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1日,東方航空MU5735航班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在廣西梧州藤縣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目前,現場救援、善后處置及事故原因調查等工作正在進行中。
每起墜機事件都是一場災難,制造了許多傷心的家庭與破碎的人生。20世紀的一些墜機悲劇還改變了世界航空史。
三次墜機終結英國航空雄心
二戰剛結束時,曾引領全球民航潮流的并非美國和蘇聯,而是英國。1949年,英國率先研制出人類航空史上第一款噴氣式客機“彗星”。從1952年“彗星”正式服役開始,短短數月間,英國從倫敦飛往世界各地的航線就紛紛出現它的身影,法國、加拿大等多國也爭先向英國下訂單。一時間,英國成為全球客機的領導者。
可惜英國在這個寶座上沒坐多久。1953年5月2日,一架“彗星”客機從印度德里起飛后不久即墜毀,造成43人死亡。調查結果顯示,飛機只是遭遇極端天氣導致解體。但1954年1月10日,又一架“彗星”客機從羅馬起飛后不久在空中爆炸,機上35人全部遇難。英國趕緊下令所有“彗星”停飛并進行調查。但技術人員始終沒找出確切的事故原因,最終只能猜測還是“飛行員操作失誤”。
英國決定繼續運營“彗星”客機。不到三個月,悲劇再次上演。1954年4月8日,一架“彗星”客機在意大利空中解體,機上21人全部遇難。
最終調查人員發現,“彗星”為減輕機體重量,大幅削減外殼厚度,同時為在萬米高空飛行,還采用了增壓艙技術。 由于缺乏經驗, 當時沒人認識到,這些設計會讓“彗星”的傳統矩形舷窗周圍容易出現金屬疲勞,最終導致機體破裂。
接連3次墜機事故嚴重傷害了“彗星”的聲譽,盡管1958年改進后的“彗星”搶在美國波音707之前實現跨大西洋航班運營,但仍未能扭轉頹勢。屬于英國航空的輝煌時代一去不返。
超音速客機被迫退出歷史舞臺
上世紀60年代,冷戰兩大陣營把目光投向超音速商業飛行。英國和法國率先提出建造超音速客機的計劃,該型客機能裝載100人、以兩倍音速跨大西洋飛行。1963年,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將這款客機命名為“協和”號。幾乎在同一時間,蘇聯也提出了類似的超音速客機計劃,代號圖-144。
1968年12月31日,蘇聯圖-144首飛成功,成為全球第一種超音速客機。三個月后的1969年3月2日,“協和號001”也在法國圖盧茲首飛成功。
1973年6月,兩種超音速客機齊聚巴黎航展。圖-144在表演時突然失控,飛機墜落在機場5公里外的鄉村,6名機組成員和地面8名平民遇難。
這場事故嚴重傷害了圖-144的信譽。直到1977年11月,它才開始執行從莫斯科到阿拉木圖的飛行航線。1978年5月23日,又一架升級版的圖-144D在試飛時墜毀。蘇聯被迫叫停圖-144的客運服務。至此,圖-144總共只執行過55個客運航班,運送3284名旅客就草草收場。
相比悲劇的圖-144,“協和”號在2000年之前保持著安全無事故的良好記錄。2000年7月25日,一架“協和”號客機在法國戴高樂機場拖著長長 的火焰強行起飛, 但隨即在空中解體,機上109人遇難。事后調查顯示,起飛時“協和”號輪胎爆炸產生的碎片碰到油箱引發大火是事故主因。此后搭乘“協和”號的旅客驟減。2003年,“協和”號退出現役,人類超音速商業飛行時代就此暫告終結。
美國軍火巨頭的民航夢落空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全球頭號軍火巨頭,它研制的各種先進軍機讓全球矚目。它也曾試圖進入民用航空領域。
上世紀7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洛·馬公司的前身)推出L-1011“三星”式寬體客機時,曾自認為可以憑借從軍機上移植的先進技術,輕松壓倒競爭對手。然而它交付使用僅8個月,一場空難不期而遇。
1972年12月29日深夜,美國東方航空公司401號航班(使用剛交付的“三星”式客機)準備降落邁阿密機場。根據機場塔臺的指令,401號航班將飛機高度保持在2000英尺,并放下起落架待命。晚上11時34分,地面塔臺收到401號航班的通報,稱前起落架指示燈沒亮。黑匣子的機艙通話記錄顯示,此后機組成員主要都在研究該如何解決起落架故障。
在401號航班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危險越來越近。原來“三星”式客機配備有當時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機長在研究起落架故障時,將操縱桿設置為“自動駕駛”模式。但沒人知道的是,此時只要一碰操縱桿,就會解除“自動駕駛”模式。在機艙人員忙著研究起落架故障時,有人碰到了操縱桿。客機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脫離自動駕駛,開始緩慢下降。
幾分鐘后,有地面調度人員注意到401號航班的飛行高度已掉落到不足900英尺,并發出緊急呼叫。然而于事無補,飛機一頭撞進附近的沼澤地并燃起大火,導致101人遇難。
此事讓民眾對洛克希德公司先進技術的可靠性提出懷疑。最終,虧損嚴重的“三星”式客機生產提前結束,洛克希德公司進入民機市場的努力也就此告終。
(摘自《航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