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林棟山西農業大學社會服務部副部長
俗話說“苗好半成收”,在春耕備種期,馬鈴薯應重點在土地、糞便、化肥、種子、地膜等五方面做好生產種植,才能提升馬鈴薯的高效增產。
在薯農種植中,一是注重鼓勵薯農多采用旱地機械化壟作高效栽培方式,二是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也要做好追肥工作,追肥工作對于哪一種蔬菜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馬鈴薯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夠保證追肥工作的話,那么馬鈴薯很可能會出現減產的情況,大家可以在馬鈴薯馬上就要成熟的時候多使用些地糞等農家肥達到腐熟效果,這種物質可以幫助馬鈴薯更加容易膨大,以促進馬鈴薯地下根系更好吸收養分,而且還能夠讓馬鈴薯吃起來口感更好。三是注意規避使用待分解有機物及抗生素等危害土壤成分的化肥,在給馬鈴薯播種開溝的時候,多使用如尿素、氯化鉀等有機肥料。按照每畝地施加含有二銨15kg、尿素22kg、硫酸鉀55kg的混合化肥的標準,投放到深度為15cm的深溝內,同時在溝內加入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化肥。讓農藥和土壤充分混合后再把種塊放到溝內,但是千萬別讓種塊和化肥直接接觸,否則會引起種塊燒傷。四是選用可降解滲水通氣地膜,地膜覆蓋技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種植方式,具有保溫、保水、保肥等特點,對促進植株生長、開花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推廣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僅能增產20%~70%,也有效提升馬鈴薯生長環境與品牌價值。五是做到因地制宜,選擇抗逆性強、產量穩定的品種。馬鈴薯種薯的品種能夠影響長勢和產量, 山西省馬鈴薯的品種繁多, 主要有晉薯2號、晉薯8號、青薯9號等。
因此, 種植人員需要選擇高產、抗病能力強、適合當地生長環境的馬鈴薯作為種薯, 才能夠提供保證收獲質量,延長馬鈴薯產量的蓬勃期,為山西“土豆革命”行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