制裁非但無助于政治解決俄烏沖突,而且不斷推高全球商品價格、惡化高通脹水平并沖擊產業鏈供應鏈,使處于脆弱疫后復蘇進程中的全球經濟繼續承壓。這也讓國際社會再次看清,美國慣用的經濟制裁和經濟脅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古巴實施長達60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對朝鮮不斷加大制裁力度,10年內兩次將伊朗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禁止其他國家個人或實體進口委內瑞拉原油,聯手其他西方國家加碼對俄制裁……長期以來,美國濫用自身金融霸權地位和技術優勢,頻頻采取單邊霸凌行徑,對多國制裁施壓,并隨意挑起“貿易戰”,借國家安全之名肆意打壓別國高科技企業,大搞經濟脅迫。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分析稱,對美國而言,相比軍事手段,經濟脅迫能用相對較小的代價給對方制造較大的經濟損失,進而迫使對方知難而退。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彼得·哈里爾指出,美國頻繁制裁他國主要是因為美國主導了國際金融秩序,但是如果美國過于激進地使用制裁措施,將迫使其他國家認真考慮創建一個能夠替代美國的金融體系,這將削弱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簡言之,美國的單邊制裁措施將導致其自身在世界經濟中被孤立。
“種種事實足以表明,美國實施經濟脅迫是一種損人害己的典型做法,最終非但達不到其預期目的,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蓖饨粚W院美國問題專家李海東說。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嚴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