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杏
物理作為初中生剛接觸的基礎學科,主要傳授內容是基本物理常識和基礎的實驗探究方法,為學生以后掌握物理知識進行鋪墊。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往往會存在學習上的困難,這也反映出當前物理課堂存在的問題。而STEAM教育理念與物理學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將兩者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一、初中物理與STEAM教育融合的意義
1.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STEAM教育理念與物理課堂的融合恰好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STEAM教育結合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物理與這五個部分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物理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雙減”政策的落實推動了教育的改革發展,也讓教育回歸了本質。當前學生的學習大多是被動的,特別是應試教育讓考試成為教育的主題,教師不得不依照傳統應試教育模式進行授課,這也間接地讓物理學習變得枯燥。而STEAM教育理念圍繞情境來完成學習環境的創設,這樣設計出的物理課堂能夠讓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主動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模式尚未轉變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很多教師雖然按照要求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加強了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的效率,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仍是主流。這種傳統教學的弊端是將物理知識看作是固定的、教條的,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一旦遇到思維發散的問題就難以進行自我建構,長此以往,學生會對物理學科產生消極情緒。
2.實驗教學意識不足
“雙減”實施以來,初中物理課堂在不斷探究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也非常注重物理現象的實驗探究。但由于學校硬件條件不足,學生能夠動手完成的實驗很有限,通常是以教師演示為主,學生僅能掌握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應用,更無法親身體會實驗探究的整個過程。同時,實驗教學對學生的約束力不足也導致了教師對物理實驗教學的忽視,讓物理學習僅停留在了理論基礎階段。
三、初中物理與STEAM教育融合的教學策略
1.重塑物理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有了新的轉變,融入STEAM教育理念,適當淡化了學生對學科學習之間的界限,更要求教師采取一體化的方式,借助科學、工程、技術、數學及藝術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聲現象”這一單元中,可以通過“問題+項目設計”來引導學生開發自己的項目。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聲音以及這些聲音如何發出,再讓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做樂器,以此了解聲音的三要素。在樂器的制作過程中,學生能夠間接地學習樂理知識,培養藝術素養和情操,達到STEAM教育的目標。
2.課上鼓勵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物理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佳方式。初中物理教學融合STAEM教育能夠將課堂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雙減”背景下的課后輔導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當學習“歐姆定律”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想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設計實驗方案。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學生總結出電阻的大小與溫度相關,在這一系列的猜想、實踐和操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也培養了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同時也提升了口頭表達能力,實現了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學目標。
3.課后設計創新作業形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會通過布置書面作業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這種形式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與STEAM教育理念融合的物理教學在課后作業設計上進行了改變,圍繞情境、協作和會話來完成學習環境的創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學習“電能表”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網絡和家庭電能表進行自學,再到課堂上進行分享,在學習完電功率這一節后,讓學生再次利用家中的電能表測量家中電器的電功率。
綜上所述,針對STEAM教育理念與初中物理學科融合的優勢,物理教師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探究與實踐,特別是物理這門學科有著較強的學科綜合性,與STEAM教育理念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因此,在“雙減”背景下,運用STEAM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合理提取出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及藝術元素,便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和實驗,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