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超過9700件,授權3218件。自1999年實行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以來,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總量已經突破5萬件,目前已授權近2萬件,2017年至2021年的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植物新品種保護對促進種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保障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摘自《人民日報》3.29)
中國發現
最早貓頭鷹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只“離經叛道”、不是“夜貓子”的古老貓頭鷹——他們在青藏高原邊緣采集到一件已滅絕的600萬年前晝行性貓頭鷹化石,也是首次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鸮形目鳥類化石。這只貓頭鷹化石生活在距今約600萬~950萬年前的中新世末期。本項研究為學界重建了貓頭鷹晝—夜行性的演化歷史。
(據中新社3.29訊)
5千元衣服利潤4千還以次充好
近日,瑞士奢侈品牌Bally關聯公司巴麗(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1萬余元,沒收違法所得4085.5元。經查,上述公司于2021年5月27日以1590元的單價進口Bally女裝針織上衣75件,連同海關關稅在內,該款貨物成本單價為1904.5元。截至2021年8月18日,上述公司下設Bally門店共銷售1件,銷售額為5990元,其中利潤為4085.5元。
(摘自《北京商報》3.29)
科學家發現
6.02億年前生物長“大”
地球上的生物剛出現時,只有幾微米長,肉眼無法看到。長“大”這一變化是何時發生的?近日,中、英科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生物長“大”這一關鍵性變化在6.02億年前已經發生。據介紹,來自安徽省休寧縣的藍田生物群,是科學界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生物群,至少包含18種不同形態的“大型”生物。
(據新華社3.29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